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金永霞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2-0025-04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从传统知识传授向全面文化素养培养的转变。群阅读教学,作为连接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文化之间的桥梁,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价值。在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人分析“三个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将其巧妙地融入群阅读教学中,从而更好地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三个文化”概述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与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历史故事中的智慧与教训、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热闹,以及民俗风情中的独特韵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灵魂所在。其次,革命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精神传承。革命文化蕴含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的奉献情怀,以及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舍生忘死的感人故事。革命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最后,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融合了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追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革命文化的弘扬与创新,鼓励人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二、“三个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将“三个文化"巧妙地融入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使小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关于中华文化精髓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在经典古诗词的群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引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结合群阅读的目标,教师还可以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革命战争的壮阔篇章等内容,融人群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另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入,还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时代前沿的知识和思想观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三个文化”融入语文群阅读教学,对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群阅读教学的深度。
(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群阅读教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者文化点,将多篇相关联的文本进行组合阅读,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在群阅读教学中融入“三个文化”的内容,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文本,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与作者的情感倾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三个文化”的融入,还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接触更多、更具深度的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另外,结合对“三个文化”内涵的理解,群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还能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理解不同阅读材料或者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三个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能够助力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三)提高语文群阅读教学的质量
将“三个文化”巧妙融入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中,不仅为教学内容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通过融入“三个文化”的内容,可以使群阅读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解读,能够更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历史故事,革命文化中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时代风貌、创新精神,都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资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深入思考,不仅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激发其对文化的热爱和探究欲望,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同时,“三个文化”的融入还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文化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保证阅读教学良好的效率和质量。
三、“三个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元群阅读教学体系
“三个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将其融人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既全面深入又富有层次感的多元文化阅读体系,为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首先,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其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利用至关重要。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教材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其次,课外读物的选择与利用也是构建多元文化阅读体系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广泛搜集并筛选那些富含文化内涵、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课外读物,如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传记、科普读物等。这些读物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其对“三个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推荐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读物,如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介绍科技创新的科普书籍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最后,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教育网站、在线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获取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教学素材。这些资源不仅更新迅速、形式多样,而且具有互动性和可定制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生动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图书馆中的电子书、音频书籍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听力训练;还可以利用数字博物馆中的虚拟展览、互动游戏等功能,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整合这些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资源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补充,确保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三个文化”的融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07.pd原版全文
(二)结合学情,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一方面,教师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筛选。教师可以从众多古诗词材料中挑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佳作,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或延伸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成语故事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道德观念。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能让其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利用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围绕节日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节日体验和感受,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感。以《咏柳》和《村居》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群阅读教学活动。在《咏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贺知章的其他咏物诗,如《采莲曲》,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更深刻地感受诗人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加强学生对古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学习。在学习《村居》时,可以引入其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词,如杜牧的《江南春》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其充分体会不同诗人不同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我国古诗词文化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等诗句,引入与“碧玉”相关的成语故事,如“小家碧玉”,让学生通过阅读成语故事的内容,了解该成语的来源和含义,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拓宽革命文化内容,提升学生思想认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涉及革命文化的相关文章,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该方面的群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拓宽革命文化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系列反映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红岩》《小兵张嘎》等,作为群文阅读的核心素材。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革命元素,如革命英雄的成长历程、革命斗争的艰难曲折、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等。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认同。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组织学生开展专题阅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精神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其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以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该篇课文讲述了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四)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在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新时代公民。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展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学作品,组织学生共同阅读、分享感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理念。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从而培养其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教学《为人民服务》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群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融人相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强调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利益服务。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推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群文阅读材料,如《雷锋日记》《焦裕禄的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同时,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可以比较《为人民服务》与《雷锋日记》中体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人物身上的体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私奉献精神的时代內涵。
(五)加强评价与反馈,助力融入效果的持续提升
在将“三个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与反馈的方式,及时了解融入的效果,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保证“三个文化"融人群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既包括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提升的直接评价,也要涵盖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等间接影响的评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小组讨论表现、文化主题创作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对学生的阅读表现教师还要给予具体、建设性的反馈,指出其在理解“三个文化”
方面的亮点与不足,鼓励学生继续深人探索。同时,利用课堂讨论、个别辅导等机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实际的阅读困惑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教师还要基于评价反馈的结果,不断调整融入的策略,及时改进“三个文化”融人群阅读教学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不断提升融入的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将“三个文化”融人小学语文群阅读教学中,是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革命文化内容、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等方式,可以保证“三个文化”的融入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能力,从而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时代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永莲.浅谈“三个文化”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研究,2024(14):132-134.
[2]王学红.在群文阅读中传承和弘扬“三个文化”[J].语文世界,2024(10):56.
[3]马伊琳.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4]刘晓惠.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8):21-24.
[5]梁云娟.小学高学段群文阅读文本选用策略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2.
[6]夏家发,郭佳琪.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21(12):31-35.
[7]彭咏梅.群文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0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