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袖子里的生命课

作者: 胡庆敏

藏在袖子里的生命课0

早上,我为女儿扎头发时,她突然问我:“妈妈,你看我有什么不同?”她得意地笑着,双手缩进衣服里,只留下圆滚滚的身子。“我是没有手的人。”这句话如同一根刺,深深扎进了我的心。

怒火在我内心翻涌,我告诉自己要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女儿的好奇,我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既然你对没有手的人这方面好奇,我们来一次特殊的体验,一天都不能用手。”

女儿兴致勃勃地答应了,她兴奋地跑去桌边喝水,却发现自己无法直接拿起杯子。她用脚钩住椅子腿,后拉、侧坐,微微趴在桌上,像小狗一样用嘴衔着杯沿,拖拽、下压,努力让杯子向她倾斜。那一刻,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挑战自我的光芒。然而,杯子却突然挣脱了她的嘴,掉在桌上,也摔在女儿的心上。水慌张地溢出,蔓延了桌面,润湿了女儿的前襟,也浸湿了她的心绪。那嘀嗒的水声,不仅是水的无助,更是女儿对这次体验的无奈和困惑。

女儿快速捡拾起潮湿的心,走到卫生间门前,愣了好几秒,才准备开门。她像藤蔓一样把整个身体贴在门上,想用身躯的肌肉拧开门把,但失败了。她又把脸压在门把上,暗自用力,熬得脸通红,直到脸蛋盖上“门把印章”后,在脸部传来的丝丝痛觉中无奈地接受又一次失败。她只得退后,选择离门合适的距离站定,颤巍巍地抬脚,用歪斜的身体托着“不听使唤”的脚,一次次地尝试。看着女儿的挫败和坚持,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残疾人励志的故事,并耐心地讲给女儿听。

郑龙华幼年失去双手,命运的捉弄未能阻挡他探索世界的脚步,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自学摄影,用相机捕捉生活的美好,在国内外摄影展屡获殊荣。他发起“生命之光”摄影活动,采访了100位残疾人精英,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帧画面都闪烁着不屈与希望的光。这些作品不仅是对残疾人群体的致敬,更是对生命潜能的无限颂扬,激励着每一个人去珍视生命、追求梦想。

女儿经过不断试错与练习,加上身高优势,门终于开了。“妈妈,对不起,我本想拿拖把拖地的,但是我现在好累。”女儿结束了这次特殊的体验。她满脸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告诉我:“妈妈,他们要打开一扇门真的很难,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尊重他们,帮助他们。”

我紧紧抱住她,告诉她:“是的,他们过得很不容易,但就算这样,他们也还是在拼命适应,努力往前走,努力去开启一扇扇门,最后,活得比谁都精彩。我们要多向他们学习,多给他们关心和鼓励。”这次“荒唐”的游戏,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生活的不易与美好,让我和女儿的心灵得到深刻的洗礼。完美与不完美,本就是生命最真实的写照。

有一天,女儿从学校回来就和儿子躲在房间里,神秘地商量着什么。一周后,她拿回一张纸,一张来自新疆的信纸。原来,她向同学们讲了她的“游戏”体验,并在网络上看到“无声帮助”的活动,就号召同学们一起画画、写信、邮寄书籍,给那些孩子留一扇“有声”的门。情与情的相连,心与心的相通,她们的善意也收到了远方最有声的回应。

编辑|龙轲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