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的叙述特征及艺术魅力
作者: 陈俊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从1925年出版至今,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与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不无关联。作者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刻画人物和情节,使得每个出场的角色都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这种富有张力的艺术呈现,令读者不禁对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产生深刻共鸣。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反讽等修辞手法,既生动地呈现了时代风貌,又将男主人公盖茨比的励志精神与悲剧命运交织的人生轨迹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盖茨比的“美国梦”在现实中支离破碎,令人读罢反思金钱与梦想的关联,同时也凸显了作者创作的初衷和主旨。本文首先对小说内容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部分内容的叙述特征及艺术特色,期望对该作品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内容概述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每一次出现浮躁与喧哗的盛世,往往意味着衰败的开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经济大溃败之前的十年,被后世称为“爵士时代”。作者将一个名为尼克的人作为叙述者,以他从故乡来到都市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拉开了作品序幕。
小说的男主人公原名杰姆斯·盖兹,出身贫苦却志向远大,为人真诚、纯洁、和善,后来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杰伊·盖茨比,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盖茨比曾经当过兵,在那一时期他爱上了纯真的姑娘黛西,但由于爆发了战争他不得不奔赴战场。虽然经历了残酷的战斗,但他心中始终装着黛西,依靠这份真诚的爱和运气度过了战争生涯。当盖茨比高升后满怀喜悦返回故土,却发现自己思念的爱人早已嫁给他人,他不相信黛西是为了金钱做出的选择,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贫困配不上女神黛西。于是,他再次开启奋斗旅程。当他身穿名贵服饰、开着豪车、住着豪华的别墅出现于众人面前,他已经是出身历史极为神秘的百万富翁。为了引起黛西的关注,他不惜花费重金每日摆设宴席,虽然他内心并不喜欢这样的喧闹,却沉迷于黛西假意营造的暖昧中无法自拔。终于,经历了很多事情后,盖茨比不得不痛苦地接受黛西堕落的现实,曾经像仙女一样、白衣飘飘的女孩,如今已经是一个善于做作、沉迷金钱的虚伪妇人。即便黛西早已不是记忆中的那个人,但用情至深的盖茨比知道黛西开车撞死人时,依然甘愿为她冒名顶罪,而黛西的丈夫汤姆将这一切顺势嫁祸给盖茨比,使得盖茨比被当成真凶遭人枪杀。正是目睹和亲身经历了所有事件,尼克深刻感受到都市繁华背后的贪婪、虚伪、冷酷和残忍,原本想要闯出一番事业的热情逐渐冷却,最终随着盖茨比生命的终结而心灰意冷,踏上了回乡之路。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编剧,在文学创作和构思上有着独特的建树,其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经问世,迅速引起美国文坛的重视,进而在欧美和其他国家被奉为经典。从英美文学视角审视这部作品,西方国家对此作品的研究和解读,通常将其视为一部为世人展示“美国梦”的代表性文学,字里行间透露出浓重的悲剧风格和象征意义,但对作品的叙事特征以及艺术魅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则在这一方面研究颇多,弥补了小说研究方面的不足。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特征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使用的叙述方式被后世文学界反复模仿,塑造了很多经典,甚至成了文学流派的写作标准模式:以小说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叙述视角,整部小说的故事由该角色担任观察者讲述和评价,该叙述者既游离于行动外,同时又参与故事中,给予读者一种深刻的真实感。在整部作品中,叙事者仿佛同读者一起作为“上帝视角”,观摩这一切的发生,任由内心情感的汹涌澎湃,增添了情节发展的亲切感;又因为这个叙述者身处故事中,对每一个重要事件都有反应和判断,并加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对于渲染主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仔细品读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的叙述特征明显又隐晦,故事的直接叙述者是尼克,他对往事的娓娓道来,实际上是在同读者讲述内心最真实的感触,感叹盖茨比和黛西两个人曾经纯真的感情却禁不住现实的诱惑,感情中只有一方无底线的奉献和追求,收获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自欺欺人。从小说的情节发展来看,尼克这一角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经历也是影响事情发展的因素,在小说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的不平凡:出身富足人家并毕业于纽黑文,同样经历过一战,对于金融领域也有很深的研究,虽然年轻、看透了一切却无法阻止盖茨比。如果站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的角度,就理解这种现象发生的必然,他们夜夜笙歌、腐败堕落、贪婪虚伪,沉迷于纸醉金迷带来的快感,根本无法发现背后隐藏的隐患,只能加快繁华消逝的速度,悲剧便成为一种必然。
小说中还隐藏着间接的叙事人物,他将自己对虚假繁荣社会的不安,经济泡沫即将破碎的警示,以文字的形式写入小说,他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小说通过盖茨比致富后建造的奢华豪宅,以及当时绝大多数美国人追逐财富的狂热梦想,生动地勾勒出特殊时期社会的躁动氛围。这部作品也被看成对“美国往事”的一种优美而忧伤的追忆。此外,作者笔下的盖茨比也可被视为第三位叙述者,他的感情经历向人们讲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毫无瑕疵的开始到相恋的美好,都因为时代的浮夸而丧失殆尽,两个人都将物质生活视为达成目标的筹码,这是美国的精神构成和走向。菲茨杰拉德将“爵士时代”作为切入点,塑造了盖茨比这一充满矛盾的艺术形象。这位主人公既是自我标榜的绅士典范,又是沉溺于幻想、拒绝直面现实的群体缩影,其人生轨迹虽属文学虚构,却深深扎根于社会现实。通过虚实交织的叙事手法,盖茨比既呈现出幽灵般的迷离特质,又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群像。这种现实与幻想交织的张力,恰恰构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魅力
(一)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学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情节,需借助多样的修辞手法彰显文学色彩,方能使行文独具魅力,令读者爱不释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特征明显,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给读者美的感受,同时体现了作者的看法与主张。女主人公黛西是人们赏析的重要角色,但很多读者容易忽略她名字的含义。其实,作者在小说中使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黛西的英文名“Daisy”,在西方字典里代表雏菊,此花中间黄,周围白。作者用黄白相间比喻金钱与空虚,形象地塑造出一个追求享乐的女性,以及其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极其枯燥、无聊的内心。
盖茨比成为富翁后,为吸引黛西的注意不断举办各种奢侈的晚会,小说这样描述与会场景:“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作者没有将这些表面光鲜的绅士、贵妇描述为翩翩起舞的蝴蝶,而是选择飞蛾作为喻体,其用意很明显,这些人对于享乐的喜爱犹如飞蛾趋光,假如盖茨比的财富消失、地位不再,便会犹如蜡烛失去了光亮,在他们眼中也就变得毫无价值。一个简单的比喻刻画出黛西和食客的本色,也是对“爵士时代”焦虑的反应。又如,夕阳离开贝克小姐的身上时,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每一道光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就像孩子们在黄昏时刻离开一条愉快的街道那样。”夕阳西下本无情感,但小孩子的天真无邪、潜力无限,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此刻,“每一道光”仿佛都拥有了情感,欣赏着人类原本的美好,代表了作者追求人性美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二)反讽的技巧完美展现
言语反讽指在小说的某一部分,叙述者的描述符合剧情发展,但其实还有另外的深意。从盖茨比悲剧的结尾不难看出,菲茨杰拉德对于“爵士时代”的反感和无奈,这种情绪被作者以文字形式进行转化,言语反讽成为小说艺术魅力的一大亮点。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第二章,当尼克一行人乘火车到达纽约后,作者对茉特尔·威尔逊进行了语言嘲讽,小说中写道:“在楼上,在那阴沉沉的、有回音的车道里,她放过了四辆出租汽车,然后才选中了一辆新车,车身是淡紫色的,里面坐垫是灰色的。我们坐着这辆车子驶出庞大的车站,开进灿烂的阳光里。”这是一个很容易被读者忽略的场景,但以叙述特征的视角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处极具反讽色彩。茉特尔·威尔逊身处社会底层,是个庸俗且不守妇道的人物,一心想要跻身上流社会成为都市贵妇。她处事扭捏,即便是在车道旁这样喧闹且危险的地方,也要惺惺作态、故弄玄虚,最终选择了自认为高贵的颜色,环境也从“阴沉沉”变为“灿烂的阳光”。
将小说局部的言语反讽扩展到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情节与场景中,就构成了情境反讽。在文学著作中,作者常把反讽对象放入特定的时空背景或环境中,以实现自己的创作主旨。从另一个视角看待盖茨比,他的发家史违背了道德与法律,他曾在沃尔夫·山姆手下做事,无论财富还是地位,都有着见不得光的成分,这样的人却执着于追求爱情。作者用“了不起”来形容盖茨比,便是作者刻意使用的反讽手法。作者非常善于用情境反讽来展现人物的命运,使小说社会意义不断扩张。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描写也是较为突出的情境反讽,宣告了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以及爱情神话的终结。反讽在这里成了作者表达这种矛盾心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犀利与细腻使反讽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悲凉。
(三)暗含其间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是一种用具体事物表示抽象事物的典型文学创作手法,可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读者联想、刻画小说的表达内涵、客观传递小说的真挚情感、全面塑造简练立体的写作感觉。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为了让读者了解人物的微妙心理,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话语,选择了将富含象征意义的情节插入到叙述中,通过这一类语言描述供读者揣摩,深化小说的主旨。比如,小说中色彩的选择便具有象征意义,当盖茨比远远眺望黛西的住所时,河面的雾气令场景变得虚幻、缥缈,“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一什么都看不出来,除了一盏绿灯,又小又远,也许是一座码头的尽头”。绿色往往代表富有生命力,映入盖茨比眼中的色彩象征了一种期望,显示此刻他对爱情、幸福的理想。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还运用了人物象征,黛西就是典型例子,她的全名是“DaisyFay”,英文“Fay”有“小仙女”的含义,但黛西经过时间的洗礼,“仙女”却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盖茨比上战场一直到他们再次相见,黛西的魅力始终不减当年,但她的身上却没有了当年小仙女般的纯真,而是成为同当时所有上流社会贵妇一样,空有靓丽外表却内心空虚、冷漠自私。在她的心里对于盖茨比到底有没有感情,我们难以给出具体结论,而小说中她的表现却为人所不齿:为了上位,她屈身于富翁汤姆;面对曾经的恋人,现在有钱有地位的盖茨比,她欲拒还迎、若即若离;当盖茨比因她而死,她竟然选择外出游玩、置身事外,着实令读者寒心。黛西象征了那个时代美国社会自私冷漠的一批人。
场景象征在作品中平时很少被运用,但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选择利用这种象征手法,给予读者视觉冲击。小说中提到了“东卵”这个有些奇怪的地区,在现实生活中,这块区域至今依然是美国富豪聚集区,能够在这里居住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菲茨杰拉德对这里的民众进行了描写,以他们自私自利、骄横跋扈的地域性格象征美国世袭贵族的丑陋本性。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特征。男主人公盖茨比拥有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富有智慧,敢于拼搏,对待爱情却显得迁腐且循规蹈矩,甚至让人扼腕叹息之余还是喜欢这个文学形象的。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借着盖茨比的出现和生命消逝,形象地刻画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美国梦”破灭时的心理,体现出异彩纷呈的内涵。从故事情节来看,小说相对简单但行文结构严谨,整体节奏轻盈明快,对于人文历史也有着深刻的探索,表达出了特有的文学与美学深意。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英美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47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