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木末

开门七宗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前我对古人把“茶”作为“七宗事”之一,不甚理解。

在不产茶的地方,茶不能算是生活必需品,甚至称得上奢侈品。乔家大院的马帮把武夷山的茶贩运到山西,把云南、四川的茶贩运到西藏,因此以前茶叶很难走进寻常百姓家。

我小时候没喝过茶。远在城市工作的大伯偶尔会给我父亲带回来一点儿茶,被父亲视若珍宝,来了贵客才会拿出来,根本轮不到我喝。但出于好奇,我曾尝过一口,又苦又涩,再无喝的欲望。

因为没有茶喝,我也就不喜欢茶、不了解茶。前几年,与一个朋友追忆各自的陈年糗事,竟然都和茶有关。我说,我曾收到一套普洱茶制成的工艺品,看后不知怎么喝,放了两年,以为过期了就扔掉了,殊不知普洱茶是可以长期保存的,做成工艺品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朋友说,她有一次收拾房间,看到一方用纸包裹着的茯茶,里面长了一层亮晶晶的黄点儿,以为发霉了,便随手扔进了垃圾桶,哪晓得那些黄点儿叫作金花,只有上好的茯茶才能长出来。老公得知后心疼得跳着脚骂她傻。说罢,我俩相视捧腹,直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那时,在我看来,茶确实不能与柴米油盐相提并论。

对茶产生兴趣,是在书上看到有关茶的介绍之后。陆羽《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茶的形态很美。“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与人的道德品质有关,饮茶者都是高洁之士。“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喝茶之后的奇妙功效让人神往。

还有唐代文学家元稹写的《一七令·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翻遍《全唐诗》,这种宝塔诗形极为罕见,用之于写茶则巧夺天工。细读内容,茶香芬芳,茶形如白玉、如红纱,楚楚动人;喝茶时可邀明月相陪,有朝霞为伴。此情此景,光想想就美死了。

再有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读了这些诗句,谁能忍着不马上泡一杯清香的茶呢?

文人大多喜茶,观其茶可识其人。汪曾祺说他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然后端坐在沙发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喝上、坐上几天,一篇小说或散文就落于纸上了。老舍先生喝茶很勤,而且很酽。有客人来访,他必亲自沏茶,亲自执壶为客人倒茶。他到莫斯科开会,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先生笑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热情好客、亲切随和的老舍先生就浮现在眼前了。印象最深的是钱钟书。钱氏是大户人家,他从小有女佣照管一日三餐,据杨绛先生回忆,他们结婚后,发现钱钟书连火柴都不会划,生活上“拙手笨脚”,唯在茶上能大显身手。每天早上用三种上好的红茶叶掺合在一起: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是为三合红茶叶,亲手做成“又香又浓的红茶”,直端到床前,吸引得正酣睡的杨绛先生跳起来享用,成了杨绛先生一生中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

由此看来,生活中还真少不了茶。

身边喜欢喝茶的女性朋友并不是很多,大多惧其提神作用,苦于失眠,对茶望而却步。

青姐是个例外。青姐早年做生意,属于先富起来的那批人。青姐喜欢用大玻璃杯子泡绿茶,每天上午一杯、下午一杯,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茶叶是细小的芽尖,一看就价值不菲。有一年组织体检,抽血检验,青姐的各项指标正常。体检医生啧啧称奇,说青姐的血液清得如同二八少女,实在少见。而实际上,青姐那时已50多岁,当奶奶了,还面若桃花。再看看自己的检查结果,血压偏高、血脂偏高、动脉硬化、静脉多处长斑块,焉有不对茶动心的道理?

抵挡不住茶的诱惑,我也尝试着学习喝茶。一次和几个朋友相约到一茶馆喝茶。茶艺师姓刘,唇红齿白,俊眉秀目,妆容化得一丝不苟,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身着鹅黄色中式服装,裁剪得十分得体。她安静地坐在铺设精美的茶台边,一手轻叩桌面,一手执壶,凤凰三点头,金色的茶汤冒着热气滚落进洁白的陶瓷茶杯中。只见她双手捧杯,一脸凝重,嘴角微微上翘,非笑似笑,在茶香氤氲中,好比天女下凡一般美不可言。我一时恍然,竟有些痴了。更意想不到的是,两位同行的朋友过后成了刘粉儿,跟着刘老师学茶艺,并考取了茶艺师资格证。

不知不觉喝茶渐成风尚。大街小巷,茶艺馆、茶餐厅比比皆是。茶与柴米油盐比肩而立,合作越来越紧密。老朋友隔三岔五,相约聚会联络感情,一般不说吃饭,要说喝茶。说吃显得俗,容易增加人的心理负担,毕竟“吃人家的嘴短”,对女性来讲,还有增肥发胖的担忧。而喝茶从雅,属闲情逸致,是有品的体现。“茶中三宝”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抗氧化、降血压、解毒抗癌、提神醒脑,常喝去脂瘦身、美容养颜,对养生保健确有帮助。

市场上适合女性喝的茶品种越来越多,有美容养颜的、调经暖宫的、暖身驱寒的、祛湿排毒的、安神助眠的、清热解毒的,可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选择。

开门七宗事,大有茶米油盐酱醋柴之势。

我装修房子时,特意在阳台设置了一个茶台,闲暇时静坐喝茶。茶香升腾中,不知不觉思绪飘忽,灵感乍现,优美的词句便随着茶汤汩汩流淌。有时也邀亲朋好友一起喝茶。沏茶倒茶,啜饮品评,谈兴正酣中,忽然触动某一根敏感的心弦,一个新的命题就出现了。

喝茶讲究茶境。一日,亲戚来访,喝茶间,说她刚搬了新居,也像这样在阳台设了茶台。我问:“喝没有?”她说:“一次也没用过。”“为啥?”她略略有点儿窘:“每天送了大的送小的,接了小的接大的,家里的、单位的、朋友的事连事,学校、幼儿园、兴趣补习班连班,渴了端起凉白开牛饮了事,哪个有空儿坐那儿洗茶、冲茶、品茶?”

喝茶还要讲求茶品。有的茶室装修极其奢华,气派十足,中间不免滋生腐败,让茶凭空蒙受不白之冤。有的茶馆以喝茶之名,行博彩之实,忽一日,检查人员从天而降,让人恍然大悟,无端玷污了茶的清白。还有的以喝茶为名,唾沫飞溅,粗言秽语,家长里短,与茶的清雅静美格格不入,失了情调,染了俗气。

开门七宗事,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编辑:冯士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