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朗索勒

作者: 梓菲

瓦朗索勒0

记得我小时候,家人出差带回来一块薰衣草香皂,那浓郁的味道令人痴迷,从此,我便爱上了那画在香皂包装纸上的紫色花朵。那块香皂也被我装到袋子里,时不时拿出来闻一下,一直不舍得用。后来,薰衣草的产品越来越多,加上《薰衣草》《一帘幽梦》等电视剧的热播,人们也渐渐地熟悉了这种紫色的小花,国内很多地方也出现了薰衣草农场或是主题公园。但在我心中,去一次薰衣草的故乡,是心之所向。终于,我踏上了前往法国的飞机,来到了著名的薰衣草之乡——瓦朗索勒(Valensole)。

瓦朗索勒1
每年7月的第3个星期日,盛大的薰衣草节便会在瓦朗索勒拉开帷幕,游客和居民们一起载歌载舞,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法式田园生活的乐趣。

瓦朗索勒高原的紫色

提起普罗旺斯,人们总是会想起美丽的田园风光,享誉世界的桃红葡萄酒,以及种种经典的法国乡村美食。普罗旺斯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薰衣草产地。据记载,2000年前古罗马人来到这里时带来了薰衣草,他们将薰衣草用于沐浴,也用于熏香衣服。从16世纪起,法国南部地区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薰衣草了,到了18世纪,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已经名满天下了。而在普罗旺斯地区,瓦朗索勒的薰衣草最为出名,人们将这里称为“薰衣草之乡”。

艳阳高照的周末,我从马赛出发,一路向北,开车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到达了瓦朗索勒,这里位于吕贝隆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交汇的瓦朗索勒高原,小镇也因此得名。六七月间的法国南部,太阳好像永远挂在头顶,两座山脉的阻挡以及将近600米的海拔使瓦朗索勒高原更加炎热、干燥,整个夏天也下不了几场雨,难怪这里被人们叫作“太阳谷”,就连小镇的徽章都是在字母“V”(代表小镇名称)上面加了个一脸“傲娇”的太阳。

从D6公路进入小镇,仿佛瞬间闯进了一片紫色的海洋,绵延的丘陵被一行行整齐排列的薰衣草覆盖,微风吹过,漫山遍野仿若紫色的波浪奔涌而来,从眼前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地平线,最后消失在了朦胧的群山当中。周末的小镇很安静,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花香,这是从小就根植在我记忆中的味道。作为《薰衣草》《又见一帘幽梦》的取景地,这里连绵不断的薰衣草田让虚幻与真实在我的面前结合在了一起,自己好像进入了一片童话世界:它们不再是书本上的“多年生唇形科半灌木”,而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徜徉其中,露出了梦想成真后的笑容。

历史上的小镇

告别了紫色的海洋,我来到了瓦朗索勒小镇上。小镇是圆形的,就像一座剧场,用当地人的话说,像“燕子窝”一样依附在山坡上。走进镇子,第一感觉就是这里非常古老,房子密密麻麻地挤在路边,许多原本红色的屋顶都已褪色成淡淡的橘色,就像落日的余晖一般。

瓦朗索勒小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到了公元5—6世纪,这里经历了第一次蛮族(哥特人、伦巴第人和萨克逊人)入侵,整个村庄被损毁。到了公元8世纪,人们为了躲避勃艮第人(Burgondes)和萨拉森人(Sarrasines),便在这里建了一个要塞,如今小镇诸多石巷可追溯到公元8—9世纪,这就是瓦朗索勒的雏形。后来,出身贵族的圣马约尔(公元910—994)这位克吕尼修道院的第四任院长,将家族宅邸和教堂献给了修道院。从此,克吕尼的修士们以精神领主的身份统治这里近千年,直到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冲垮旧制度。

圣布莱斯大教堂(Saint-Blaise)位于小镇的最高点,也是小镇最重要的建筑,它就像一部用石头写成的中世纪百科全书,记录着小镇的兴衰。唯一不变的,是在教堂哥特式的穹顶下,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在这里祈祷幸福与平安。

如果说圣布莱斯大教堂代表了小镇居民的精神寄托,那么大喷泉(Grande Fontaine)则代表了小镇的烟火气。尽管高原常年干旱,但小镇依托天然泉眼,构建了精密的供水网络。1406年开凿的水井,像一根插入大地的吸管,让居民在困顿中也能获得生命之源;1681年,人们将水井改建成圆形喷泉,喷泉中间的石柱上,泉水从四个人面雕像的口中喷出,而瓦伦索勒的太阳标志,就镌刻在喷泉上。喷泉建成后,这里便成了小镇的“公共客厅”,孩子们在喷泉旁追逐玩耍,女人们则在这里洗衣服,直到今天,喷泉旁半地下的洗衣房依然存在,只不过早已没人在这里洗衣服了。1962年,法国文化部将这座喷泉列为历史文化遗产,1994年,圣布莱斯大教堂也获此殊荣。

瓦朗索勒2
瓦朗索勒3
瓦朗索勒4
圣布莱斯大教堂建于1346年,位于瓦朗索勒小镇的最高点,是小镇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教堂的两个侧殿加建于17世纪,到了1854年,教堂经历了重要的翻修,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样子。

回到故事的起点

沿着公路,我来到了一座名为安吉尔万(Angelvin,人名)的薰衣草农场,这座农场建在丘陵之上,薰衣草田也顺着丘陵的坡度上下起伏。我一头扎进农场的商店,空调一下子将外面的炎热隔绝开来。

商店里的陈设非常简单,素色的桌布上摆满了薰衣草制品,从香囊到香皂,从护肤品到日用品不一而足。最令我感兴趣的无疑是各种样式的薰衣草香皂,毕竟这是我与薰衣草故事的起点。也许是我的潜意识作祟,与随处可以买到的薰衣草产品相比,它似乎少了几分工业化的甜腻,多了一些薰衣草自带的清香。其实,我至今也不知道童年时的香皂究竟是来自哪里,也许这就是记忆的奇异之处。

这些商品中最重要的原料当属薰衣草精油,它是从薰衣草的花、叶中提取的精华。房间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大大的铜制老式蒸馏器,给这间朴素的小店增添了几分沧桑,其实,不只是这家农场,整个小镇的薰衣草制品都依然在使用传统的蒸馏法提取薰衣草精油。工人们将新鲜的薰衣草放入蒸馏器中,通过高温蒸馏,使植物中的芳香成分挥发出来,再经过冷凝、分离等一系列步骤才能得到精油,大约100公斤的薰衣草只能提炼出1公斤的精油。然后,工人再将这些精油添加到各种薰衣草制品中,让这浓郁的花香侵染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小镇的“薰衣草之路”

下午的农场,阳光依旧强烈,虽然对于人来说有些难熬,但对于薰衣草来说却非常适宜。薰衣草对光照的需求很高,充足的阳光能让它的叶片更加翠绿,花朵更加鲜艳。在30度左右的气温下,薰衣草生长迅速,花朵也更加繁茂,这也是为什么六七月份是法国薰衣草的最佳观赏期。除了气候,瓦朗索勒的偏沙质土壤可以快速排水,让薰衣草的生长环境保持干爽,免于遭受病虫的侵害。

看着眼前的花田,我忽然间明白了为何这座小镇历史悠久,但却没有一丝迟暮之感,反而生机勃勃,原来让这座千年小镇焕发青春的,正是这一丛丛的紫色小花。每年7月的第3个星期日,盛大的薰衣草节便会在瓦朗索勒拉开帷幕,各种关于薰衣草的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在节日庆典上,当地的民间乐队会当街演奏,游客和居民们一起载歌载舞,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法式田园生活的乐趣。小镇里,几乎每家店铺门外都会有紫色的装饰,代表这里出售薰衣草制品。从18世纪这里的薰衣草享誉欧洲的时候,小镇就开始探索一条“薰衣草之路”了。如今,薰衣草农场成了观光的景点,以薰衣草为主,橄榄油、蜂蜜等农产品的加工厂也成了小镇特色旅游的一部分。

我回到酒店,第一件事就是将薰衣草香皂用袋子装好,希望这浓郁的香气可以保持得更久一点,再久一点。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来到薰衣草之乡早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那份只属于记忆中的香气,却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生活中。就像《薰衣草》里的那首歌,“记忆是阵阵花香”,至少我不曾忘。

(责编:昭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