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年,普洱茶的陈与香

作者: 杨多杰

不知年,普洱茶的陈与香0
云南一家老茶厂正在人工进行普洱茶分类。

普洱茶,以陈为美,越陈越香,越陈越贵。很多绿茶产区的茶师,认为普洱老茶的概念完全是炒作而来。有的江浙茶人,甚至嘲笑喝陈年普洱的人是在喝过期茶。其实不然。粤港澳地区,本就有食陈的饮食文化传统。陈皮、老酒、普洱茶,就连南北货铺子里的干鲍鱼也是越陈越好。正所谓,十里不同天。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珠三角的爱茶人,对于陈年的喜爱那是刻在了基因里。不管是普洱、六堡还是安茶,一律都是要喝带年份的才可以。可是年份茶,也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别。一律用“陈”字形容,未免又有些单调。于是乎,他们开发了一系列描述陈茶的词汇。例如“旧”字,常用来形容陈茶。旧普洱、旧六堡、旧六安等字眼,在粤港澳的老茶庄里比比皆是。如果这茶非常老,那么还可以说“顶旧”。笔者收藏有一套20世纪70年代香港陆羽茶室的茶袋,上面写的就是“顶旧正六安茶”的字样。如果这茶特别老呢?总不能说“顶顶旧”吧。没关系,还有词儿。这时候往往会用“不知年”来形容这款老茶。不知年,不是真的不知道年份,而是形容此茶年代十分久远。陈、旧、顶旧、不知年,丰富而独特的修辞体系,证明了粤港澳地区有着自己的老茶文化。

90年代普洱

笔者收藏有一款不知年普洱,偶尔拿出来解解馋。这款茶有些特别之处,值得单独聊几句。头一个,此茶虽也叫不知年,但其实知根知底,是1996年的老茶。其次,一般的普洱茶是紧压茶形态,但是这款不知年普洱却是一直以散料存放。第三,这款茶沏出来汤色酒红,可实际上却没有经过渥堆发酵。换言之,这是一款自然陈化普洱茶,也就是俗称的老生茶。这三条放在一起,懂行的读者一定就能理解这款不知年普洱的珍贵程度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这款茶的卖相可真不怎么样。拆开一袋,倒在审评盘里,干茶长短不一,大的大小的小,怎么也瞧不出高档茶的感觉。要是泡开了看叶底,也是有红有绿还有黑。这是为什么呢?这就牵扯到早年间的普洱茶业态,您听我慢慢说。

这款茶,是我端的一家云南国营老茶厂的库底子。据厂里的老师傅跟我讲,那时候厂里都是直接收购农户手中的毛茶,再进行精制加工。2000年以前的晒青毛茶,都是农家自采自收,在家中杀青、揉捻、晒干后再交到厂子里。这样的土制毛茶,有五大不同之处。第一,不同的农户家的茶树品种不一样,土地的肥力也有差别。第二,男女老少,采茶的手法和水平也有不同。第三,杀青炒制前,鲜叶摊晾的薄厚和时间不一样。第四,杀青时的锅温以及炒制手法有区别。第五,揉捻后晒干时的天气也有差别。这样一来,收上来的晒青毛茶的差别可就大了。这就如同是老紫砂壶,上面出现吐黑、火痕、铁锈斑都是正常现象。普洱茶也一样。干茶的不一致也好,叶底的斑驳花杂也罢,其实都是传统老工艺普洱茶的特征。三四十年的普洱茶,要是叶底太整齐划一了,倒是让人存疑了。

冲泡这种年份普洱,一定要选用紫砂壶。要是选盖碗,老茶的韵味就淡薄了。110毫升的壶,取用6克茶叶足矣。茶入空壶,注满沸水,快进快出,一秒不等。这一冲茶您可以不喝,权当是醒茶了。您想想,这款不知年普洱已有近30年的陈化,要想完全苏醒过来总需要一个过程。提前醒一下茶,可以让茶中的内含物质更好地析出,同时适当延长老茶的耐泡度。会不会泡茶,看的就是细节。

醒茶完毕,开始正式冲泡。第一冲,沸水25秒出汤。没喝之前,您可以轻嗅茶汤,欣赏一下那股子明显的参香。让茶汤稍微凉一下,即可品饮。第一冲口感灵活,轻柔甜美,参香入水,毫无杂味。第二冲,沸水40秒出汤。晃动品茗杯,茶汤光亮,油质感很强。此时汤色酒红,不明就里之人肯定以为是熟普。实际上,这是近30年自然陈化的成果。茶汤入口,扎实饱满。厚重之余,不失灵动。有经验的爱茶人一喝便知,这可不是熟普。第三冲,沸水60秒出汤。此时汤色红艳喜人,更加透亮。很多人误以为,越老的茶汤色越深,其实不然。真正仓储得当的老茶,汤色带有令人愉悦的亮度。茶到三冲,甜度增加,陈香不减,清香灵动,回甘明显。

三杯茶下肚,身体是会微微发热,胃肠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原因何在呢?原来这款茶,来自海拔1600米以上的茶园。据当地老人讲,那片茶园都是1905至1907年缅宁土司时期推广种下的勐库大叶种,树龄都已超过百年。茶力充沛,理所应当。真正的陈年普洱,不光口感好,体感也一定很迷人。

80年代普洱

说起喝过的老普洱,还有一款令我印象深刻。2023年9月中旬,我受邀到云南昆明参加一场茶文化雅集。主办方别出心裁,将活动场地安排在了昆明文庙。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后,发现当地人只读佛经不尊孔孟,于是便建了这座文庙以倡导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文庙遭到日寇飞机轰炸,损毁颇为严重。如今大成殿等主体建筑完成了修缮工作。在800年历史的古老文庙里聊茶,对我来讲也是一种荣耀。

活动结束,主办方又拉着我们去文明街喝茶。刚巧前两天一位普洱茶收藏家送来一款80年代的散熟普。按说散料很难判断年代,好在这批茶是整批购收,连原来的麻包都在,所以知根知底。这一批80年代的散熟茶出自勐海茶厂,是当年做大益7592熟茶饼的原料。所谓7592,是勐海茶厂最具代表性的五款普洱茶之一。7592是出口唛号,四个数字暗藏玄机。75代表是1975年的配方,9代表是以9级料为主,2代表是勐海茶厂。这款茶原料粗老,当年因价格亲民又香甜可口,最受香港茶楼青睐,属于标准的优质口粮茶。但一晃三四十多年过去了,80年代留下来的老饼越来越少,当年的口粮茶也因此成了品饮级别的名品了。现如今,遇到好的口粮黑茶,还是应该存一点。只有这样,以后才能自如地喝老茶。当然,存茶要看机缘,也要看眼力。

不知年,普洱茶的陈与香1

我们聊回要喝的这款茶。它本是当年压制7592的主料之一,后因机缘巧合而未送去压饼,而是以散茶的形式留存至今。依我们的经验,泡老熟普一定要多放点茶,因此一只150ml的茶壶里投了10g茶叶。第一冲沸水,快进快出,权当醒茶。第二冲,20秒出汤,汤色红艳如石榴汁。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越是老茶,汤色就会越深。于是造假者也利用了这种心理,故意将汤色做深,以冒充老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像这款80年代的老熟茶,汤色红艳而不暗黑,且迎光观看时透亮诱人。至于口感也不浓酽,而是如米汤般润滑温和。第三冲起老茶逐渐苏醒,汤色加深为酒红色,口感更加厚重扎实。而且仔细品味,茶汤活力仍在。如果闭着眼睛喝,误以为是老生茶也有可能。这是由于当年发酵熟茶时手法恰当,保留了茶叶内的活性。行内把这种现象叫作“反生”,也是判断熟茶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自第五冲起,老普洱特有的药香开始显现,此后一直贯穿于每一冲的茶汤里。

其实当天的晚饭,安排的是云南菌子宴,又油又辣,真是过瘾。连喝了十多杯老普洱,肠胃里的油腻感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非但不撑,反而有点饿了。谁说老普洱能减肥?我头一个不同意。

土制毛茶五大不同

不知年,普洱茶的陈与香2

●不同的农户家的茶树品种不一样,土地的肥力也有差别。

●男女老少,采茶的手法和水平也有不同。

●杀青炒制前,鲜叶摊晾的薄厚和时间不一样。

●杀青时的锅温以及炒制手法有区别。

●揉捻后晒干时的天气也有差别。这样一来,收上来的晒青毛茶的差别可就大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