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硅谷”遇水荒

作者: 邢玮

“印度硅谷”遇水荒0
标题

| 价格一天一个样 |

70岁的沙芬妮萨和家人居住在班加罗尔东部的瓦尔塔尔,一家子吃水难已经有一阵了。2024年2月以来,水罐车订水价格飞涨,他们一家难以负担,只得和几户邻居合订,分担费用。“1月,叫一辆4000升的水罐车需要500到600印度卢比(1印度卢比约等于0.09元人民币,500到600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45到54元),这之后没多久,价格就涨到了1000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90元)。”35岁的邻居萨米娜·塔吉回忆道,“而且,夏天才刚刚开始,水罐车的供应商跟我们也说了,要不了多久,价格就会再次翻倍。”

班加罗尔的夏天始于3月,当地居民本来就吃水难,只能仰仗高韦里河的水源与水罐车。夏天一到,气候干旱,情况就更加严峻了。瓦尔塔尔和怀特菲尔德两个区地处班加罗尔东部,科技公司扎堆,也正因为如此,这里获得了“印度硅谷”的美誉。可与此同时,这里也最为缺水。班加罗尔市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安排施工队在58个区域打井抽水。

该区域的居民都因为缺水而头疼,生活在富人区的也不例外。富人区看上去高楼林立,光鲜亮丽,但高韦里河的输水管道并没有通到那里,反倒是老城区可以享受到高韦里河的水源。过去20年,高速城市化和建设缺乏规划同时上演,饮用水和地下水引流这样的重要基础工程,远没有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老百姓只能依靠钻井取水和水罐车,其中,对后者的依赖更为明显。

| 水成了政客敛财工具 |

2023年,季风并没有光顾卡纳塔克邦(班加罗尔是该邦首府),这导致该地气候尤为干旱,再加上地下水枯竭,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严峻,其结果就是水在卡纳塔克邦具有了非凡的商业和政治意义。早在新区并入班加罗尔市区之前,新区政府就在钻井和修建输水管道。可问题是当初钻的许多井都枯竭了,导致停水成了家常便饭。

“负责水资源分配的家伙真把自己当老爷了!”45岁的普拉达说,“你想要水就得上门去求他,大家都交过水费了,但还得给他塞钱。”更糟的是,有一位官员会针对之前选举没投他票的人,凡是没投的,都得再加一笔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水罐车成为大家的救命稻草也就不足为奇了。

“印度硅谷”遇水荒1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班加罗尔市民越来越依赖水罐车来供水。然而,随着供需矛盾的加剧,水的价格也随之急剧上涨。

由于缺乏监管,水罐车定价很随意,涨价幅度很大,哪怕是富人区的居民,也叫苦不迭。比如,在班加罗尔南部一栋豪华居民楼就贴了通知:居民需要等到上午11点半才能用上水。“前几天,给我们送水的水罐车公司联系不上了。”生活在怀特菲尔德的普拉萨德说,他家附近的水井都枯竭了,“有人提议联系别的公司,我们其实联系过,但每家的价格都比之前那家要高不少,我们别无选择,最后只能默默接受。”

2024年3月初,卡纳塔克邦副部长希瓦库马尔宣布全邦所有的水罐车(约3500辆)都要在3月7日前到政府注册备案。他还明确说,后续会和利益相关方开会,敲定水罐车运水价格的上限。

水罐车公司被绝望的民众戏称为“水罐车黑帮”,但从水罐车公司的角度讲,它们也不好干。公司称周边的许多井都枯竭了,只能去更远的地方取水,目前的取水地距离市区有40公里。普拉文·雷迪是一家水罐车公司的老板,他声称如今水罐车光是去取水地就得跑50公里,一年前的距离不到30公里。“我们以前从井里打水,半小时就可以装满一辆容量1.2万升的水罐车,但现如今井里的储水量越来越少,装同样多的水需要三个小时。从井里取水的费用也跟坐火箭一样,一路飞涨。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并且需求量还在一直上涨,根本没法满足。”

| 吃水难是历史遗留问题 |

在瓦尔塔尔出生的贾格迪什·雷迪表示,十年前,商业取水在“印度硅谷”广泛开展,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当地供水问题。“那会儿,没人意识到这样做会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什么危害。可今天我们都尝到了恶果,民众得依托水罐车去20公里以外的地方取水。”伴随着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除了接受商业取水外,别无选择。“总有地区会为此付出代价。”他说,“周边有许多村落都拒绝商业取水,这就意味着水罐车只能去更远的地方找水。”

印度的科技之都今天会面临严峻的用水危机,其实完全可以预料到。正如水文学专家拉什米·库兰詹和沙山克·帕卢尔所说:“班加罗尔既不在沿海地带,也没有大河从边上流过。最近的河流也在90公里以外,并且海拔比班加罗尔还要低350米。城市一半的用水需求都是靠地下水解决的,但地下水受季节影响很大,供应极不稳定。”

不过,班加罗尔其实过去并没有如此依赖输水管道和地下水。“班加罗尔大多数水体一开始是‘蓄水池’,收集的水足以灌溉田地,饲养牲畜。”库兰詹解释道,“高低起伏的地形很利于建人工湖,这些人工湖对管理水资源和储存富余水资源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去几个世纪,人工湖系统加强了当地水资源的稳定性和韧性。不过,人们依靠输水管道用水后,这些人工湖就被遗忘了。”她的同事帕卢尔补充道,高速的城市化进程直接侵蚀了这些水体,甚至让它们干涸了。“城市的水体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对洪水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差。”

为什么呢?“湖泊和雨水蓄水池周边的建筑物会将污水直接排进去,我们自然无法再使用这些湖泊和蓄水池的水了。”帕卢尔解释道。城市蓝绿基础设施(水体和绿色开放空间)的缺失导致雨水无法渗入土地,说明班加罗尔在雨水收集和回收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两位水文学专家进一步指出,更矛盾的是班加罗尔地处两个盆地之间。弗鲁沙巴瓦提河是唯一一条源头在班加罗尔的河,但这条河如今完全被废水污染了。

| 如何破局 |

研究员拉马钱德拉表示,班加罗尔每年的降水量在700到850毫米之间,相当于当地一年用水量的3/4。“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把雨水收集并储存起来。”他说,“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一整套家庭污水处理系统;对排放污水的企业征收排污费;在每个街区建立一到两公顷的微型森林;最后就是要重建湖泊之间的水文连通性,扫清雨水收集障碍。”

“印度硅谷”遇水荒2
这条流经班加罗尔的河流,已经变成了下水道,目前正在进行清理和去污染工作。

帕卢尔也认为班加罗尔应该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而非一味地用昂贵的代价换取外界水资源。“这座城市每天产生190万升污水,这个数字随着人口的增长还会增加。”他解释道,“处理和再利用污水可以显著降低对淡水的需求。班加罗尔有不少建筑物都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但仍需制订更好的标准和更好的机制来提高其效率。”库兰詹补充说,还要增加地下水的储备量。具体而言,她认为可以利用休耕地和绿地这样的开放空间,在季风充足的时候为浅层含水层补水。如此一来,可缓解地下水储备量季节性分布不均的问题。

长远来看,拉马钱德拉认为,这还牵扯到如何唤醒人们环保意识的问题。“保护环境、垃圾减量,基于大自然的现实情况去解决问题……这一切都和日常的点滴相关。”

编辑:侯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