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彩色:好看,又好吃
作者: 刘黎
原产地:西亚
这种香气浓郁的杂交品种可制成花茶与玫瑰酱,还可蒸馏为玫瑰水,用于调味杏仁膏。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玫瑰手工加工技艺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詹妮弗·马克沃斯而言,整个德国法兰克福皆是乐园。5月的美因河畔市郊,熊葱与蒜芥蓬勃生长,友人的花园里栽满番茄,老城集市的货架上并陈着古老苹果品种与亚洲异域蔬菜。而在著名景点法兰克福棕榈园里,一位勤勉的园丁经年累月培育着柑橘,不时赠马克沃斯以特别的明黄色“佛手柑”。
这一切都为马克沃斯的《隐秘植物志》一书服务,这是一部记录全球可食用植物的图鉴。“据估算,地球上至少存在两万种可食用植物,有些文献甚至认为有6万种或更多。”这位摄影师说。迄今,她已拍摄约3000种花卉、嫩芽、果实、叶片、根茎与种子。她用科学家的严谨应对食物的繁多:“最初面对这种多样性,我几乎被击垮,如今我会为每株植物建立档案,记录发现日期、地点、研究资料与风味特征。”她笑言自己的信条是:“万物皆可尝!”
“我想尽可能完整地呈现植株的生长状态,但要找到茎秆上仍保留完整侧芽的抱子甘蓝或仍有外层叶片的花椰菜,需要耗费极大心力。”马克沃斯说。她将那些易逝的植物标本精心布置在黑卡纸上,用细针固定叶片、茎秆与花朵,让它们仿佛刚被采摘般鲜活。整个过程必须争分夺秒,因为许多植物在脱水数秒后就会“闹脾气”。“在家里,我用翻拍架工作,从上方俯拍植物,然后快速分层对焦,从顶部到底部逐层拍摄,最后在电脑里合成图像。”每个拍摄对象需要叠加10到100个图层,最终呈现出近乎立体的视觉盛宴。
虽然不断培育的新品种功不可没,但早在人类咬下第一口苹果之前,草木就已绽放着夺目的华彩。“鲜艳的色彩是植物的进化策略。它们通过色彩向动物传递信息,诱使动物吞食果实并通过粪便传播种子,从而开拓新领地。”基尔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兼植物园主任迪特里希·奥伯解释道,“比如,鸟类钟爱红色。在德国,由鸟类传播种子的浆果多为红色,例如花楸果。而倒挂金钟的紫红色花朵,则因南美洲蜂鸟传粉的习性演化而来。”




植物甚至精准掌控着“梳妆打扮”的时机。番茄在种子未成熟时呈现绿色,不起眼且含有毒素,因为此时被啃食对植株不利。待种子成熟,果实便转为红色,散发香气,同时毒素也被分解了。
色彩心理学研究显示,这些策略对人类同样有效:我们将红色视为多汁高糖的能量信号,即便含糖量相同,红色的饮料总比绿色的尝起来更甜。黄色能刺激食欲,而许多幼儿本能抗拒绿色蔬菜,大脑似在警告:“未成熟,有毒!”
虽然紫黑色李子或浆果能被接受,但天蓝色食物常引发厌恶,可能让人联想到霉菌或变质的食物。在研究中,受试者食用染蓝牛排可能出现恶心反应。心理学家甚至建议:想减肥?不妨试试用蓝色餐盘吃饭。
编辑: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