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色泽的琼楼玉宇,元代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
作者: 王春城首都博物馆馆藏元代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其镶嵌、雕刻都极为精美。此残片画面为一座两层三间重檐歇山顶楼阁,装格子门,平座上施勾栏。因出土碎片中尚有妇女的头像及“广”字残迹,经和景物印证,定名为“广寒宫”图。屋后植树木,叶似梧桐、丹桂。云气自阁前下层腾空而上,掠过阁顶,上冲霄汉,与永乐宫纯阳殿元代壁画有相似之处。
嵌螺钿漆器
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在今北京西直门内后英房胡同西北的明清北城墙基下。1965年秋天和1972年上半年,分两次对后英房居住遗址进行发掘。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便是在1965年于东部出土的。遗址中的文物,出土时大都破碎不堪,后经整理和复原,才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
螺钿,是一种将螺壳与海贝磨制成薄片,取其色泽光滑最佳的内表面根据画面的需求在器物的表面进行镶嵌的一种装饰工艺。依所需材料以及技法,螺钿工艺又可以分为平脱螺钿和雕刻螺钿。
嵌螺钿工艺最常使用的螺材有夜光贝、鲍鱼螺与砗磲壳等。因这些螺材内面都有很强的珍珠光泽,是做螺钿的最好原料。

嵌螺钿漆器是中国古代五彩缤纷的漆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奇葩,它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了漆器装饰艺术。它是将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之上的一种装饰技法。具体方法是将蚌壳磨成薄片,按图案花纹锯成各种形状,然后把它们拼黏在漆坯上,再上一层灰底,表面髹上一层上光漆,经磨显、揩光,使漆面光滑如镜,最后在螺钿上刻画花纹。螺钿一般镶嵌在乌黑的退光漆背景上,黑色背景与晶莹的白色螺钿相衬,黑白分明,既优雅细致又朴实清丽。
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瓷器,基本包括了当时在元大都中所通用的各种瓷器,其中包括青花葵花盘、青白釉印花云龙盘、磁州窑白地黑花四系坛等精品。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铁器、漆器及文玩类器物。与此件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同时出土的还有大批陶器,其中用来盛酒的黑白釉瓶写有“内府”字样,由此可知,此器物的主人身份应不同一般。后英房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和制瓷、髹漆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首都博物馆馆藏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后英房遗址出土
红白玛瑙围棋子
元代

因使用的贝壳材质不同,螺钿片有厚有薄,螺钿工艺由此可被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两种。厚螺钿厚度通常在0.5mm—2mm之间,质地厚实,色彩较为单一,一般呈白色、牙黄色,只适用于镶嵌在大件家具和胎骨较厚的漆器上,又称硬螺钿。
薄螺钿是相对于厚螺钿而言的,厚度在0.5mm以下,一般多在0.1mm—0.3mm之间,薄如蝉翼,并可泛出红、粉、蓝、绿、紫等美丽的色泽,异常绚丽,更富于装饰意趣。若用白醋或萝卜汁浸泡,薄螺片就会变软,可以弯曲,因为易软化,故又称软螺钿。将这样的螺片贴在有曲面的漆器上也不致破裂,这是厚螺钿无法做到的。加工后的薄螺片可达至极其精细的程度。制作漆器时要将这些细小如点的基本形,一小片一小片地点植到漆胎上去,作为如松树的针叶、雀鸟的翎毛、亭阁楼台门窗上的几何形花格等。因为有了这样的装置方法,在有些地方(如江苏、山西等)薄螺钿又有“点螺”之称。
元代是薄螺钿漆器蓬勃发展的时期。此时的薄螺钿装饰工艺已经成熟,薄螺钿的品种也丰富起来。传世的元代薄螺钿漆器数量非常可观,且精品不少。遗憾的是,薄螺钿精品实物较多收藏于国外的博物馆中。
贝壳上的广寒宫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广寒宫为嫦娥在月亮上的居所。据考证,现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白塔位置,在金代曾建有广寒殿。明万历七年(1579)广寒殿倒塌,清顺治八年(1651)才改建白塔。可见元代时大都地区是有关于广寒宫故事流传的。
元代螺钿漆器的纹样,以人物为主体的纹样占绝大多数。而以花、鸟兽纹等为主体的不多见。王佐于天顺三年(1459)为曹昭《格古要论》校增的《新增格古要论》,就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很好的表述:“元朝时富家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细可爱。”而且在这些以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中,围绕广寒宫、二十四孝、兰亭曲水宴、琴棋书画的图案非常多。
以人物为图案的螺钿作品,尽管其画面的大小和形状等有一定限制,但所表现的楼阁、山水、人物等图案没有受到制约,构图相当巧妙,设法将这些图案完美收入画面之中。如此一来,画面几乎全部被填满,没有留白,整体上去感受,不禁让人产生宛如观看一幅细密画的感觉。这与后来明代的螺钿作品明显不同,明代的螺钿作品虽然同样以楼阁山水人物图为主题图案,但画面留白较多。因此可以说,这种手法是元代螺钿作品的一个特征。
关于广寒宫图,制作者将贝片用独特的处理方法,在表现由楼阁的柱子、屋脊、云、树干、叶子等纹样构成的图案时,使用本身发青、紫、粉、绿等不同颜色的贝片,将这些贝片与图案颜色相配合,充分发挥其设色绘画般的彩色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冈山美术馆也都藏有以广寒宫为主题的螺钿作品。冈山美术馆所藏的元代广寒宫螺钿八角盒,保存十分完整,纹饰清晰。此盒呈八角形,盒身分上、下两层。盒面嵌重檐歇山顶楼阁,树荫处处,苍松挺拔,鸾鸣鹤唳,丹桂飘香;各仙乘风驾云而至,仙子奏乐,瑞云缭绕。盖壁及盒下腹嵌缠枝花卉纹,边各饰八菱花形开光,内嵌花鸟、瑞兽和人物。难得的是在盖面左上的楼阁屋檐处有针刻款的“永阳刘良弼铁笔”的款识。“永阳”在今天江西省吉安附近,因此可以判断,这件作品制作于吉安府。吉安府以螺钿漆器的制作而驰名海内。这件八角盒在雕刻方面充分利用薄螺钿的分截壳色(根据贝壳天然形成的不同色泽对其进行分割),随彩而施缀,光华可赏,精美绝伦。

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元代广寒宫螺钿盒子,图案纹样更是与冈山美术馆的这件元代广寒宫螺钿八角盒如出一辙。两者无论是图案主题、图案布局、纹样处理方法、还是贝片的使用方法、制作风格等都与后英房出土的这件残片极其相似。因迄今为止尚未在其他任何时代的螺钿器物中发现这种图案,故推断广寒宫图在元代的嵌螺钿漆器中颇为流行,应该是元代独有的题材。这两件以广寒宫为主题的螺钿作品为研究后英房出土的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提供了参考依据。
(责编: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