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模型视角下语文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

作者: 陆志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3-0037-04

ARCS模型是由约翰·M·凯勒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不仅关注学习动机的激发,更重视动机的维持,注重知识间、学习者与知识间的关联,关切学生的真实体验,侧重学以致用,因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厘清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主动学习与积极反思,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学,是学生内在精神发育的需要,促进其长远发展的美好愿望;而教,是一种精神的启蒙,就是要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其愿学乐学,是学的助推剂。

现行的大班化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基于ARCS模型,教师从教学需求、学生思维路径、能力培养等维度出发,加强学生情绪与学习、动机与学习等内容的研究,设计研学单、共学单和拓学单三类学习单,积极探索“自主预学——因需共学——反思提升——分层拓展”学习样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一、探究式研学,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ARCS模型的首要动机策略。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愉快地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就必须运用各种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蹲下来”研究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蹲下来”从学生的心理、知识等角度来设计,首推“研学单”。

“研学单”题型要丰富。一份好的研学单,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为“根基”。应根据班级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力求“研学单”题型多样有趣,避免设计成单调枯燥的试卷或习题。完成方法上,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既有绘图的,也有表演的。题目的形式上,既有文字,也有图画。(图1)

《草原》研学单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即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ARCS模型视角下语文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0
图1研学单

“研学单”题量要精简。“研学单”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指示着学习的路线、方向和基本要求,题量要精,避免过多过杂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态度和效果。因此编写“研学单”时,要根据语文要素和目标编排题量,突出重点,线索清晰,既明确学生的学习导向,也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学有兴趣,学得轻松。

(二)“零距离”关注学情

“研学单”一般放在课前自主完成,学生亲历思维探究的过程,真实呈现学习思维状态,“零距离”把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知识经验不同,应允许学生“研学单”的完成结果存在个体差异。对探究有困难的题目,学生用红笔标注出来,将困惑写在“学贵有疑”栏自里,及时了解学情;对学有所困的,或及时予以指导,或记录在备课“二次调整”栏目,择机帮助学生解惑,使学生感受被重视的幸福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也应适时鼓励,有意识地让学生始终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强化他们探寻、研究的兴趣和意识,引导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菜单式共学,关联每一个学生的多元需求

ARCS模型相关性要求:课堂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各种策略将教学与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匹配起来,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根据每一个学生或每一学习小组的不同需求,允许学生进行“菜单式”共学,满足他们的多元需求。

(一)删选式“点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期待

ARCS模型下的学习,学生首先是独立的个体,在自我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此时正能燃起其内心强烈的学习期待——渴望老师或同学能及时帮助自己答疑解惑。每逢此良机,教师要丢弃以往“一刀切”的粗暴手段,给学生自主“点单”的机会以及方法指导,即:“删”——合作学习环节中自主删去确定已经学懂的内容;“筛”——选择自己仍存在难点、疑点的内容;“探”——自主选择存在共同的疑点、难点的学习伙伴进行合作、讨论。同样的问题,因为有了合作和探究,思维火花的碰撞显得更加激烈,而后得到的是共性感悟和个性的提升;“留”——仍然不能够解决的疑点难点或难以形成共识的,可以留心在巡视中予以启发指导,或做好设计在下一个环节学习中探究解决。

(二)开放式“点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ARCS模型下的学习是开放的。各学习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合作内容,比如,允许各学习小组在所有重点句中,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句或两句深入地进行合作探究,并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的重点句进行感悟;有时候,允许学生自由组合临时学习小组,允许学生用自已独特的智力和学习方式进行合作,以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凸显他们的个性价值。

案例:部编版五下《古诗词三首》共学单:本课三首古诗词都是写童年生活的。请小组合作,自主选择其中一首,根据诗句想象该诗所描写的画面,感受、体验诗词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学生分组展示,精彩纷呈:第一小组思维导图形式串讲《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诗文,生动且清晰;第二小组朗诵结合想象表演《稚子弄冰》中孩子玩冰情境,惟妙惟肖演绎出诗意;第三小组诗配画形式展现“满”“满”“衔”“浸”四字,凸显农村晚景图生活情趣;情景联想体悟“横牛背”“信口吹”这两个重点动作,感悟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文本只是搭载语文知识的平台,无须刻意追求每一个文本知识系统的完整性,也无须限制学生必须通过何种形式来学习,只要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他们所喜欢的语文实践中,都能在自由的、灵动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语言,发展自身的多元智能,那便是师者所追求的语文课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10.pd原版全文

(三)共享式“点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资源需求

共享性合作学习是目前语文学习中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就学生个体而言,家庭环境不同,知识面不同,课外所获取的教学资源也不同。而这些资源有时候往往对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常会留有一段专属时间供学习小组内或组间对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选择的共享性合作:或互补,或删选,或整理,或完善。在这“共享”的过程中,学生共享的不仅仅是收集到的一些文本资源、图片资源,更包括学生对问题的观点、思考,还包括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力等。

三、引领式展学,树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自信

目前,教师常用的课堂展示属于“掌握式展示”,也称作“解说式展示”,即学习小组将合作学习所得运用语言、演示等途径通过自我表现、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模式下的展示活动经常会落入重展示轻互动,重思维轻情感等误区,课堂上几乎听不到琅琅读书声,语文味严重缺失。教师应契合ARCS模型中“自信心”要求,探索一种新型展示方式——“引领式展示”。

引领式展示是指学习小组将合作学习所得运用比较合理的组织策略,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等各种手段,和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大家一起感悟、思辨、听说、读写,最后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展示形式。引领式展示对引领者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呈现自己所理解、所运用的知识;二是组织、引领全班同学进行学习,强调充分的互动和实践;三是接受台下全班同学的质疑和补充,做出判断和整理。

但是,受年龄、心理、知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等都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自我展示环节中,难免会出现畏难甚至退缩。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渐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基于此,教师做了如下尝试:

(一)确立引领地位,强化心理暗示

新课标的实施强调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应处于引领地位。尝试将“话语权”真正下放给学生:学习单展示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一名“导师”,每一个学习小组则是一个“导师团”,要充分发挥个人及团体的智慧,运用合理的策略引领同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在学习小组进行展示的时候,“开场白”改成“小组带领大家学习……”,而“你们读得真有感情,有哪个小组愿意和他们比一比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同桌之间试着说一说”……这些原本属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评价语言,都成为学生进行合作展示时的常用语。

ARCS模型认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是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如此巧借角色的转换,赋予学生以引领者的身份和地位,强化了学生的心理阵势,也使学生能自信地接受学习任务,以引领者的姿态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不断优化自己的展示、引领过程。

(二)指导展示策略,增加成功机会

要使语文学习的流程能自然、有效地推进,避免或减少出现高耗时低效能的展示环节,就必须针对每个学习环节,教给学生引领式展示的各种有效组织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以赏析研读重点语段为例。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总结归纳了多种感悟引领的策略,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相应策略进行引领展示,如情境想象法、角色朗读法、文本演绎法、抓重点词体会法、对比感悟法、补白拓展法等,使学生在选择展示方式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当然,学生习得引领式展示策略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策略指导:通过“小贴士”的形式提示在“共学单”上;在巡视指导学生合作环节过程中随机将策略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引领展示出现困难时“化身”学习组长,亲自带领“学习伙伴”示范引领展示的全过程……ARCS模型说明:学生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许一次两次不能够成功;但是,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学生的思想、方法便会越来越成熟,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三)归因评价激励,提升展示自信

学生在进行引领式展示的过程中,也应注意表扬的适度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他的进步与成就进行表扬,同时说出他值得表扬的原因是什么,使之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和能力,真正地树立展示的信心。

当把学习引领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时,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组织者,他们想方设法动用“十八般武艺”带领他们的“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一次成功的“引领式展示”,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对文本的感悟,更有语言能力、组织能力、思辨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还有一份来自学习成功的无比愉悦感,提升学习自信。

四、活动式拓学,强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ARCS模型认为: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很满意,那么将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利用不同时机,利用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机会,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成就感。

(一)课内迁移运用

在设计的“拓学单”中,每一课都有一到两题“活动式运用题”,使学生将本课新获得的语文知识或技能进行有效运用。例如《草原》拓学单:“请模仿课文‘会客联欢’场面段落那些有特点的句式,用几句话描述身边的一处美景,或者生活中见到过的一个‘会客’‘联欢’的场面。”

(二)课间关联运用

有的课文与课文之间有共同的写作特点或学习途径,因此,当学生在前一篇学习了写作特点或学习方法后,在另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就设计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关联运用,使学生享受到自我能力实现后的满意感。《火烧云》拓学单中,沿用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找景物抓特点”的方法,继续学习《火烧云》,做到单元学习前后贯通。

(三)课外多元运用

语文是一门社会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并不仅仅限于课内。因此,应帮助学生搭建语文课外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学以致用,延续和提升他们学习成功的满足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1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