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餐桌上的“烩饭之争”

作者: 刘小可

西非餐桌上的“烩饭之争”0
标题

乔洛夫饭之于西非,恰如海鲜饭之于西班牙、扬州炒饭之于中国。这道美食在婚宴寿席上总是最先见底,动作稍慢点便只能“望盘兴叹”。

| 追溯历史 |

乔洛夫饭的三大必备原料为大米、番茄和洋葱,常见配料包括生姜、大蒜、百里香、辣椒、咖喱粉、埃塞俄比亚木瓣树籽等。具体配料和烹饪方式因国而异,甚至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

看似家常的乔洛夫饭其实讲究颇多,炖煮火候、配料添加顺序和厨师个人技艺都会影响其最终味道。香甜的洋葱是乔洛夫饭的灵魂所在,香料的配比也至关重要。至于肉类,无论是羊肉、牛肉、鸡肉还是鱼肉,都能为这道佳肴增添独特风味。

乔洛夫饭的烹饪过程同样讲究诸多细节。经香料腌制的肉块以高汤炖至软嫩,再油炸增香。接下来,把炸肉块、高汤和经番茄酱汁炒制的米饭一同文火慢炖,让所有风味完美融合。如此烹制的米饭粒粒分明,吸收了所有精华,每一粒都饱含馥郁香气,呈现出诱人的橙红色泽,令人垂涎欲滴。

据考证,融合了米饭、鱼肉、贝类及蔬菜的塞内加尔炖鱼饭正是乔洛夫饭的雏形,其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的沃洛夫帝国。这个古老王国横跨现今的塞内加尔、冈比亚和毛里塔尼亚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水稻种植业发达,并孕育出了乔洛夫饭。后来,随着帝国版图扩张,这道经典美食便传播到了西非各地。

西非餐桌上的“烩饭之争”1
融合了米饭、鱼肉、贝类及蔬菜的塞内加尔炖鱼饭是乔洛夫饭的雏形,其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的沃洛夫帝国。

| 美食论战 |

作为西非的文化瑰宝,乔洛夫饭承载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记忆。可以说,这道美食既展现了西非各国的文化共性,又彰显了地区差异。每个国家、每个家庭都为乔洛夫饭注入了独特创意。这种“和而不同”的特质引发了社交平台上的“乔洛夫饭哪家强”的热烈讨论。

在这场辩论中,加纳、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喀麦隆最为活跃。相比之下,发源地冈比亚和塞内加尔则显得云淡风轻。乔洛夫饭拥有无数版本,各有千秋。这也正是这场美食辩论经久不息的原因。加纳人喜欢将米饭、番茄酱汁和肉块一同慢炖。尼日利亚人和利比里亚人偏好使用棕榈油增添风味。喀麦隆人会在番茄酱汁中加入红辣椒和烟熏红椒粉,从而让米饭更显红亮,并带有一丝甘甜和熏香。冈比亚的乔洛夫饭中甚至会出现当地传统配菜烟熏蜗牛。

尼日利亚美食作家吉吉·乌格博玛认为,“加纳和尼日利亚的乔洛夫饭之争,无疑是非洲美食圈内最热门的话题。两国人民都坚持认为自家版本最为地道。”尼日利亚美食家厄佐·索科指出,“两国版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大米品种和调味方式上。”尼日利亚人青睐能够更好吸收酱汁的长粒米,加纳人则推崇拥有独特风味的印度香米。尼日利亚人偏爱略带焦香的米饭,当地的孩子尤其喜欢底部酥脆的锅巴。而加纳的乔洛夫饭则少了些烟熏气息。“两国人民为乔洛夫饭争执不休,但这种争吵反而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就像兄弟姐妹间的打闹,本质上是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乌格博玛说。

这场美食论战甚至波及了音乐圈。出生在塞内加尔的知名流行歌手阿肯曾公开表示,利比里亚的乔洛夫饭是最好吃的。2016年,加纳歌手“德姐”推出单曲《加纳乔洛夫饭》,歌词写道:“加纳的乔洛夫饭,美味绝伦;尼日利亚的乔洛夫饭,贻笑大方!”更有网友模仿电影《星球大战》创作了一段视频,让各国的乔洛夫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光剑对决!

西非餐桌上的“烩饭之争”2
加纳和尼日利亚的乔洛夫饭之争,是非洲美食圈内最热门的话题。两国人民都坚持认为自家版本最为地道。其中,主要区别体现在大米品种和调味方式上。

塞内加尔知名厨师、纽约塔兰加餐厅主厨皮埃尔·蒂亚姆说:“这场论战看似有趣,实则意义深远。但愿所有战争都能像乔洛夫饭之争一样,不见硝烟!我想,这场辩论永远没有赢家。因为在每个人心中,妈妈做的就是最好吃的。虽然我很欣赏尼日利亚、加纳和塞拉利昂的乔洛夫饭,但我始终认为发源地塞内加尔的版本最为正宗。”

西非餐桌上的“烩饭之争”3
在西非地区的节庆宴会上,乔洛夫饭必不可少。
西非餐桌上的“烩饭之争”4
2022年,在加纳举办的一场儿童乔洛夫饭比赛上,19名儿童在家长的指导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厨艺较量。

英籍加纳裔厨师佐伊·阿乔尼奥指出,“这类论战固然有趣,但也需保持警惕。‘乔洛夫饭之争’等标签可能会将丰富的非洲美食简化为单一菜肴。把乔洛夫饭视作西非美食的唯一标志,实在有失偏颇。西非美食远不止于此!”他还表示,“实际上,加纳版本和尼日利亚版本的差异微乎其微。许多加纳家庭都会使用尼日利亚的烹饪方式,反之亦然。”这种烹饪文化的碰撞交融印证了两国共同的历史渊源。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加纳和尼日利亚在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 非洲文化的窗口 |

“乔洛夫饭哪家强”的争论持续升温,线上线下的讨论常常十分激烈,尤其在尼日利亚与加纳的海外侨民群体中尤为突出。事实上,非洲大陆54个国家孕育了多元的文化、语言和生活方式,但外界常将非洲人笼统归类,忽视具体国别。当非洲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绚丽多元的文化被世界忽略时,这场“乔洛夫饭之争”恰恰成为彰显非洲独特文化的窗口。

2014年,英国名厨杰米·奥利弗在社交平台发布了添加柠檬、香菜等非传统配料的改良版乔洛夫饭菜谱,西非网友随即集体涌入评论区抗议:“我们内部怎么争论都行,但绝不允许外人篡改传统配方!”这番抗议的背后,是西非人民对文化话语权的捍卫——他们担忧改良版本会被误认作正统,消解本土美食的文化根脉。

西非餐桌上的“烩饭之争”5
标题
西非餐桌上的“烩饭之争”6
自2015年起,每年的8月22日被定为了“世界乔洛夫饭日”。华盛顿、多伦多等国际都市也相继举办了乔洛夫饭美食节。

总体而言,这场“乔洛夫饭之争”让西非美食获得了更多关注与认可。自2015年起,每年的8月22日被定为了“世界乔洛夫饭日”。美国全食超市发布的《2020年十大食品趋势》显示,辣木、罗望子、苔麸、非洲小米等非洲特色食材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华盛顿、多伦多等国际都市也相继举办了乔洛夫饭美食节。随着全球知名度攀升,乔洛夫饭的版本愈加多样。伦敦伊科伊餐厅推出了奶油蟹肉烟熏乔洛夫饭。纽约塔兰加餐厅使用红薯炖豇豆、有机红棕榈油炖羽衣甘蓝和辣味芭蕉,重新诠释了素食版乔洛夫饭。该餐厅主厨蒂亚姆表示,“全球对乔洛夫饭和非洲美食的关注度呈指数级增长。或许有一天,超市货架上会出现速食版的乔洛夫饭。”

对于西非人民而言,乔洛夫饭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而这场激烈论战无疑将西非美食推向了世界舞台。谁家的乔洛夫饭更好吃?或许答案已不再重要。

编辑:侯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