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水仙茶饼,乌龙茶中唯一的紧压茶
作者: 杨多杰乌龙茶的江湖,有四大门派,即闽北、闽南、潮汕、台湾。这四个门派里面,又有百余位高手,例如大红袍、铁观音、凤凰单丛、东方美人等。谁是最昂贵的乌龙茶?这事儿争议挺大。牛栏坑肉桂、金奖观音王、母树百年宋种,谁也不服谁。要问谁是最另类的乌龙茶,这事儿就没争议了,肯定是漳平水仙。为什么?因为四大门派的乌龙当中,只有这款是紧压茶,其余都是散茶。所以漳平水仙只是个简称,依王镇恒、王广智主编《中国名茶志》的叫法,此茶的学名应该为漳平水仙茶饼。
漳平水仙可不只是靠着奇特的造型标新立异,茶汤风味更有过人之处。自1981年起,漳平水仙在历届福建省名优茶鉴评会上均获名优茶奖。1995年,漳平水仙更是荣获了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成为全国知名的名优茶。漳平水仙,到底如何从散茶变为饼茶?又是如何在众多福建乌龙中脱颖而出的呢?
产地与树种
首先,咱们先聊产地。现如今,水仙茶饼主产于漳平市的南洋、双洋两镇。这片茶区,地处九鹏溪中下游,九鹏溪,古称宁洋溪,沿溪群峰夹峙,古木葱郁;湍流曲折,激荡回澜。宁洋旧县的登瀛桥、步云桥等木质廊桥,横跨溪流之上,景色极为宜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度乘舟顺九鹏溪直下漳州府。当地农户开垦的水仙茶园,就在九鹏溪畔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翠绿绵延。溪流两岸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极其适合茶树的生长。

说完了产地,咱们再来聊树种。漳平水仙与武夷老枞水仙、建阳水仙白茶是一个茶树品种吗?没错,完全同根同源。漳平这里所种的水仙,都是前辈茶农从闽北建阳引种而来,栽培历史已有百年之久。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茶树品种,怎么闽北乌龙水仙都是直条形,而到了漳平就成了茶饼呢?这还得从漳平水仙的制作工艺说起。
工艺与绝活
最初漳平做水仙,工艺与闽北几乎完全一样。又因漳平距离永春、安溪这些闽南茶业重镇都很近,所以两地在工艺上也常有交流。到后来,漳平制水仙的工艺在闽北技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闽南乌龙的手法。单是晒青,就讲究二晒二晾。至于摇青,更是多次轻摇,少则四道,多则五遍。总而言之,漳平水仙制作讲究,手法细腻,比闽北闽南两地有过之而无不及。除此之外,漳平茶区一年四季都会做茶,这也算是一道奇景。春季采制,则为春茶。夏季采制,为六月白。秋茶叫秋香,冬茶称冬片。漳平的茶农,把茶树性质算是摸透了。四季茶叶,物尽其用,做出的风味还各有不同。
但即使如此,漳平水仙也仍很难在茶界大红大紫。原因很简单,闽北是水仙茶树的发源地,闽北水仙才是水仙茶业的引领者。漳平做得再好,说好听了是跟随者,说难听了就是山寨货。漳平茶农要想破局,必须抓住用户需求,直击行业痛点。他们经过自己观察后,还真发现了闽北水仙茶的一个致命弱点:条索疏松。
水仙这种茶树,属小乔木型,大叶类。所以水仙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乌龙,条索势必粗大疏松。同样一个木箱,铁观音能装30斤,水仙茶15斤都装不下。经常寄快递的读者都懂这个道理,体积越大,收费越高。因此,水仙茶的运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让经营水仙的茶庄有苦难言。另一方面,当时购买乌龙茶的很多都是华侨,大家趁着归国之机,采购些上等乌龙人肉背回去,留着到海外慢慢喝。商家不好运输,顾客更不好携带。要是能解决水仙的运输难题,漳平茶业就有出头之日了。
早在民国初年,漳平茶界前辈就开始了他们的探索。最开始,茶农在揉捻后增加了一道“捏团”的工序,即将揉捻叶捏成小圆团,用纸包固定焙干成型,那时的漳平水仙造型,很像如今白茶或普洱茶常做的龙珠。但是当时的技术不成熟,捏出的茶球有大有小,不仅不便于销售,也让消费者觉得不够正规。
到后来,逐渐改用一定规格的木制模具,压制成方形茶饼,经过近百年的摸索,现如今工艺已极规范成熟。笔者将在产区的观察,简要介绍给诸位爱茶人。压模造型的工具,是特制的木模和木模槌。制茶师傅将18厘米见方的白色洁净的毛边纸铺在桌面上,而后将特制的木模置于毛边纸上。先取30克左右的揉捻叶放进木模内,再用木模槌加压成型,移开木模,用毛边纸将已成饼形的揉叶包紧,粘贴封口即可。最终的茶饼为边长5厘米或6厘米的正方体,厚约1厘米。到底是谁发明了这套压饼的工艺?这事儿如今已不可考。但据笔者推断,八成是茶界前辈受到了中秋月饼模具的启发。

包好的茶饼,还需精心焙火。每个烘笼放置40—50个茶饼,初烘温度为90—100℃,焙至纸包封口糊干,翻转一面再焙。等到两面干燥均匀后,将二笼茶饼合为一笼,焙心温度降至60—70℃继续焙火。在烘焙过程中,一般每隔0.5小时翻转一次,初烘程度达七成干,手握茶饼有刺手感即可下焙。然后需要摊凉3—4小时,使茶饼内部水分向外扩散,便于复烘。现如今很多人求快,初焙后马上复焙,没有等待水分外散的过程。结果出来的漳平水仙,口感总是发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做不出好水仙。足干后的茶饼,一般每斤约50块。当然,这并非硬性规定。每个师傅根据自己的考虑和手法,茶饼的最终重量小有差异。
冲泡与品鉴
漳平水仙茶饼属于紧压茶,冲泡起来需要一定的技巧。我泡这款茶,一般选用自制的高温窑变茶铫,为的是利用其广口深腹的特性。首先将茶饼投入泡茶器,注少量沸水,没过茶身即可。快进快出,不掀盖子,等候片刻。这时焙透的干茶,会缓缓吸收周遭的水分,逐渐膨胀松散。三五分钟后,即可开盖,浓郁优雅的花香扑鼻,说明茶饼醒得够分寸了。第一冲沸水25秒,汤色鹅黄,口感算不得重,却已兼有润度和厚度,且如泉水般甘甜。第二冲沸水50秒,汤色橙黄,口感扎实饱满,兰花香气极显。第三冲的浸泡时间不增反减,缩短为30秒即可,汤色橙红,茶力充沛,喝起来愈加过瘾。第四冲增加力度,沸水60秒出汤,茶汤仍红,解渴又柔甜,花香仍不减。第五冲故意为难一下漳平水仙,沸水焖泡90秒,结果仍然不苦不涩,甘香均不见颓势,果真好茶。
漳平水仙茶汤的精彩。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醇”字。这个“醇”字,又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醇甜。这种甜,不是糖水饮料那种楞甜,而是清甜中带有鲜爽。有人说像甘草汤,我却总觉得像是炖透了的鸡汤。其次,是醇柔。上等的漳平水仙,茶汤有很强的滑顺感,不仅不锁喉扎嘴,还有很强的柔韧性和黏稠感。按当地老茶师的说法,漳平的水仙入口,就像是在吃极细的粉条。第三,是醇韵。漳平水仙喝完,回甘极为明显,香甜萦绕鼻腔与口腔,久久不能散去。我到日本交流时发现,漳平水仙茶饼的粉丝还真不少。回来一查,好家伙,早在2001年,漳平市南洋乡就向日本出口水仙茶近100吨。漳平水仙,早已香飘海外。
(责编: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