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没有回头路
作者: 颜强至少在令人难忘这一点上,世俱杯决赛在那几天的世界各地新闻里,留下了足够的印记——连美国总统都那么积极踊跃地想在世俱杯奖杯前,被世界所注视,以致于切尔西球员捧杯庆祝的节奏都有些被打乱了。
特朗普身边站立的是同样时刻争取积极入镜的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世俱杯扩军就是他力推的产品。连冠军奖杯都被定名为“因凡蒂诺杯”。赛后捧杯庆贺的场景,很容易就激起了欧美自由主义人士的批评——足球和政治太近、“他们又在用体育来刷名望、拉选票”。
然而谁又不是呢?有了这样一届32强的世俱杯,在10亿美元奖金刺激下,至少这个夏天,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项赛事存在吧!
世俱杯期间,不时有朋友叹息一声:“这世俱杯我怎么一场都没看……”他表达的并不是惋惜,美国2025世俱杯没有多少名局、多少足球变革发生。但即便是对世俱杯的吐槽,也是特朗普和因凡蒂诺想要的结果:可以不接受它以及他们,可不能回避它,尤其是他们长久的存在。
从这样的角度看,世俱杯已经成功,以后的世俱杯不论是4年一届,还是有可能继续加速变成2年一届,只要保证奖金充足、政治支持充足,失败的可能性不高。
批评声从头到尾不绝于耳,主要来自英美媒体。攻击的方向无非是职业球员负担过重、美国没有做好东道主准备、赛事运营过于娱乐化等等。将这些批评放在过去几届世界杯以及欧洲杯之前,一点都不会显得突兀,所以批评没有多少新意,更缺乏建设性。
职业球员负担过重,但俱乐部在巨额奖金刺激下,尤其收入不高的非欧洲俱乐部,都将世俱杯视为新的金矿,所以才有了4支巴西球队全部打进淘汰赛的出色发挥。切尔西夺冠奖金总额超过1亿美元,对于这个转会市场上投入“像散弹枪四处开花”的俱乐部,是难得的补充。最重要的是职业足球和金钱之间的关系,就是和魔鬼签订的契约。至少短期内,巨额奖金对全球职业足球都不可能是坏事。
美国肯定没有做好准备,甚至大家都怀疑美加墨世界杯期间,东道主能否表现更好。像雷暴风险导致比赛拖延、漫长航空旅行导致碳排放剧增等等,在北美独特的社会和政治文化氛围里,要高效改变,肯定不会像特朗普调关税那样倏来忽往。骂的人多了,或许能有点改变,但世俱杯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是完成了。这就是东道主最大的成功。
足球被美国市场重新定义,反倒是大多数观察者忽视的话题:球队什么时候被安排成11名主力单个排序上场的方式了?决赛的中场秀,不就是超级碗的演出吗?这些改变,连同主裁身上配置的摄像头,“全场最佳”的名称不再是“Player of the Match”,而是屈从商业化,定名为“Superior Player of the Match”,都是美国化的细节改变。娱乐化、商业化,是主办方们提出的具体要求。
因凡蒂诺表示完全接受。他甚至在纽约第五大道的特朗普大厦开设了国际足联办公室,以示亲密合作的姿态。世界大赛早已不是顾拜旦所憧憬和坚持的“为运动员而举办的赛事”。体育本身发生了改变,越来越被各种局外力量所定义。连世界杯、奥运会,都能为地缘政治所服务,世俱杯在这种“入世”的世俗化道路上多走几步,一点不奇怪。没有多少可以指摘的地方,因为此刻大义凛然批驳因凡蒂诺和国际足联的人,恰恰来自那些体育职业化、商业化最深的地区。
世俱杯还会更成功。4年之后,东道主变成中东国家,或者地中海国家,或者是热情很高的巴西,都完全有能力将这项赛事办得更好。因凡蒂诺们并没有凭空创造出一项赛事,世俱杯早就存在,2025年的大手笔是极大扩军,并且用极大的奖金投入,来反向保证赛事竞技质量。美国对足球运动仍然有些三心二意,扩军后的第一届赛事顺利举办,已经算是成功。未来会更好,不论人们是否喜欢这项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