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县:离岛往事
作者: 王新生长崎县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北部,是日本拥有岛屿数量最多的地方行政机构,拥有大小岛屿数百个。长崎县几座著名的离岛——平户岛、五岛列岛和军舰岛,都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平户岛
平户岛在长崎市与对马岛(对马岛地处日本与韩国之间,岛上朝鲜半岛氛围较浓,岛北部有望韩台,可以看到韩国的釜山,对马岛有100多个附属小岛,其行政机构为对马市,隶属长崎县,远古时期对马岛是日本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交往的要道)的中间位置,离长崎市80公里。岛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10公里。如今平户岛有人口2万多,隶属长崎县平户市。平户市除以平户为中心的岛屿外,在九州岛还有不大的地盘。平户与九州本土最近处隔海500多米,1977年建成平户大桥相通。
遣隋使、遣唐使、遣新罗使等从日本出发时常经平户岛。平安时代以后,这里逐渐成为海盗的据点。第一次蒙元征讨日本(1274年)时,平户岛也受到了侵犯,第二次征讨(1281年)时,蒙元的东路军与南路军在该岛汇合,败退时也在该岛。


1550年,葡萄牙船只来到平户岛,除进行贸易外还传播天主教。1584年,西班牙、荷兰、英国船只也来到该岛进行贸易。1599年,平户藩第一代藩主松浦镇信建平户城。1641年,荷兰商馆迁到长崎出岛,平户岛的对外贸易结束。
平户岛有两个中国人青史留名,一个是郑成功,其母田川松子是平户人,产前仍在赶海,突然临盆,将其生在了海滩上。郑成功在日本大名鼎鼎,甚至歌舞伎有《国姓爷合战》(“国姓爷”指郑成功,但该剧本将郑成功描绘成了入侵中国的日本武士“和藤内”的形象,虚构了其击败清军、收复南京的历史故事)的剧目。其父郑芝龙来自福建,经营海上贸易,深得平户藩主松浦隆信的信任,住在平户,称“平户老一官”。
郑成功年幼时名为田川福松,7岁回福建,其弟田川七左卫门后来在长崎经商,从资金方面支持兄长的事业。七左卫门的子孙恢复郑姓,取名道周,从事对外贸易,其后代至今在日本。现居横滨市的福住邦夫(又名郑邦夫)是七左卫门第13世孙,1988年专程抵达泉州南安石井镇寻祖并祭扫郑成功陵墓,1992年再次到石井镇,参加郑成功逝世330周年纪念活动。
平户岛另外一个中国名人是王直。平户港交流广场连接松浦史料博物馆的道路被称为“历史之路”,沿路排列着与平户有关的名人雕像,其中就有王直像,另外留有其旧宅遗址和六角井。
五岛列岛
王直是明朝海上贸易商人,因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王直从事海上走私贸易,被明廷视为“海盗”“倭寇之首”。实际上,王直最早到达日本之处是五岛列岛。五岛列岛是一个群岛,有152个小岛,长达150公里。主要由上五岛和下五岛组成,上五岛以中通岛为中心,现为长崎县南松浦郡上五岛町,下五岛以福江岛为中心,现为五岛市(2004年以前为福江市)。五岛列岛中有2个岛隶属长崎县佐世保市,当地人不讲列岛,通称五岛。从长崎港到下五岛的福江港乘气垫船需要1.5小时,轮渡需要3个小时。
中世以后,五岛为宇久氏的地盘,1540年中国商人王直到五岛,苦于财政的宇久盛定允许其通商,并给予其居住地。因王直传入西方火枪及葡萄牙、西班牙代表的“南蛮文化”,受到当地人推崇,称之为“五峰(五岛)王直”。当时五岛群岛名为“值贺岛”,王直在海上看到5个山峰,故自号“五峰”,日本人受其影响,将值贺岛的名称改成五岛。


王直1542年应松浦隆信(平户豪族,日本战国时代肥前国的大名)的邀请移居平户,直到1557年受明朝当局诱骗回国,1559年被杀。《平户市史》记载其为“明朝走私商人,将违禁货物运往吕宋、安南、马六甲等地,积累巨额财富,是势力很大的中国东海贸易商人”。
尽管16世纪的“后期倭寇”多为中国的走私商人,但其中也有不少日本人。当时日本进入战国大名混战时期,垄断后期“勘合贸易”(明代外国来华进行朝贡贸易)的大内氏在1550年为其家臣陶晴贤所灭,大内家族控制的北九州和本州最南端地区的武士、商人、渔民、农民等群龙无首,为继续与中国大陆开展贸易,纷纷与中国的沿海商人、海盗联合,或走私贸易,或武装掠夺。这些海商武装集团经常对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骚扰掠夺,例如1552年4月,海商武装集团大举进掠浙江沿海地区,“登岸犯台州,破黄岩、四散、象山、定海诸处,猖獗日甚,知事武伟败死,浙东骚动”。其后“倭寇之患”接连不断,侵犯最多的年份是1554年,有101次。王直被处死后,群龙无首,倭寇之患又严重起来。据统计,从1551年到1565年,共有535次“倭寇”侵犯。
在五岛观光历史资料馆,除陈列的文字资料外,还有录像阐述以王直为中心的倭寇史。王直为祈祷航海安全,在五岛建庙宇,其遗址上有中国工匠在1999年建造的“明人堂”,当地每年10月会进行“祈愿祭”。
军舰岛
长崎县另外一个著名的岛屿是军舰岛。军舰岛本名端岛,1916年新闻报道其酷似军舰,开始通称军舰岛。
现在的军舰岛已成一片废墟。该岛于1810年开始采煤,属佐贺藩领主锅岛氏。1890年,三菱公司接手,一直经营到1970年,后将煤矿交给长崎市,从1891年到1974年,共生产了1570万吨优质煤。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青壮年走上战场,国内缺乏劳动力,1939年,集团将朝鲜半岛劳工引进该岛,1943年,中国俘虏也被强制带到此地,在海底深1000米、温度高达40摄氏度的煤矿坑道中采掘煤矿。2012年公布的《端岛煤矿强制征用朝鲜半岛百姓死者受害实况基础调查》显示,约有800余名朝鲜半岛百姓被强制征用到此地任劳工。日本在2015年将军舰岛等工业遗址作为近代产业设施遗产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引起公愤。根据日本外务省战后公开的资料,近4万人在二战期间被强征至日本,其中3700多人在三菱公司旗下的各工厂煤矿被强制劳动,造成722人死亡。这之中不仅有朝鲜半岛劳工,也有中国劳工。

战后初期,军舰岛煤矿再次发展,从战争结束时的1600人增加到1960年顶峰的5300人,甚至拥有中小学、医院。其后爆发了石油取代煤炭的“能源革命”,煤矿业衰落,1974年1月,军舰岛煤矿被关闭,同年7月,最后2000人撤离,成为无人区。2009年,当地政府开发旅游资源,允许观光客上岛。
2015年,包括军舰岛在内的“明治时期产业革命:钢铁、造船、煤炭”等23处遗址登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此举不仅推动了观光业的发展,而且许多影视剧以此为外景地,甚至007系列电影中的邦德也来露了一脸。韩国电影《军舰岛》(2017)讲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军舰岛内被日军强制征用的400余名朝鲜百姓改变命运的故事。但反而使去军舰岛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2024年底仍有5家轮渡公司经营军舰岛的观光业务。笔者预约的那家轮渡公司组织游客登船之前,可以参观其公司四层的军舰岛历史沿革展览,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应用各种最新光电技术,使观众具有身临其境之感。整个展览突出表现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各种努力,将国家认同及自豪意识无形之中灌输到参观者脑海中,但没有任何一处提及战争时期迫使朝鲜半岛人及中国人做苦役的历史,甚至在电影区域也没有展示韩国人拍摄的《军舰岛》。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