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设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的动因与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 吴敏文 刘威2025年5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投入1750亿美元建造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并宣称该系统将在3年内实现“全面运转”。全球舆论普遍将这一计划称为“星球大战2.0版”,那么这个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究竟是什么?美国为何要建造这一系统?这一系统是否可以如期建成?
金穹计划的内容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建造的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缘起于以色列反火箭弹、反短程导弹的铁穹系统。铁穹系统在对以色列周边哈马斯、胡塞武装、伊朗的火箭弹和短程导弹的防御作战中,取得优良战绩。这引起了特朗普的注意。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同年1月27日,签署建造美国铁穹系统的行政令,要求美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在60天内提交美国下一代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以便在编列2026年政府预算及国防预算时,为其配置资源。
以色列的铁穹系统是针对火箭炮、火炮、迫击炮,以及近程无人机、导弹的近程防空系统,而美国下一代导弹防御系统并非以色列铁穹系统的美国版。因此,2025年2月25日,美国防部决定将这一系统命名为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特朗普批准了这一命名。
在大众视野中,防空、反导往往被视为同一种作战行动。其实,防空作战指防备、抗击、反击空袭的作战行动,而反导作战指使用反导武器拦截来袭导弹或使其失效的作战行动。二者是有区别的。提到导弹防御,就联想到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的“战略防御倡议”和“星球大战”计划。
首先,从功能上看,金穹导弹防御系统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来袭目标的探测、监视、发现、锁定和预警的传感器系统,遍布从海底到太空的各层空间,具体有“机动目标指示器”、超视距雷达、E-7楔尾预警机和综合海底监视系统等,对潜艇、水面舰艇、飞机和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第二层是对来袭导弹的拦截和攻击的反导层,用于对配备分导多弹头、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弹头和轨道轰炸系统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和攻击。第三层是防空层,用于对来袭飞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包括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防空作战。
其次,从作战领域上看,金穹导弹防御系统是一个遍布多维空间的系统,即不仅其探测、侦察、预警设备遍及陆、海、空、天等多维空间,而且其拦截、反击手段同样遍布陆、海、空、天等多维空间。与里根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相比,它不仅重视太空领域,而且空间维数更多,更加强调多维空间的跨域协同。
最后,从建造目的上看,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的首要目的虽然是“保护国土免受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无人机的袭击”,但也包括“保卫美国盟国以及前沿部署的美国部队”。事实上,美国极其庞大的盟友体系仍然存在,美国驻军仍然遍布在全球盟国、海外领地、属地的数百个军事基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单独建设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并将盟国“摘”出来的可能性并不存在。
金穹计划被称作“星球大战2.0版”,那么金穹计划与“星球大战”计划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呢?
首先,二者的提出都是为美国建设新型导弹防御系统。“星球大战”计划的全称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这与被称为金穹计划的“下一代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如出一辙,建设目的都是使美国免受弹道导弹和其他导弹的威胁。
其次,二者都聚焦太空领域和太空技术。“星球大战”计划包括建设反卫星系统,这也是其被称作“星球大战”计划的原因。金穹计划包括运用卫星监测、预警,甚至可以从太空发射武器击毁对方的导弹。目前暂未明言摧毁对方的卫星,但既然可以从太空发射武器摧毁对方的导弹,那么,摧毁对方的卫星则成为自然的延伸。2025年6月18日,特朗普正式提名美国太空作战部副部长迈克尔·盖特兰担任美国金穹计划主管。这更加强调了金穹计划的太空属性。

最后,二者提出的时间和技术基础不同。“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里根政府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当时的太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与现在大不相同。过去许多的待研技术,现在已经成熟并用于军事和民事领域。“星球大战”计划被后来的舆论普遍解读为美国针对苏联的战略欺骗。但事实上美国在技术研发上有很多的投入,并非空架子。从1984年到1989年,美国政府投入了250亿美元进行技术研发和测试。这些研究成果成为美军后来发展爱国者、萨德等防空系统以及推进其他民用太空技术应用的技术基础。因此,可以说,美国今天发展金穹导弹防御系统比当年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具有更加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基础,也更加切实可行。
美国建设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的动因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系统拦截飞毛腿导弹的战例,经过视频传播及军火公司的渲染,几乎都成了神话。后来,萨德系统更是锦上添花,居为奇货。特朗普政府为什么还要在推行国内减税、外贸加税及削减政府预算的情况下,花费巨资研发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呢?
新的空中威胁确已产生。特朗普建造新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想法并非完全心血来潮。早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的2019年,国会通过的国防法案就要求美国军方着手研制用于探测导弹的新型预警卫星和能够从太空摧毁弹道导弹的武器。2024年7月,在特朗普竞选期间,他表示如果再次当选,将下令建造类似铁穹的系统来保卫美国。
新的空中威胁至少包括高超声速导弹和无人机群。早在2018年俄罗斯成功试射先锋高超声速导弹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声称先锋高超声速导弹可以突破世界上所有的防空和反导网,精准打击预定目标。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危机爆发,不久后的3月19日,俄罗斯声称向乌克兰发射了一枚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此后,俄罗斯在实战中还使用了锆石和榛树高超声速导弹。高超声速导弹的出现并用于实战,无疑给现有防空反导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
另外,智能技术在战场的典型应用就是智能无人机及其系统。在2020年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使用土耳其生产的TB-2无人机组成机群,攻击亚美尼亚地面装甲部队,并取得规模效益。之后,无人机作战即成为战场新宠。乌克兰危机中,无人机蜂群不仅在战场前沿作用显著,还能用于远程奔袭破坏对方纵深地带的弹药库、机场、军工厂、能源设施等,发挥出越来越令人另眼相看的作用。它成为防空作战的新对手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技术给防空反导带来的挑战还不止这些。例如,智能技术可使导弹的制导、分弹头及变轨技术更加复杂多变,导弹和无人机蜂群的混合使用使得反导和反无人机系统相互制约等,这些都是防空反导系统必须面对的问题。
美国的防空反导系统存在短板。美国现有较为著名的防空反导系统是陆基的爱国者和萨德系统。其中爱国者系统主要用于在野战环境下拦截各种高性能飞机、战术弹道导弹以及低空巡航导弹,拦截高度与距离通常不超过100千米,侧重于在射程内快速响应与实施拦截。萨德系统主要用于拦截高空飞行的弹道导弹,拦截高度可达180千米,拦截距离则可超300千米,特别擅长在导弹的末段飞行阶段进行拦截。萨德系统主要用于要地防空反导。
海基的宙斯盾系统代表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水平。2024年4月,美国导弹防御局称,将对该系统进行集成太空目标跟踪能力的改造。这客观上暴露出美国现有反导系统技术落后的问题。例如,爱国者系统反导的“天眼”,即“国防支援计划”卫星,最早于1972年投入使用,而第三代卫星的最后一次发射时间也在1989年6月,距今已近40年。这些卫星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都已远远落后于时代。
还有,不仅海基的宙斯盾系统,甚至连陆基的爱国者和萨德系统,也都是独立开发、各自为战的系统,相互之间没有网络链接,这对现代条件下由高超声速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超声速战斗机、无人集群等构成的复合型空中威胁来说,显然无法应对。
而设计中的金穹导弹防御系统,不仅将整合爱国者、萨德和宙斯盾系统的设备和技术,而且还将构建由新型预警探测卫星、预警机、海基雷达网等组成的侦察探测网,以及部署从太空到深海的、由反导火力平台组成的火力摧毁网络。简要地说,就是实现防空反导从导弹对导弹的点对点探测、拦截、摧毁,到多层反导网对导弹、无人机群的网对群的探测、拦截和摧毁。


特朗普好大喜功、喜好大阵仗的个人风格使然。在特朗普的上个总统任期内,先后将网络司令部和太空司令部提升为一级作战司令部,使得美国的一级作战司令部从原来的9个增加为11个。但是,迄今,网络司令部司令仍由国家安全局局长兼任,太空部队的预算也仍在美国空军部内编列。毫无疑问,网络司令部及其司令,太空司令部及其司令,与其他一级作战司令部及司令相比,其职权都不可相提并论。这是美国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特朗普此次就任总统尚不到半年,已经将美国第六代战机命名为F-47。而事实上,第六代战机的诸多战技指标尚未确定,原型机能否在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内研制出来都是未知数。但是,F-47一经命名,就与特朗普作为第47任美国总统这一事实联系起来了。
未来防空反导系统的发展
纵观防空反导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人工、半自动化、自动化,到信息化、网络化的过程。在技术和人类社会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防空反导系统也必然随之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以金穹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为参照,可以大致看出未来防空反导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是结构网络化。即使是全人工,或半自动化的防空反导系统,其结构也呈现初级的网络化外形。在自动化阶段,防空反导系统网络的一部分实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局部的、但更高层级的网络化。到美国的爱国者与萨德系统、俄罗斯的S系列系统、以色列的铁穹系统,防空反导系统已经实现从发现、锁定目标,到精确指挥控制,以及打击效果评估的网络闭环。但是,这样的网络闭环无论是涉及的地域,还是武器装备,规模都很有限。
未来防空反导系统无论是预警探测、指挥控制,还是精确打击、效果评估,其每个功能都是一个弥漫的、多层的网络,例如预警探测网涵盖天基预警探测卫星、空基预警机、海基雷达网、陆基预警雷达。整个金穹系统是由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精确打击、效果评估等各类、多层网络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二是空间全域化。也就是遍布物理域的陆、海、空、天等多维空间,以及信息域的电磁、网络等多维空间。未来防空反导系统将涵盖人类已经认知和进入的所有实在的和虚拟的空间。
三是技术融合化。事实上,无论是结构的网络化,还是空间的全域化,都依托诸多高新技术的融合使用。没有网络技术,进入不了网络空间;没有太空技术,进入不了太空领域。2025年5月21日,美导弹防御局公布了金穹计划的第一个大项目,即耗资1510亿美元的“可扩展创新分层防御”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支持广泛的研发、测试、集成、生产及运行维护,也就是为金穹系统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基础。


在技术融合方面,未来防空反导系统不仅将整合最先进的反无人机技术、反弹道导弹技术、反高超声速技术以及渗透防空反导系统各环节的智能技术,还将融合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技术,这既包括新研经过验证的有效技术,也包括已有技术的创新运用。例如,激光技术在以色列铁穹系统中的有效运用,促使各个国家和组织将激光技术运用于防空反导领域。
最近,欧洲防务局提出计划,新研发输出功率为10~100千瓦的激光作战模块,用于拦截察打一体无人机、巡航导弹,以及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等目标。日本防卫省下属防卫研究所计划研究大功率微波和激光武器系统,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导弹威胁。总的来说,未来防空反导系统将是一个空间全域化、结构网络化、融合各种技术的“天盾”体系。
责任编辑:王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