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作者: 孙樱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2-0122-03

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促使化学课堂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素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对高中学生来说,化学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在教学期间应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引进新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化学知识,加深知识记忆,实现化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为激发化学学习意义,教师应积极探究教材内容,设置探索型任务,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增强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价值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一方面,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该种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自主探索化学知识,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设置化学任务,学生可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该环节中,学生不仅熟练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增强自主探究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完成化学任务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持续调整实验方案,通过亲身参与到实践过程,使学生更加深人地了解化学知识,加深知识记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期间,学生需要与同学之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该项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以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增强化学应用意识。高中化学教学期间,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够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也能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完成任务期间,需要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以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更加熟练地掌握化学知识的应用,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原则

化学教学活动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导向性。教学期间,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以切实强化教育效果。化学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学生理解记忆较为困难,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向性目标,会导致学生盲目地记忆相关概念和公式,化学知识的应用效果不理想。而教学其间遵循导向性原则,能够带领学生关注重点问题,加强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同时,指明学习的主要方向,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第二,持续性。高中化学中应用该种教学模式,教师应落实持续性原则,保持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实现对各项知识点的有序连接,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高中学习阶段,教师应带领学生串联知识点,全方位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概念,改善传统碎片化学习的弊端。同时,持续性教学活动也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充分了解学习状况,掌握任务完成质量,了解学习期间的主要问题,并提供针对性指导,从而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三,探究性。化学教材中包含较多实验内容,在教学期间引进任务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以化学知识为基础,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有利于自主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化学素养。同时,该项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分析的良好习惯。在团队合作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人际交往技巧,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从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措施

(一)联系生活场景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尝试联系生活场景,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场景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规划教学方案期间,应深人分析教材内容,寻找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化学现象,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引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单元内容。课前活动中,教师可设计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并在课堂中展示苹果在空气中的变化,带领学生分析苹果变化的原因,并探索延缓氧化反应的措施。通过引进生活中的物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随后,教师可设计实验任务,要求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实验用具,提供清水、塑料瓶、维生素C片、碘酒等物品,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活动,规划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过程中,将整个实验步骤分成三步,第一步在塑料瓶中加满清水,并加入碘酒摇匀,使清水变色。第二步,将维生素C片磨成粉状。第三步,将维生素C片加入塑料瓶中摇匀,观察有色水变色的情况。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记忆。随后,组织实验总结活动,分析实验结果,记录维生素C片的还原作用。此外,教师还可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氧化还原反应的案例,从而巩固课堂知识,适当拓展学习内容。

(二)体现任务层次

高中化学教学中,为提高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任务设置的层次,逐步增加任务难度,以避免损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内容中,为帮助班级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教师可设置层次性任务,通过任务带领学生逐步深入知识难点,熟练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应明确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了解钠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并适当延伸知识,引进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情况,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层次的任务,确保各知识水平的学生经过学习都能获得一定的能力提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33.pd原版全文

第一,初级任务。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寻找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归纳钠的物理性质,了解钠的颜色、状态和密度,分析探究钠与水、氧气等物质的化学反应。

第二,中级任务。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可设置一系列挑战性任务,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讨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分析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差异和原因。

第三,高级任务。对学习能力较强、化学知识掌握较为牢固的学生,教师可发布高级任务,以进一步拓展知识层次,强化化学学习效果。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实验活动,鉴定碳酸钠和碳氢酸钠。

通过设置层次性任务,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从简单的化学原理逐步掌握知识。各层次任务的关注点存在一定差异。初级任务主要强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中级任务则侧重于知识的应用。高级任务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通过该种分层的任务活动,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获得相应成就感,也能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任务难度和内容,确保活动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设计合作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期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设置合作任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在交流探讨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承担指导者职责,为学生学习指导方向,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在小组合作期间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内容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化学成绩将其分成4\~5人一组的小组,保证小组成员间能够形成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随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发布小组合作任务。教学活动开展期间,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观看视频,不仅能够导入本课程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随后,发布小组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金属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情况。金属材料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可提出以下问题。“三星堆面具属于青铜器,青铜作为一种铜的合金,那么什么是合金?阐述合金的定义。”针对提出的问题,发布实验探究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实验台的仪器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金属的物理特性,小组内部成员展开讨论。实验结束后,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小组实验结论,说明金属的物理性质。上述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进生活案例,发布以下任务。由于生活中大多数金属制品都是合金,所以可以开展金属和合金的对比实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过程,对比两种物质性质的差异。通过上述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知识迁移活动,也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形成团队精神,掌握团队沟通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部分。教师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课堂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的参与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团队沟通效率等内容,明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思考如何更新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人探索。以上述课程为例,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认识到教学活动与生活联系不密切的缺陷,思考在后续教学活动中能否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情况,展示实物照片,更加精准、全面地介绍金属的特性。通过教学反思,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人探究。通过明确的学习任务,树立学习自标,为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应根据教育领域要求以及高考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保证任务设置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为综合能力发展奠定有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国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27):98-100.

[2]高静,王继库.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24(24):50-52.

[3]马梅兰.任务驱动读写融合—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分析[J].文科爱好者,2023(3)):40-42.

[4]金丽花,田磊,王超展,等.巧用思维导图,助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22,37(12):70-7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3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