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
作者: 杨小青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3-0049-04
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也能够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成长。作为语文学科教师,要注重整本书阅读素材的整合,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整本书阅读情境,组织适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有意识拓宽整本书阅读训练维度,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主动性,强化学生阅读体验,自然建立整本书阅读认知体系。整本书阅读需要时空和精力做保障,如何处理好各种制约关系,这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以便给学生做出及时的辅助和引导,培养学生自觉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
一、整合阅读素材,树立学生阅读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对整本书阅读有明确指向,教师要适时做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整本书阅读素材,让学生自觉建立整本书阅读意识,这对全面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素养有一定帮助。
(一)精选整本书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固定的整本书阅读内容,教师在面对这些教学内容时,要有先期研究的意识,对整本书阅读要求进行反复研究,对学生整本书阅读学习基础有正确判断,以便做出对应指导。特别是对整本书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这样可以为学生顺利进入整本书阅读环节创造良好条件。整本书内容太多,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其阅读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正视这个问题,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网络阅读素材,让学生多阅读整本书梗概、鉴赏、作者、背景等方面的素材信息,为整本书阅读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安徒生童话》创造了一个奇妙的童话王国,这里有诸多动人的故事,也有令读者不能忘怀的人物,教师重点推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小红帽》等篇目,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时,不仅要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还要对相关人物形象进行重点分析,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将每一篇童话的人物和情节进行梳理,特别要深度发掘童话故事折射的道理,建立阅读档案,准备参与班级展评活动。这部书是童话集,由众多小故事组成,教师设计阅读学习要求,让学生填写阅读表格,对童话故事关涉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结,这是比较典型的整合设计,学生有明确的阅读方向,自然会自觉进入阅读核心,梳理阅读内容,整理阅读体验,自然形成阅读认知。这本书包含内容众多,教师精心筛选,为学生做出推荐,无疑是比较明智的设计,将学生带入特定阅读情境之中,这对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有一定帮助。
(二)渗透整本书阅读机制
整本书阅读要处理内容众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做出阅读引导,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这样可以为学生规划清晰阅读路径,帮助学生尽快进人阅读环节,在主动阅读和思考中建立阅读认知。整本书阅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生要处理整本书阅读内容,如果没有更多方法支持,其阅读效率会大大降低。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时,不仅要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不同设计不同阅读目标,给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确保整本书阅读能够顺利展开。
《稻草人》是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其中的人物是默默无闻的,但其乐于助人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稻草人是插在田地中用来赶走麻雀的,作者却赋予这个人物更多的正能量,凸显人物善良的本性,在叶圣陶的笔下,稻草人是有思想、有性格的存在,能够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在阅读学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整体梳理故事情节,深人解析童话折射的哲理,写出阅读感悟和学习启示。学生对童话故事有主动阅读的要求,自然会深入思考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师适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学生阅读学习顺利展开。在展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发言,发表阅读见解,学生积极响应,阅读学习不断推向深入,学生在阅读交流评价中发展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需要更多时间做保障,教师合理设计阅读任务,为学生规划阅读计划,确保整本书阅读学习顺利展开。
二、巧设阅读情境,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整本书内容极为丰富,学生阅读时间有限,教师借助多种辅助手段设计阅读情境,对学生多种感官造成一定冲击,无疑能够顺利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整本书阅读信息重点,教师借助媒体、教辅等载体,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材料,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的热情。
(一)筛选整本书阅读情境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手段进行阅读调动,只有成功激活学生阅读主动性,才能有效提升阅读效率和品质。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网络搜集信息等,都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刺激,教师科学运用媒体手段进行整本书阅读情境设计,无疑是比较适合的阅读调度,这对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效率有一定帮助。教师还可以利用个性语言讲解整本书内容,或者讲述相关的故事,提出一些阅读悬疑问题,也能够对学生阅读心理形成触动,其激发作用更为突出,学生会主动进人整本书阅读环节,在积极阅读和思考讨论中建立阅读认知基础。
如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寓言》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教师借助网络搜集到一些图片和动画视频,在具体展示和播放相关素材时,学生阅读热情被点燃。如《叶公好龙》《望洋兴叹》《五十步笑百步》《姜从树生》《八哥学舌》《画蛇添足》《愚公移山》《塞翁失马》等,为调动学生阅读思维,教师还专门设计了一些阅读问题,要求学生在深入阅读之后展开思考学习。如:寓言故事大多没有真实性,却蕴含深刻的哲理,你能够从阅读中准确把握每一则寓言的寓意吗?讲述寓言故事时,要运用一些夸张的语言和表情,如果让你讲述一则寓言故事,你会选择哪一首呢?你对哪一个寓言故事最感兴趣?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对教师问题设计比较敏感,都能够主动展开深人阅读和讨论,整本书阅读进展顺利。
(二)激活整本书阅读思维
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科教师要有学法传授的主观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环节。整本书阅读与课内阅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师要做好深入研究,对学生阅读方法储备以及阅读效率存在问题有清晰把握,以便做出针对性引导,为学生带来更多阅读启示,确保整本书阅读顺利展开。整本书阅读要注重内容、结构、人物、情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梳理,还要有统筹思考的意识,这样才能将整本书内容合理梳理,形成系统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13.pd原版全文
认知。
古希腊《伊索寓言》,其中收录寓言故事三百多首,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每则寓言都蕴含哲理,直观表达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因为包含寓言众多,教师可重点推荐一些内容。如《好事和坏事》《卖神像的人》《渔夫们》《狐狸与鳄鱼》《断了尾巴的狐狸》《吹笛的渔夫》等。为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细心阅读寓言故事,运用合适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并在家长帮助下拍摄讲故事的视频,及时推送到家校互动平台,参与集体展评活动。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不同阅读期待,特别是拍摄讲述故事视频任务,成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阅读表现可以看出,教师及时推出讲述故事拍摄视频学习任务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学生积极响应教师安排,其阅读体验更为丰富,阅读素养也会得到有效历练。
三、组织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体验
教师精心选择整本书阅读活动方案,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为学生规划清晰阅读路径,都能够为学生带来阅读启示,也能够调动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有了足够的热情,其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
(一)创新整本书阅读活动
整本书阅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基础有准确判断,针对学生阅读需要进行学法指导,确保整本书阅读活动顺利推进。质疑阅读、阅读讨论、话题辩论、读写结合、观点展评、网络阅读、平台互动、课题研究等,都属于整本书阅读活动范畴,教师要结合阅读内容以及学生阅读基础进行匹配设计,以提升整本书阅读效率和品质。学生阅读兴趣取向不同,其阅读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师要科学分析学情,以提升阅读活动组织效果。
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山海经》是一部奇特的中国神话典籍,其内容庞杂,反映的文化现象包罗万象,涉及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植物、民族学、海洋学、心理学等学术领域,作为小学生,需要有选择地阅读这部书。教师针对这部书的特点,设计了阅读交流活动:《山海经》中有大量的插图信息,不妨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展开搜集活动,挑选一些经典的插图,利用画笔模仿到草稿纸上,搭配上一些说明解读文字,制作出绘本作品,准备参与集体展评活动。学生对制作绘本故事有更多参与热情,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取向展开活动设计,成功调动学生阅读制作热情。在展评活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评委遴选出一些优秀的绘本作品,准备推送到家校互动平台,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专业评价。
(二)增加整本书阅读体验
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有不同期待,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阅读热情,以增强学生阅读体验。阅读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发言、读写展评中给予正面评价、吸引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活动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心理体验,教师科学组织阅读活动,针对学生阅读心理进行对应组织,其调动效果更为突出,学生阅读主动性被成功激活,阅读感知体验也会更为丰富。
《中国古代神话》包含丰富的神话故事,反映早期中华儿女淳朴的思想,这些神话故事寄托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诉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部书时,要求学生在深人阅读思考中撰写阅读体会,或者是读后感,准备参与集体讨论活动。为此,教师重点推荐书中精彩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学生对这些神话故事有不同期待,阅读热情很高,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学生自觉进入深度思考环节,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深度思考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追求。这些神话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有浓郁的阅读兴趣,教师设计读写训练任务,成功调动学生阅读学习主动性。
四、延伸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训练方案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借助网络、图书馆等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多整本书阅读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延伸阅读思维,在延伸阅读和探究学习中建立整本书阅读认知。网络阅读、亲子阅读、图书馆阅读等,都是比较不错的阅读训练形式,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
(一)拓宽整本书阅读视野
延伸整本书阅读训练维度,可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也有助力作用,教师要对学情有正确分析,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阅读设计,利用阅读任务进行对应驱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延伸阅读环节,在主动阅读思考互动中建立阅读认知基础。网络阅读、亲子阅读、读书笔记、阅读讨论、读写展评、故事讲述等,学生对这些阅读训练活动有不同期待,教师精心选择整本书阅读训练任务,能够获得丰富调动效果,这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书中的问题千奇百怪,增加了更多的阅读趣味,阅读这部书不仅能够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还能够积累更多自然学科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抄一些有趣的问题和解答内容,准备参与集体展评活动,看谁的积累更为丰富。学生接受阅读任务后,开启整本书阅读程序,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利用课外阅读机会进行展评互动,学生都能够主动响应,并在交互讨论中建立自然学科知识体系。为调动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行动,教师邀请部分家长参与阅读交流活动,让阅读讨论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延伸阅读训练维度,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和学习习惯,教师要正视整本书阅读训练的设计和组织,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二)促进整本书阅读内化
学生进入整本书阅读核心后,教师要跟进观察和指导,促使学生尽快内化阅读认知。整本书阅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阅读训练任务设计时,要有系统构建的意识,时常检查学生阅读进度,利用对应的阅读训练检验学生阅读效果,这对激活学生阅读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认知内化有重要辅助作用。读写结合是检验阅读效果的最常见手段,教师要注意布设更多读写任务,让学生自觉进行阅读实践行动,在实际操作中完成整本书阅读认知转化。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积累点亮征途,在整本书阅读环节,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如阅读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教师对这部书内容进行针对性解读:这部书分别从天文、地理、地质、地热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解析,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壳、地质等地球基本信息,讲述了冰川、陆地变化,解读了地震的形成原理,为学生了解大自然创造良好条件。阅读本书时,不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选择适合的课题展开阅读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课题设计: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地壳运动会造成哪些后果?海洋出现和灭亡有哪些规律?火山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对这些研究课题都比较感兴趣,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行动之中。在阅读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时给予学生更多技术指导,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展开。
五、结论
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用构建应用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建立,教师要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案的设计,从内容整合到情境设计、从阅读活动组织到阅读训练延伸,为学生提供整本书阅读便利条件,以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成长。整本书内容众多,学生阅读时空条件有限,教师要在阅读方法、阅读活动、阅读训练等环节做出积极设计和探索,以激活学生阅读热情和阅读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宋建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家长,2024(20):153-155.
[2]魏宇婷.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24(17):93-96.
[3]黄健平.优化整本书阅读策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4(16):37-39.
[4]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9):60-62.
[5]张丽雅.项目引领:开启整本书阅读下素养发展的深度之旅[J].江西教育,2024(18):36-38.
[6]戴晶.聚焦·纵深·赋能:小学整本书阅读素养评价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3(12):17-20.
[7]林秋梅.落实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新读写,2023(24):51-5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1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