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炊烟
作者: 张子焕“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的心中只有你……”那歌声如行云,似流水,像落花。每每听到这首歌曲,我的脑海中便不由浮现出故乡的炊烟……
故乡的炊烟是最美的。儿时,玩耍占据了空闲时间的大半。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不谙世事的我们在放学后,抓紧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马上去找小伙伴们捉迷藏、扇纸片、滚铁环、摔泥巴……乐此不疲。有时也跑到小水塘,扎猛子摸鱼虾,弄得满脸泥巴,鸡飞狗跳。虽然如此,但只要抬头看到上空飘过来的阵阵炊烟,便一溜烟地跑回家。是啊,炊烟是家的召唤,炊烟能够唤醒被玩耍掩盖的味蕾,即便生活十分拮据,但每个母亲都会想方设法把粗茶淡饭调制得美味可口。孩子们望着屋顶的炊烟,议论着谁家吃的什么,口水便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破旧的灶台、烟筒四处漏风,炊烟常常随意弥漫。一次,我放学回家,见敞开的房门冒着浓烟。不明所以的我一声声地喊着妈,冲了进去,看到母亲被烟熏得满脸泪水,在灶台前忙碌着。我哇的一声哭了,紧紧抱住了母亲。为此,每次我想帮母亲烧火,她总是用各种理由哄我甚至吓唬我出去。
离开故乡后,我觉得炊烟是心底深处最柔软的眷恋。总觉得是游子赋予了炊烟万般美丽与温情,如同明月,只有身在天涯才会吟出“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很多事物,与我们相守时完全被忽略了,而当我们远离它,却会从思乡的梦中奔涌而出,成为绵绵不绝的惦念。春天的炊烟,是宁静和希望;夏天的炊烟,是炎热和活力;秋天的炊烟,是丰收和喜悦;冬天的炊烟,是寂静和温暖。它惊艳了岁月,温柔了时光。炊烟是我的精神寄托,情感归宿。虽离开故乡多年,但总觉得他乡是浮萍,故乡才是我灵魂的安放之所。
在省城是看不到炊烟的,因此故乡的炊烟一次次缭绕在梦中。曾经习以为常的炊烟,因为隔着遥远的距离,变得无比诗意和浪漫起来。炊烟袅袅,曼妙而灵动,以一种唯美的姿态演绎着故乡的味道。对于游子来说,炊烟是我们青梅竹马的玩伴,烙印在最深的记忆里,会时不时唤醒尘封的往事。躺在异乡的床铺上,我会在午夜的梦中,回到那个炊烟缭绕的小城:暮色四合,炊烟袅袅,鸟儿归巢,一个孩子背着竹筐往家赶。缕缕淡青色的炊烟升腾而上,在空中弥散开来。晚霞染红了远山,整个小城仿佛步入古老而遥远的童话中,宛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宁谧而悠远。风过处,有时可以闻到炊烟里的草木香,那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味道。
那样的画面,总是不期然入梦来。我离开得越久,心中的惦念越浓。
终于回到了故乡,可并没有看到梦中的炊烟,也没有吃到柴火饭。“现在家家户户都用天然气,没人烧柴禾了。”兄嫂乐呵呵地对我说,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可是,我的心里却隐隐有些失落,很多事物,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淘汰掉,彻底退出我们的生活,难道炊烟也会永远地消失吗?
一次与家人郊游,在小杂货铺买了一只铁制的小炉子和几捆劈好的木柴,如获至宝。从此,每每下班回家,在阳台上燃起炉子,炒几道易熟的小菜,端上桌细细品味。饭后再烧一壶开水泡茶自斟自饮,陶醉其中。皎洁的月光下盯着炉子自带的小烟筒飘出缕缕炊烟,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年。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大半生的苦辣酸甜如浮云般掠过。尤其是逝去多年的父母,慈祥地对我微笑,又慢慢地随风远去。刹那间,两行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扑簌簌地流下……
炊烟时常弥漫在心中。它让我怀念小城的宁静、淳朴,思念远离故土的亲人和朋友。它不仅让人怀旧,更是将人与故乡紧密相连的纽带,让人感受到小城的温馨与浓厚的人情味。无论身在何方,都难以忘怀家乡那份独有的情愫。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柴草化成的灵魂,是家乡的呼吸和声音。就让炊烟溢满在我的记忆中吧,那难以割舍的故乡之情……
(编辑·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