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学习背景下初中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路径探究

作者: 彭海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2-0085-04

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领域中各学科的教育发生了重大改变,当前教育活动中最为看重的教学示范为个性化学习,该背景主要强调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学习需求,结合实际进行相关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该措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思维品质而言,其是一种多方面的能力及水平表现,如创新性、逻辑性、批判性等。基于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主要是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对语言进行准确的辨别、对语篇及语言的特点进行归纳、辨别语篇结构和语言形式、对语篇中存在的含义进行分析。基于此,文章通过多个角度探究如何开拓思维品质培养路径。

一、个性化学习背景下初中英语思维品质培养中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思维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很多学校及家长对学生的分数较为看重,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数,忽略了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能够得分的句型讲解较多,并督促学生加强练习。而且在英语单词、语法及短句的背诵方面下足了功夫,这种机械性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影响,成为学习中的“复读机”。以上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忽略了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欣赏,从而丧失了发展思维品质的机会。目前想要升学,考试得分情况仍然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升学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虽然部分学生得分较高,但缺乏综合能力,单看思维品质的发展仍然有较大的限制。追求高分的过程,必然会忽视学生主动性和兴趣的培养,最终导致思维品质和相关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出现同质化现象。

(二)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及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起到绝对的引导作用,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有些甚至存在偏差,认为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紧凑式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另外,课堂设计中教学活动的应用也是为了促进知识的增长,关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微乎其微,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思维培养较少。这种背景下,课堂中各个教学环节就会挤压学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会在这一环境下逐渐失去参与的耐心,无法独立思考教学内容。事实上,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够促进其逻辑思维的深层发展和系统性思维水平的提高。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个体化了解不足,使得学生无法提升思维品质。就算教学活动中有互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缺乏针对性,未将文章中的主题体现出来。这一浅层分析方法,无法满足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

(三)学习氛围相对封闭,缺乏创造性思维培 养沃土

当前,英语教学中学习氛围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对封闭,部分学生的思维缺乏活跃性,略显懒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氛围较为封闭,学习目标以得分为主,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改变,总想着如何才能获得高分,使得学生能够从课本文本中获取直接信息,而拓展性的问题则被忽略,无论是文本语言中的背景了解,还是思维解读均有缺陷。另外,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认知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一般对知识的积累较为重视,却忽视了思维方面的锻炼,尤其是个性化学习环境下,英语课堂对认知方面和理解方面的要求,学生均无法满足。有研究对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 50% 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中教师对得分点和知识点进行填充越多越好,此类学生对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缺乏认知,更理解不到其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存在不足。教师在课堂中总会有提问环节,这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由于部分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的积累较为有限,有些难度较高的训练环节刻意回避。这就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也得不到良好的锻炼。除此之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路径需要进一步拓展。有研究对教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上,有超过一半的教师所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一方面是开放性学习氛围不足,另一方面是语境支持力度不够。机械化的教学环境难以激励学生思维体系的发展。

(四)母语限制语言转换方式

众所周知,我们的母语是汉语,从小到大的学习环境中,汉语占主导地位,而面对英语学科时,汉语思维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英译汉时,经常会出现汉语规则及习惯的影子,进行对应式的翻译。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将这一语言翻译成母语进行记忆。在书面表达方面,大部分学生的表达方式偏中式,即Chinglish。这样一来英语的表达就缺乏规范性,使英语出现畸形。英语学习是中西文化的碰撞,需要通过对西方文化思维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内容,如果缺乏理解,就会导致理解偏差。

二、个性化学习背景下初中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路径

(一)根据英语学科篇章内容培养思维辩证能力

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抓住重点,其中辩证思维占据一定的地位,其蕴含了反思、批判和理想,这一思维的应用基于评价标准对某一观点质疑,并分析和辩论。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辩证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避免跟风性质的思维体现。对此,教师需要对学习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在这一环境下让学生勇敢地质疑,积极地思考,加强思维辩证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冀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Myfamily”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图片中成员的相貌特征,了解各个成员的身份,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家庭的成员,如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uncle,aunt等,并让学生简单介绍家庭成员的特点。教师听完学生的介绍后,提问学生:“你平时最喜欢跟谁交流?”“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为什么?”以上问题不设固定答案,目的是让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学生回答期间,教师要切实起到引导作用,结合自身经验合情合理地指导讨论,鼓励学生之间辩论,以此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提供动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学会换位思考,通过这一方法,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23.pd原版全文

(二)创设主题情境体现思维主体

基于个性化学习背景的教学目标,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应做出改善。教学应注重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并在学习氛围中融入情境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真正参与到学习氛围中,成为主角,从而主动探讨和理解教师所设立的情境。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融合多种元素,如视频展示、插图展示、实物等。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但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辨,所设立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个体化特点,贴近生活。不同的主题情境,均能够让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思维领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形象化。

例如,在冀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5“Animalfriends"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动物的视频和图片,并播放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从中了解不同动物的形象、名称和特点,以及哪些动作较为友好,哪些动物较为凶残,同时列举动物以往的数量和当前的数量。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还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如何处理好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学会爱护生命。

(三)基于思维导图构建思维体系

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体系,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将自己思维体系可视化,展现出思维逻辑及递进情况。制作思维导图时,学生能够逐步将思维条理捋顺,对导图进行补充的过程中,更容易增强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思维导图为树状图,但圆圈图、流程图等也十分常见。思维导图的绘制应基于课程主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绘制方法,完成思维构建。例如,树状图可根据主题进行延伸,对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明确,能够让各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再比如流程图的绘制,不仅能够明确事物的发展,还能够将内在逻辑梳理清楚。

英语学科教学中,清晰的主题有利于内容的梳理和学习,而基于主题的思维导图构建,能够促进不同主题下的思维建设,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以冀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Myfavouriteschool subject”为例,在该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树状图的绘制,从喜欢的科目入手,并让学生在不同科目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喜欢的理由。这一方式的应用,可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辅助学习,将自身不同层次的思维进行有效梳理,从而牢牢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落实单元整体教学

在初中英语科目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单元主题进行文本内容价值的探析,并明确育人目标,把握教学主线,对单元内不同的语篇深入解读和分析,给予个性化学习目标,掌握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后,对整体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以整体教育为视角进行思维品质培养活动的合理设计。

例如,在冀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Myfavouriteschoolsubject”的教学中,教师对该单元进行整体分析,其中包括:“Don'tbelateforclass!”"E-mails helps!”“I don't want to miss geog-raphy!”“LookingforLisa”“LilylearnsaboutChina!"“Karen'shairstoodup!”等篇章,整个单元所描述的就是“学习”,第一板块的对话内容主要是关于上课积极性以及迟到的弊端等相关内容。而第三部分则是地理方面的内容。通过一步步地分析,对整体单元主题进行明确,确定语言的观念,其中包含课时目标、不同语篇的观念,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对语篇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后,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其生活经验,重新整合单元内容,在不同语篇中搭建桥梁,使其联系紧密,并充分发挥语篇培育功能,以此创建具有发展性的育人版图,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保持良好的思维素养。

(五)基于情境合理化激发思维活力

在初中英语科目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十分重要,可通过课程的情境建设开拓培养路径,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高效地吸收知识,情境的再现,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激发思维活力。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冀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2“Plantaplant!"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图片,并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特点,或引导学生置身于各个植物中,从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人单元情境。教师收集植树的视频,让学生对植树这一行为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植树是为了什么?”“同学们相互沟通一下,自己是否种植过树木或其他植物?种植后土壤有什么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带着单元内容进人情境。情境模式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期待感,并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直线上升。之后,教师将学生引导进入短文的情景中,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十足,更容易主动思考,思维品质也能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状态。

再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冀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3“Animalsareourfriends”中的“Amaz-inganimals”“Thezooisopen"这两个模块,教师从实际生活场景出发进行角色的拟定和情境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对自己所了解的动物进行思考:“请谈谈你所知道的动物情况及动物种类的变化。”“你喜欢什么动物?你对这个动物的了解有多少?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种问题式的情境模式,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英语学习的相关知识,还能够从动物当前生活状态的角度出发联想到社会现状,这也是学生思维活力的一种具象表现。所以教师在初中科目教学中应选择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感悟单元知识,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2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