阿曼薯片

作者: 刘可澄

阿曼薯片0
标题

开斋节庆祝活动临近尾声,迪拜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而法瓦尼亚快餐店依旧热闹非凡。午夜时分,点餐车道上豪车云集。大家都耐心地排着队,向点餐窗口缓缓移动。迪拜的消费者是出了名的挑剔,但车道上没有一位司机因为不耐烦而按响喇叭,实属罕见。

法瓦尼亚快餐店创立于1981年,坐落在繁华高端的朱美拉区。说起快餐店,我们或许会联想到宽敞明亮的用餐区域。但迪拜的快餐店大多是其貌不扬的街边小店,仅提供外带服务。虽然面积不大,生意却很好。拿到餐食后,顾客往往会坐在车里大快朵颐。迪拜的快餐业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他们不但说着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还能使用乌尔都语、印地语、英语甚至俄语与顾客交流。每当夜幕降临,街头的快餐店便热闹起来。员工有条不紊地准备着餐食,尤其是最受顾客喜爱的阿曼薯片三明治。

| 味觉大爆炸 |

阿曼薯片三明治是迪拜快餐店的标志性菜品,堪称阿联酋的国民美食,仅需30秒便能制作完成:摊开一张印度帕拉塔饼,放入阿曼薯片碎屑,抹上奶酪,撒入少许辣椒粉,再以油纸包裹起来即可。这种三明治的口感无比丰富,足以引发一场“味觉大爆炸”,让食客收获味蕾与心灵的双重满足。帕拉塔饼是印度喀拉拉邦人的重要主食。20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大量印度移民涌入阿联酋,阿曼薯片三明治应运而生。

阿曼薯片1
午夜时分,食客经常光顾的法瓦尼亚快餐店

在迪拜,黄金自动贩卖机、裹着23克拉金箔的冰淇淋、点缀着卡露伽鱼子酱的金枪鱼大腹吐司……这些抓人眼球的商品无一不在迎合当地民众对奢华生活的追求。而售价仅4阿联酋迪拉姆(约合人民币8元)的阿曼薯片三明治却能以低廉的价格脱颖而出,俘获食客的心,其“制胜关键”便在于阿曼薯片。这款薯片诞生于1983年,是阿联酋人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阿曼薯片乍看之下并无特殊之处,配料也十分寻常,只有土豆、橄榄油、辣椒粉和盐等常见食材,其味道却独树一帜,难以模仿。入口先是一股辛辣之气,随之而来的是浓郁的酸香与焦香。40年来,阿曼薯片初心未改,就连包装设计也一如最初,仍以红、黄、蓝三色为主。食品制造商朱飞尔公司自豪地表示,“我们的薯片是阿曼乃至全波斯湾最成功的薯片。”

虽然阿曼薯片诞生于阿曼,却深受迪拜人民的喜爱。在当地绝大部分的餐厅中,你都能品尝到这款薯片。“美味多莎饼”餐厅将阿曼薯片卷入印度南部特色多莎饼,配以蔬菜酸辣酱及香菜,风味浓郁。么西么西餐厅把阿曼薯片裹在奶酪寿司卷中,为不愿品尝生鱼片的客人提供了完美的替代方案。“28号汉堡”餐厅将阿曼薯片撒入招牌鸡肉汉堡,增添了香脆口感。沃克斯电影院则将阿曼薯片混入了黄油爆米花。就连由澳大利亚人经营、极具墨尔本风情的波斯顿小巷咖啡馆也“入乡随俗”,推出了香烤阿曼薯片三明治。甜食爱好者可以探访甜甜圈时光屋与吉事果咖啡馆,前者出售阿曼薯片迷你甜甜圈,后者则提供沾满了阿曼薯片碎屑的吉事果。

阿曼薯片2
阿曼薯片三明治是迪拜快餐店的标志性菜品,堪称阿联酋的国民美食。

上述创意菜肴证明阿曼薯片能与各色菜系完美融合,同时彰显了迪拜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在这里,来自200多个国家的人们和谐共生。伊朗人是最早移民迪拜的群体之一,他们为这座城市带来了阿拉伯薄饼这道小吃。自1976年起,位于朱美拉区的瓦利德面包房便已开始供应这种美食。阿拉伯薄饼由弹性较好的面团烘烤而成,轻薄酥脆,出炉后被折叠为三角形。如今,这种薄饼已演变为迪拜的特色美食。

阿曼薯片诞生后,很快便与阿拉伯薄饼相结合,加工成了含有鸡蛋、奶酪、辣酱及伊朗鱼露的阿曼薯片阿拉伯薄饼,通常会搭配当地备受欢迎的发酵乳饮料——拉班酸奶食用。迪拜的一家鲜榨果汁店曾推出过一款撒着阿曼薯片碎屑的冰镇拉班酸奶,味道酸得离谱,在网络论坛上引发了争议。“这种可怕的饮料到底是谁发明的?真该下地狱!”网友发帖称。不过,这款酸奶在社交媒体上的风评却相当不错。许多美食博主将酸奶直接倒进了阿曼薯片包装袋,品味酸奶薯片混合物的独特风味。除了美食频道,阿曼薯片还出现在了助眠视频里。铝箔包装袋的摩擦声和薯片被咬碎的声音都被录制了下来,意外地悦耳动听。

阿曼薯片3
在阿联酋人的创意巧思下,阿曼薯片不再局限于传统吃法,而是被巧妙地融入到各种美食之中。从印度的多莎饼到奶酪寿司卷,从汉堡到爆米花,从沙拉到甜甜圈,再到阿拉伯薄饼,无处不在的阿曼薯片为这些美食增添了别样的风味。

可以肯定的是,迪拜的新兴网红餐厅还会继续围绕阿曼薯片研发创新菜品,以吸引薯片的铁杆粉丝和爱凑热闹的网友前来光顾。然而,网红餐厅是永远无法取代街头快餐店的。近几十年来,迪拜餐饮业高速发展,但传统快餐店仍屹立不倒,甚至无需更新菜单。这些小店价格实惠,门店随处可见,吸引了来自各个阶层的消费者。阿联酋的大部分移民人口都来自南亚国家,他们在迪拜主要靠开出租车及送外卖维持生计。迪拜物价高昂,而这些背井离乡的男人需要攒钱供养家乡的妻儿,物美价廉的街头小吃便成为了他们日常填饱肚子的第一选择。

| 怀旧的力量 |

33年前,一名来自印度喀拉拉邦的水果商人在朱美拉区海滨大道创立了伊贾扎快餐店。那时的海滨大道还是一片荒芜,而如今,伊贾扎快餐店已成为这条大道上生意最好的店铺之一。凌晨3点,这家快餐店的门前依旧熙熙攘攘。顾客在点餐车道上排着长队,准备选购各式各样的卷饼、用料扎实的三明治及上百款果汁。这家街头小店充满了烟火气息,服务员称呼顾客时会亲昵地省去姓氏,也会按照顾客的口味对餐品进行个性化定制。

2009年,阿联酋首部大制作电影《生活的城市》上映,敏锐的观众发现了伊贾扎快餐店也出现在了镜头中。从那以后,这家店的客流量便呈爆炸式增长。七年后,迪拜王储哈姆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张伊贾扎快餐店的照片,让这家小店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阿曼薯片4
阿曼薯片的最新解锁吃法是拌着当地备受欢迎的拉班酸奶吃。由此还衍生出了不少周边产品,比如小摆件、手机壳、体恤衫、电脑包和徽章。

如今,伊贾扎快餐店的创始人已经离世,他的侄子索皮·阿克在1990年接管了运营工作,秉承着质朴情怀继续经营着这份家族事业。在一个客流涌动的喧嚣夜晚,阿克微笑着说:“我对现在的一切都非常感恩。对我来说,原材料的品质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们的餐食售价不高,但在食材方面我们决不妥协。采购是我亲自在做,我只选择品质最优的产品。”

阿克认为,想把生意做长久其实很简单,只要热情地招待每一位顾客,让他们体会到家一般的温馨感觉即可。虽然伊贾扎快餐店不乏现代化的运营手段,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开设宣传账号、制作线上菜单等,但这家小店依旧像是一个时光胶囊,浓缩了迪拜高速发展前的旧日时光,让顾客得以重温儿时味道。

阿曼薯片5
艺术家法蒂玛·奥尔穆拉设计的带有阿曼薯片图案的长裙

上个世纪,来自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叙利亚等国的移民大量涌入迪拜,追寻美好生活。然而,这些移民的后代却永远无法成为阿联酋公民,因为该国并不遵循“出生地原则”。即使孩子在这里出生,也无法拥有国籍。对于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之间成长起来的移民后代而言,“家”本是一种模糊的概念,是阿曼薯片和街头快餐店为他们勾勒出了“家”的温馨图景。

阿联酋人丝毫不掩饰他们对阿曼薯片的迷恋,甚至为其制作了周边产品,将薯片商标印在了手机壳、钱包等日用品上。没有吃过阿曼薯片的朋友或许会疑惑,为何有人会对一款薯片具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擅于将流行艺术与阿拉伯传统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家法蒂玛·奥尔穆拉认为,“阿曼薯片具有的怀旧气息给予了我们力量,它永远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奥尔穆拉曾设计过一款长裙,裙摆处印染着阿曼薯片的包装袋。她说:“这条裙子既体现了阿曼薯片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也彰显了它对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性。”这款已断货六年的阿曼薯片长裙不仅致敬了迪拜的美食文化,也让穿着者与自身的传统根脉紧密相连。奥尔穆拉一直热切地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与阿曼薯片开展正式的联名合作。

编辑:侯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