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全面作战”测试
作者: 凌空 戴思莹2025年4月21日,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正式启动。此次演习持续至5月9日,是美菲两国诸军兵种联合演习中的“重头戏”。相比以往,此次联合军演参演国家多,持续时间长,指向性和针对性也更强。
近2万兵力集结
对美国而言,菲律宾地理位置特殊,是可以用来撬动地缘格局的一枚重要棋子。美国给菲律宾吃下定心丸,继而怂恿菲充当所谓“大国竞争”的马前卒。2025年3月底,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任内首次亚太之行的第一站,就选在菲律宾,并与菲方签署新的联盟强化计划,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便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从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视角来看,印度洋、太平洋如同两扇大门,而南海恰好处于门栓的位置。美国妄图在这个关键位置上加一把锁,并且把钥匙掌握到自己的手里。近年来美国在南海的军事活动频率越来越高,仅2024年一年就尤为明显。
《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4月21日援引菲律宾武装部队的声明称,6000名菲律宾军人和12000名美方人员参与演习,澳大利亚、日本等一些国家派出了规模较小的特遣队,另有部分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约2万兵力集结南海咽喉要地,演习区域涉及菲律宾北部、西部,覆盖吕宋岛北部、巴丹群岛至巴士海峡,剑指南海争议海域。

此次军演是在南海局势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美菲联合多国在“印太地区”进行的搅局之举,以所谓“保卫菲律宾”为名进行的实战化预演,演练内容涵盖海空联合封锁、反夺岛作战以及人工智能指挥系统运用,模拟“第一岛链内快速反应”场景,以展示美国的区域控制能力。这既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作战构想具体部署,也折射出菲律宾在区域博弈中的战略焦虑。
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被称作“全面作战测试”的“印太版超级碗”式军事行动,规模创历史新高,还会把在澳大利亚部署的2500人海军陆战队也调往该演习区域。如此大规模的兵力部署,需要跨军种进行融合,在联合防御背景下开展多国、多军种以及跨域联合防御环岛演习。演习课目涵盖防空反导作战、海空作战、岛屿作战,期间还击沉菲律宾海军退役的二战老旧舰马尔瓦号,借此展现多种场景下联合战力与决心。
意图实现多重政治和军事目的
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始于1982年,演习主题和课目随着美菲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2015年后逐步由应对菲境内恐怖威胁和自然灾害为主,向应对外部威胁和高端战争转变。在美菲每年举行的多场联合军演中,“肩并肩”联合军演规模最大、要素最全、综合性最强,是观察美菲军事关系的风向标。
特别是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进,军演性质已悄然转变。美菲极力拉拢其他盟友和伙伴参与“肩并肩”联合军演,企图在西太平洋地区制造阵营对立,加剧西太平洋地区紧张态势,谋求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
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将格林21日在马尼拉举行的“肩并肩-2025”联合演习开幕式上称:“我们不仅将展示维护自1951年以来就已存在的共同防御条约的意愿,还将展示我们无与伦比的能力。”

从历史脉络来看,美国对亚太区域的军事部署从未停止过调整和强化。早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就已经将60%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了亚太地区,只是一直缺乏靠近中国的前沿支点。
美国作为菲律宾最主要的盟友“靠山”,双方自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署以来长期举行联合军演。菲律宾过度依赖美国的安全承诺,而特朗普政府的“交易政治”更让菲政府不得不寻求与日本、法国等国的多边防卫合作。原本是美菲间的双边演习,如今日本自卫队也堂而皇之地参与其中,企图打造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安全合作框架。
近年来,菲律宾在美国的拉拢下,允许美国在菲扩建海空作战基地。菲律宾向美军开放的9个军事基地中,有3个位于南海争议区域。美军F-35B战机从菲律宾的这些基地起飞,可覆盖黄岩岛至万安滩的全部争议海域。美国妄图借助菲律宾新增的4个军事基地,形成“远中近三层打击网”:远程是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中程是巴丹群岛等地的反舰导弹,近程则是海马斯火箭炮。这是美国“太平洋威慑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重点聚焦于检验美军向菲律宾群岛进行快速部署和遂行机动作战的能力。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濒海作战团计划从夏威夷向吕宋岛快速部署“吕宋濒海轮驻部队”,检验濒海作战团跨岛链、远距离部署能力。
演习中,美军还动用海军陆战队陆基反舰系统,与堤丰中导系统协同运作,共同构建多层次、高机动陆基火力精确打击能力,达成“以陆制海”控制关键水道。演习结束后,该陆基反舰系统可能与堤丰中导系统一同滞留菲律宾。
近期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与美菲军演形成“共振效应”。从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的加固、炒作“中国水炮拦截”视频、在国际舆论场塑造“受害者”形象,再到黄岩岛水域“碰瓷”、马科斯政府派渔船强闯中国领海。菲方动作频频,背后均有美国“暗授机宜”。另一方面,马科斯政府国内支持率暴跌: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已从52%跌至25%。因此,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也凸显出菲律宾的政治算计,其企图通过军事挑衅,摆脱安全困境。
“联合防空反导”实战测试是“重头戏”
这次美菲联合军演,整个内容更接近多军种联合防空反导测试,也就是更多地想整合目前的堤丰新型系统。美国运到菲律宾的海军陆战队轻型无人化反舰导弹平台,以及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显然,美菲将演习区域视为在南海周边的新式导弹测试场。
堤丰是美国陆军混装“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系统,2024年就参加了美菲“肩并肩”演习,演练的是跨区域调度,即从美国本土跨越太平洋,紧急部署到菲律宾北部进行演练。堤丰系统射程可达1800千米左右。
现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又把海军打击导弹的无人遥控发射车辆部署在菲律宾,与堤丰所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相比,海军打击导弹射程较近,约185千米,但是部署的方式更为灵活。而堤丰系统整个发射平台非常庞大,部署起来非常麻烦,所需时间也比较长。

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无人化、小型化的遥控导弹发射车,可以利用C-130战术运输机进行快速投送,而且它也可以利用各种小型登陆艇或部分新型登陆舰,在岛屿之间进行灵活部署,演练全新的导弹战术和导弹战法。菲律宾是个群岛国家,完全可以进行动态化部署。所以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本身就是跳岛作战动态部署的一部分。
遥控化的小型无人车可以搭载两枚海军打击导弹,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拥有陆基发射的反舰导弹,其沿海和沿岸针对海上目标的打击能力从零提升到了较强水平。但是,185千米的火力打击距离,在真正的远程综合化的火力打击系统面前,不仅称不上“无与伦比”,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中将之所以要用夸张的形容词去描绘“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的拦截系统”,不排除是借机向菲律宾推销。如此一来,美制的武器装备可以针对菲律宾的军队进行全方位渗透,进而让美国的军火商拿到更多的订单。
菲律宾军方人士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对于观看综合防空反导演习非常感兴趣。美菲联合举行的军事演习,对外号称是“肩并肩”,但是实质上是“高低肩”,因为美菲的军事力量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在这种状态下,菲律宾为了强化和美国的防务合作,最近一直在从国外引进比较昂贵的武器。
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将数套“远征舰艇拦截系统”从吕宋岛运送到巴丹群岛的多个岛屿,共同建立一个所谓的火力远征前进基地。此外,美军还在吕宋岛北部部署了AN/TPS-80地面/空中任务导向雷达,监视周边海空域,为远征舰艇拦截系统提供情报支持。
演习中,菲空军部署了2022年自以色列拉斐尔先进防御系统公司采购的SPYDER机动防空系统;而菲海军则试射了法国制“西北风3型”防空导弹,该武器已安装于导弹护卫舰黎刹号及鲁纳号上。美军F-22猛禽战机、F-35隐身战机已进驻克拉克空军基地,KC-135加油机同步部署,构建覆盖南海的空中打击网络。
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作为美国深入推进“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菲律宾被美国视为重要岛链支撑点和“最佳前沿地带”。美国借“肩并肩”联合军演向菲律宾部署陆基反舰系统、高性能无人水面艇、濒海作战团等新型作战力量,展示其“保护”盟友的决心,这明显就是在激化地区矛盾、鼓动对抗,搅动亚太地区安全局势。
美国寻求强化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因此有意制造紧张局势,不断鼓动菲律宾在南海进行挑衅。与此同时,菲律宾也选择投靠美国,认为只要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菲律宾把身家性命交给美国,这无疑是一场危险的赌博。因为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不可能为菲律宾提供真正的安全保证。
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4月份抵达菲律宾时,曾表示将向菲律宾提供更多军事支持,还重申了美国对菲律宾“如钢铁般牢固”的承诺。但是,美菲双方各有盘算,美国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难以信赖。一方面,菲律宾希望美国为其借外部势力实现南海非法领土扩张的立场站台,另一方面菲律宾要为美国介入提供借口,包括推动“肩并肩”演习的扩大化等等。菲方其实是要深度绑定美国这一军事元素,来获取一些所谓军事上的好处。

当远征舰艇拦截系统导弹的尾焰划过巴丹群岛的夜空,这场军演照见的不仅是军事技术的较量,更是国际秩序重构期的战略博弈。美国的“岛链锁喉”与中国的“规则破局”形成尖锐对立,而菲律宾的“豪赌”或将加速其从“棋手”沦为“弃子”。美方将菲律宾推向前线,本质是复制“乌克兰代理人战争模式”。马科斯政府若执迷不悟,继续充当美国“印太战略”马前卒,不仅会错失发展机遇,更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炮灰。
目前,美国依然实力强劲,菲律宾不愿意让出以前占领过的海域,便跟着美国博“一线生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美菲在亚太地区进行“肩并肩”联合军演,谋求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破坏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最终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责任编辑:王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