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3500点上方 该去还是留?

作者: 玄铁

本周,沪综指开始向箱体格局(3000点至3500点)的上方发起冲击,是否预示着牛市新征程将至?谨慎来看,先得确认3500点上方是不是诱多陷阱。

金融股大涨成市场情绪逆转最大功臣

通达信数据显示(下同),截至周三,沪综指本月以来和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升至3.24%和3.11%,其中周一至周三累计上涨2.86%,贡献了约九成涨幅,但整体表现落后于年内上涨逾22%的恒生指数。

从行情性质来看,A股本周格局仍是跟风补涨,只是涨得有点突兀,或与三大因素有关:一是基金中报业绩披露在即,机构做账的粉饰橱窗效应显现。核心资产指数通达信周一至周三累计上涨2.74%,年内涨幅升至1.36%。二是以伊停战,滞胀危机缓解,全球股市重回牛市格局。截至周二,MSCI AC世界指数再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达7.33%。三是近日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再度强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此举堪称政策搭台让金融股唱大戏。周一至周三,中证金融指数累计上涨5.15%,成为市场情绪逆转的最大功臣。

港股牛市情绪高昂,概念炒作频现“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火爆景象。6月24日,国泰君安国际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周三股价大涨198.4%,新晋为券商股龙头。从周一至周三,港股内地券商股指数和A股证券指数累计分别上涨33.1%和8.95%,年内涨幅分别为36.7%和-0.33%。显然,港股券商股更有牛市风向标的属性。

银行股渐入慢牛格局

过去几年里,券商股牛短熊长,多数是难以把握的脉冲行情。在本轮A股补涨行情中,银行股更有长牛的龙头风范。截至周三,A股一级行业银行指数连拉8阳,年内大涨15.8%,同期沪深300仅上涨0.64%。港股内银股指数年内上涨27%,表现更为抢眼。

周三,A股市场有29只股票创历史新高,其中12只为银行股,皆为推土机式慢牛上涨形态。谁是银行股走牛的大推手?截至6月20日,保险公司年内举牌式增持披露公告19次,涉及16家公司,其中举牌港股13次;在总共9次举牌银行股之中,有7次为举牌港股银行。关键词是银行+港股。长江证券研报数据,险资重仓持有恒生金融指数中权重靠前的7只银行股,占其股票存量权重约两成,显示了集中持股+超额配置的积极策略。

增量资金持续押注港股,多为估值套利策略。周三,农业银行A股较H股溢价14.5%,二者年内涨幅分别为14.5%和30.5%。A股银行指数静态市盈率为7.25倍,港股内银股指数滚动市盈率为6.77倍,估值接近且低于同期美国银行板块12.5倍的平均滚动市盈率。

从非主流的角度来看,银行股仍是股票低估值、盈利低成长、指数公司和投资机构压低配置的三低概念。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度净赚2.14万亿元,周三总市值约为11万亿元;逾5400家A股2024年净利润为5.21万亿元,总市值约为90.3万亿元。银行股利润占全市场之比高达41%,市值占比为12.2%。

7月行情需见好就收

本周,权重金融股大象起舞,牛市预期再起。从历史数据来看,沪综指7月行情为历来最差的月份,多为绝境反击行情。从历史数据来看,从1991年至2024年,5月至7月连涨三月只出现5次,分别是1991年(全年涨129.4%)、2000年(全年涨51.7%)、2009年(全年涨80%)、2014年(全年涨52.9%)和2018年(全年跌24.6%)。具体来说,在大牛市出现4次,在大熊市出现一次,在震荡市中尚未出现。眼下恰好是震荡市格局,下月会是例外吗?

过去34年里,沪综指在6月和7月涨幅的均值分别是0.69%和-2.32%,中位数分别为0.31%和-0.78%。后市需警惕的信号有三:一是7月份堪称历来赚钱最难的月份,再加上今年5月和6月份连涨两月渐成定局,后市机构获利减持意愿增强。二是周三,沪市成交6202亿元,从去年12月以来的数据来看,“单日成交6000亿元”是短期见顶的预兆。三是提防基金88%仓位魔咒显现。

在3500点上方,沪综指若要再上台阶,需要打破存量博弈格局,短期要看南向资金会否回流A股。2014年7月,沪综指摆脱2000点关口的煎熬底,在次年6月最高涨至5178点。主因之一是恒生AH股溢价指数探明88.72点的历史大底,次年9月升至150.33点。期间北向资金加仓规模剧增,催生“拉估值牛市”。周三,该指数下跌0.39点至128.56点的低水位,年内下跌10.1%。现在的问题是,港股强+A股弱的格局仍未逆转,会否已近尾声?

(作者系职业投资人。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