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的传承
作者: 陈文雅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2-0137-04
海丝文化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链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文化桥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进行海丝文化的传承教育,可以助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认知,形成良好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校园社团是校园内因共同兴趣、目标等聚集在一处的学生自愿组成的非正式团体,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与校园社团进行融合教学研究,可以借助校园社团的形式特征助力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学校教育中顺利传承。
一、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传承的意义
(一)有效传承民族文化
海丝文化是古代中外海上交通贸易与交流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民族工艺与儒道思想,书法独具魅力,“把字写端正”体现做人做事态度。校园社团开展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传承教育,可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多元包容,认同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海丝文化见证历史,于民族文化地位重要。通过社团教育,可助学生正确认知历史,激发探索兴趣,使其明了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主动参与社团活动传承文化。
面向城区内多家初中学校100名教师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的传承”看法,进一步整理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传承的意义。整理问卷调查内容,获得本次调查结论。本次的样本数据是以某城区内多家初中学校教师为主,仅代表这一城区内教师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传承的看法。(表1)

从表1中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初中教师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传承的看法是认可的,其中“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传承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的看法与其他三种看法认可率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问卷内容,知晓对书法文化与海丝文化研究较为深入的教师不认为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传承是一种教学挑战,反之,对书法文化与海丝文化研究不够深人的教师会认为这是一种教学能力的挑战。因此,应重视针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的传承策略进行深人探索研究。
(二)符合新课改现实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改革根本任务之一,应注重通过增加校园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本身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是学生全面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组成,学生通过参加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的校园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习并掌握书法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持续且深入的学习中培养提高综合素养。可见,研究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的传承意义重大,符合新课改现实要求。
(三)有助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的校园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将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接触传统文化,理解海丝文化形成发展过程,进而在欣赏书法作品过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书法,积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书法魅力,逐步提升书法审美与鉴赏能力。
设计调查问卷,向城区内多家初中学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每个学校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共计500份,其中男学生(255份),女学生(245份),问卷回答比例为 1.04:1 ,此问卷数量回收情况基本属实,可以作为有效的调查数据参考。问卷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通过调查学生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的了解程度,探究将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与校园社团整合的价值和可行性。(表2)

从表2中的数据信息中可以看出,初中生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的了解程度较高,非常了解的学生占比为 5.4% ,了解的学生占比为 64% ,不太了解的学生占比为 20.2% ,不了解的学生占比为10.4% ,其中男生的占比要普遍低于女生,这说明女生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的兴趣要普遍高于男生。这一调查数据为后续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的传承策略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参考,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校园社团教学。
二、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的传承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校园社团活动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传承的前提。可约束学生言行,端正学习态度。在构建完善的校园社团活动管理制度时,教师首先应转变传统观念,重视探索其育人价值,优化社团课程设计并鼓励学生参与。其次,教师应主动与其他学校建立联合教学机制,关注海丝文化在其他学校校园社团中的实践方式和方法,从而积累课程设计经验,用于校园社团路径拓展研究。再次,将已经构建完善的校园社团活动管理制度在教学中实践应用,观察学生在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社团活动中的表现和情感态度,对比制度,找出不足,持续完善和优化。最后,教师应重视针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活动建立活动管理档案,记录社团成员学习情况,从而跟踪管理学生,为后续校园社团活动课程效果评价提供有利参考。例如,教师建立电子形式的社团档案,将学生每次的课程作业及每次课堂学习表现以图文的形式保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37.pd原版全文
(二)开展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活动
开展相关社团活动是海丝文化在校园“落地”的关键。活动形式多样,各有优势,能助学生系统学习海丝文化并传承。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实现育人价值为目标,多元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沉浸式参与。考虑到书法是一门以“静心”为主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应在社团活动进行过程中以启发培养学生学习书法兴趣为先导,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通过临摹经典碑帖的方式,让学生对海丝文化中的书法文化形成探究兴趣,在主动探究中加深对书法的理解。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不要将书法社团活动开展成单纯的写字教学课程,虽然书法社团的核心内容就是写字、练字,但其与传统的语文写字课程还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在书法创作形式的社团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利,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书法创作,主动分享自己在书法创作中感悟到的海丝文化思想与文化内涵,进而因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活动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与传承动机。(表3)

从表3中的数据信息中可以看出,目前可以在初中开展的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活动形式主要有基础知识讲座、临摹经典碑帖、书法创作、作品展览以及书法比赛等,开展频次也有所不同,其中基础知识讲座是一周开展1次,以讲解书法文化和海丝文化理论知识为主;临摹经典碑帖是一周开展2次,以学生实践练习为主,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临摹能力;书法创作是一周开展2次,以学生创作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敢于创新;作品展览是2周进行1次,以鉴赏学生作品和名家书法作品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书法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学习和理解海丝文化打好基础;书法比赛主要是一个月开展1次,目的是给予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社团并自主实践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社团并自主实践,是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顺利对学生进行影响教育的关键。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一切教学活动主要服务对象,虽然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本身自由且倡导以学生兴趣激发为主要教学原则,但在学生看来,校园社团也属于“学习活动”的一种,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此时,教师应采取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社团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并自主实践的方式体悟校园社团的自由与趣味,理解校园社团与“学习课程”的本质区别。例如,在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开展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倡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化的见解和看法,尤其重点说一说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的观感,进一步转变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理解和认知。此后,教师组织一些互动性的猜谜活动、鉴赏活动等,增强学生社团活动学习感受。在以上社团活动的铺垫下,学生对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会形成自主实践参与积极性与热情。总之,在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的传承策略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与自主实践是最为重要环节之一,将影响后续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应持续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主张展示社团学习成果
主张展示社团学习成果,是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活动取得成效的最终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可以收获学习果实,体会到学习成就感,增强对校园社团的学习自信与参与热情。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学生的社团学习成果。通常情况下,教师一般会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学习成果,让全校学生都来参观学习。此外,教师也可通过一些重要节日庆祝活动展示社团活动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学校重视学生的社团学习效果,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社团学习,保质保量完成社团学习任务。例如,在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的校园社团活动中,教师在每次社团活动中都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书法学习任务,同时在课堂上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在社团内进行书法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评比出优秀者、进步者和加油者,这样的学习成果评比与展示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书法学习任务。通过分析展示社团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影响,可以知晓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审美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书法技法以及主动传承传统文化意识等皆明显提升(表4)。

从表4中的数据信息中可以看出,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活动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有 85.2% 的学生因展示社团学习成果而增强自信心;有 52.8% 的学生因此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有 78.9% 的学生因此提高审美能力;有71.5% 的学生因此提升创新创造能力;有 89.4% 的学生因此提升书法技法;有 91.7% 的学生主动传承传统文化。
(五)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评价是检验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活动是否达预设目标的手段。传统评价多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度低,无主动参与动机。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学校应重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评价让学生知晓其看到的、体会到的校园社团活动仅仅是其一部分,校园社团活动内容更多,价值更突出,应主动积极参与到校园社团活动中。例如,在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活动中,教师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就采取形成性评价策略和方法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及书法社团活动表现,以即时性评价反馈的方式让学生知晓自己当前的学习进步情况,持续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评价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社团教学本身是以兴趣培养为出发点,因此应多采取正向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不应采用批评、武断等语态定性学生的社团活动表现。总之,在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的传承教学中,教学评价机制发挥的助教优学作用突出,教师应引起重视,持续性优化完善每一次的教学评价,并将教学评价成果灵活运用到下一次的校园社团课程设计中。
三、结论
在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在校园社团中传承的意义分析中发现,校园社团是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传承载体,符合新课改现实要求,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应重视构建完善的校园社团活动管理制度,开展以书法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校园社团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社团并自主实践,主张展示社团学习成果,再通过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社团活动。总之,以书法为载体海丝文化传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作为义务教育重要基地,应注重为学生创设可以学习海丝文化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学习并传承海丝文化。
参考文献:
[1]多样化社团活动,助力打造书香校园[J]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2024(4):32.
[2]张军营.初中书法社团特色活动建设的一些思考[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4(1):18-19.
[3]杨君荣.初中书法社团的教学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2022(61):29-31.
[4]邵向舟.初中书法社团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6):41-42.
[5]张泽舟,孙雨珩,李圆.浅谈书法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 :95-96.
[6]吴瑛璇.关于书法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4) :15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3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