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频现 银行股成赢家
作者: 玄铁本周,全A等权指数(880008)盘中创下历史新高,似在宣告全面牛市再度到来,并且验证了炒新股、小盘、绩差、题材和短线的五炒之风长盛不衰。
蓝筹上涨乏力拖累沪指表现
本周,美元兑人民币和欧元汇率皆创年内新低,截至周三的年内跌幅分别约为1.88%和12.3%。目前,中国制造业GDP占全球份额逾三成,从贸易角度看人民币应更有竞争力,后市跟补欧元的概率极大,但沪综指并未因为本币升值预期而闪亮登场。
截至7月1日,MSCI系列指数中的中国A股、中国香港、欧洲和所有国家指数(美国除外)的年内涨幅分别约为2.4%、15.6%、20.8%和16.2%。A股并未充分享受本币升值所催生的价值重估红利。究其根源,在于蓝筹上涨乏力,题材股炒作甚嚣尘上。
通达信“风格板块”数据显示,游资和量化基金云集的微盘股指数去年全年上涨9.33%,截至本周三年内涨幅达43.5%。以国家队为首的机构持仓概念保险新进、国开持股和证金汇金持股去年全年涨幅分别是2.49%、6.5%和8.41%,今年以来分别下跌8.85%、6.7%和2.4%。
全A等权指数(所有A股等权处理,更能反映小票牛市)成功逾越2015年6月创下的历史峰值1235.72点,本周盘中一度升至1236.12点。按周三收盘价计算,该指数年内上涨逾18%,同期5412只A股的涨幅中位数约为10.2%。相比之下,按流通市值占比来赋权的中证全指和沪综指年内分别上涨4.14%和3.07%。
微盘股缘何断档式领涨?因为编制规则采用等权重计算方式,催生了“超跌+小盘+次新+低市值”等热门概念,股价波动性大且易出现连续涨停。令人深思的是,如此炒风的背后是国际政经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
“长期来看,由于宏观锚点消失,没人知道全球经济最终将走向何方。”贝莱德周二在2025年中期全球投资展望报告中表示,目前更多依赖6至12个月的战术性投资周期。
短期投资策略大概率是跟红顶白的趋势投资和火中取栗的主题投机,这或预示着美股赛道股的泡沫将继续膨胀。但和A股最大的不同是,美企自身回购成为近年来美股增量资金最大来源且最具耐心。
结构性牛市加速两极分化
短线交易的核心是超跌股补涨,个股频现井喷行情。通达信“研究行业一级分类”的数据显示,从6月30日至7月2日的三日行情中,A股前期滞涨板块钢铁、煤炭和建材领涨30个行业指数,累计上涨5.19%、2.91%和2.88%,三者年内涨幅分别为6.93%、-7.13%和6.6%。周三,龙头股重庆钢铁A股涨停,H股大涨逾91%。
缘何绩优蓝筹难长牛,绩差超跌股却总能补涨?多数与削峰填谷的产业调控新政有关。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近期,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预期升温。
“反内卷+稳增长”的政策红利频现,谁是最大受益者?答案是银行股,因为估值最低,在经济复苏前后的业绩弹性大和维稳红利多。6月23日,建设银行A股向财政部定向增发募资1050亿元,每股发行价9.27元。至此,四大国有银行5200亿元定增募资全部到账。建行A股和H股的周三收盘价分别为9.76元人民币和8.15港元,年内涨幅分别约为11%和26%,A股较H股溢价缩窄至31.6%。权重股股价接轨趋势隐现,H股借机领涨。157只AH股公司的A股较H股溢价率中位数降至54.49%,这一数据2024年2月峰值时接近100%。
本次财政部高价认购全国性银行的A股而非H股,相当于为A股估值逻辑进行政策背书,堪称国家队、A股和银行的三赢之举。类似模式会否扩展至地方性银行?答案不言而喻。截至周三,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指数年内涨幅分别约为14.8%和19.9%。从长期来看,国家队兜底式增资破净股,亦是落实监管新政——“长期破净公司要制定价值提升的计划”。
放眼来看,本轮银行股上涨为全球共振现象,行情发轫于各国央行降息预期,加速于去美元化带来的流动性溢价。上半年,斯托克600银行指数上涨29%,创1997年以来最佳半年表现。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与较低的估值水平是上涨的基础,催化剂是汇兑收益预期剧增带来的流动性溢价,机构配置从昔日的极度低配转向当下的标配。
(作者系职业投资人。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