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

作者: 张秋实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3-0057-04

识字教学虽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但也是重难点所在,与其他课程从简人难的教学逻辑相比,小学语文课程似乎是从难到简,并且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智力还不完善,抽象思维缺失,导致识字教学难上加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而广泛采用各种有效策略,用巧妙的、趣味的方式引领小学生展开学习,全面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识字教学内涵与价值

汉字承载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其不仅丰富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还促进了时代的发展与演变,教导学生认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个学生应担负的重要责任。汉字也是文学的基础,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教师教导学生拼音知识,指导学生对汉字的形、意、音形成基本的理解,促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由之路。另外,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补充字词库,同时也是在增长学生的智慧与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结构思维等综合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识字教学现状与问题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重难点所在。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较难,学生懂得拼音,掌握识字能力,后续阅读与写作则能顺理成章地展开。也因此,识字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普遍反映识字学习太难,学习的成效也较低。

造成识字教学较为低效的原因,除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不足,还与教法不当有关。教法不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机械式的识字学习与记忆方法是不当的。当下还有部分教师在沿用传统机械式的识字学习与记忆方法,让学生反复且大量地抄写、背诵,通过死记硬背来让学生形成机械记忆,但这样的识字教学是低效的,学生虽然能够快速掌握一定的汉字,但也会很快忘记,并且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越来越低,本能地产生抵触与反抗情绪。另一方面,识字教学也存在教法单一的问题。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发展,识字教学衍生出以游戏、儿歌、故事、表演等方式为载体的教学形式,使得识字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能够很好地带领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的规律。但是就现状而言,识字教学仍然存在着教法单一的问题,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够多元,对识字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与对策

(一)以象形的内涵展开识字教学

汉字衍生于想象文字、会意文字中,演变历经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阶段,逐渐形成了简体字,简体字仍保留着非常多的“象形”特点,可以说很多字词的独特形式,都有着相应的事物情境与故事情境。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在会意文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这一个字的象形特点,去理解这一个字的内涵,这有利于学生将字形与字意高度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加强对汉字的记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汉字学习热情,减少学习压力。

例如,山、木、田、日、月、水、火、休等汉字都为象形字。如图1所示,“日”字像太阳,轮廓像是太阳的外围,中间的一点或一横则代表太阳的光,后来化圆为方,就形成了“日”;“月”字像月亮,字形像半月之形,为了和太阳区分,在半月形内又加了一点,后来逐渐演变,字形稍扁,就形成了“月”;“火”则更简单,从字形来看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经过象形演变形成了“火”。除此之外,“山”字就好似很多个山峰层层叠加在一起,后来经过象形演变与简化形成了“山”;“休”字是“人 + 木”的组合,古人睡觉用的床都是木板床,人躺在木板床上,就代表着休息的意思,后来经过象形演变与简化形成了“休”;“鸟”这个字也是一个象形字,像一只侧立的鸟的形状,上面是鸟头,下面是鸟身,鸟头中的一点代表着眼晴,后来经过象形演变与简化形成了“鸟”;“乌”与“鸟”很相似,没有中间的一个点,好比一只鸟却看不到鸟的眼睛,意思这只鸟非常黑,黑到几乎看不到眼睛,于是,于是这个“乌”字有了“黑”的意味和内涵,逐渐形成组词“乌鸦”“乌黑”等。总之,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是象形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从象形字的特点人手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了解这一汉字的演变过程,再去思考这一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联系,进而促使学生掌握该汉字。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够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热情,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的实效性。

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0
图1象形字演化

(二)以直观的形式展开识字教学

“直观”教学是教学中所提倡的,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快速、准确地了解该知识。在识字教学中展开直观教学,则指将字的字形与字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快速将字形与字义建立联系,看到这一个字,就能联想到相应的字义。在识字教学中,直观教学的材料可以是绘本,也可以是数字化材料。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不仅可直观呈现,也可构建动态情境,丰富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例如,在教学“雷"字时,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大屏幕上展示该字,将字形的结构进行上下拆解演示,引导学生对字形进行观察,再配合该字的意象进行解读:下雨天,雨水落到田里,而这个过程也常常伴随着电闪雷鸣,因此“雷”字意味着打雷。再例如,在教导“字旁”时,常常有“过、进、远、近、运、追、遇、退、还”等字,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这些字,引导学生对这些字的结构进行观察,告诉学生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特点,让学生总结这些字的特点,一些学生总结“过字旁”就好像一个车子或滑板,带“込字旁”的字,则像是在运动的,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込字旁"字的特点:因为汉字多是会意文字,用“字旁”作为偏旁部首的汉字,它的意思多与走路、奔跑及走走停停的动作有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15.pd原版全文

(三)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

游戏是新时代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还未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带有趣味性、游戏性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挖掘汉字韵味,可开展各类识字学习游戏,寓教于乐,带学生在游戏与玩耍中进行识字学习,学习效果往往更好。可开展的识字教学游戏比如“玩字卡”“送字回家”“白鸽送信”“抢夺小红旗”“摘苹果”“找朋友"等。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根据偏旁部首为基础,再加上一些“好朋友”,就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如“木字旁"加上“直”,就变成了“植”,“木字旁”加上“乔”,就变成了“桥”,“木字旁"加上“支"就变成了“枝”。再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送字回家”游戏,设计字卡,上面都是每堂课要识记的生字,比如“日、月、天、园、松、柏”等,而在黑板上则写下某一个字的意思,或者写下某一个字可以组词的另一半,再然后,就让学生拿着字卡,将每一个字送达对应的位置。总之,在开展识字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氛围更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学习了汉字。在识字游戏中,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游戏,可以降低游戏难度,避免学生遇难畏怯,小组内各个成员也可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以儿歌为载体进行识字教学

儿歌也是一种趣味的学习方式,适合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载体,儿歌的方式简单轻松,字词朗朗上口,能够发挥学生“说”的智能,继而促使学生加强对汉语字词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以儿歌为载体展开识字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蒙学读物来作为识字的儿歌,也可以采用一些常见的儿歌或简单顺口溜。

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简单易读、朗朗上口的蒙学读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早自习的时候读一读,学一学,在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识字。再例如,儿歌“去高处,叫做上,上山上树又上墙;去低处,叫做下,下山下河又下马”,读起来简单,以上下为区分,还配有组词,可促使学生填充字词库。事实上,小学低年级很多课文,也同样具有儿歌的特点,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古对今》《人之初》,在教学这些课程时,都需要以边学边唱的方式展开,以唱歌的形式来促使学生加强记忆。

(五)以故事为载体进行识字教学

除了游戏和儿歌,故事情境也可作为识字教学的载体,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学习情境中去学习汉字词语,不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也补充学生的字词库。以故事为载体进行识字教学的教学过程也是具有趣味的、生动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部编版一年级《端午粽》,要学习“端、粽、节、午、节、叶"等生字词,教师可以配合向学生介绍屈原的故事,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习俗,用数字媒体播放有关于屈原或端午节习俗的视频,将生字词学习任务嵌人到该故事讲述中,来助力学生学习相应的生字词。再例如,可以带领学生演一演,在学习《乌鸦喝水》《动物王国开大会》等课文时,都是适合开展表演的主题,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组织表演活动,让学生分别饰演不同角色、旁白,要求学生读对、读好每个角色的对话,也表演出每个角色的特点,在表演情境中,调动学生听、说、动等多元感官,识字学习的效果也将更强。

(六)开展主题式的识字教学

创设汉字情境是识字教学中值得探索的空间,为了让识字教学的成果更加突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主题式的识字教学,即围绕某一个主题,教师带领学生深人思考和学习这一个主题中会使用到哪些汉语字词,都有哪些意思和内涵,经过该主题式学习,相当于引导学生系统性归整了字词,给汉语字词添加了“标签”,这样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也非常具有趣味,让识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进而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

例如,围绕“春天”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春天相关的汉语字词有哪些,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学生开动脑筋,小组内交流分享,并做了记录,总结出了“柳”“燕子”“树”“草”“花”“河流"等词语。再例如,围绕“月”主题,教师可以尝试融人相关诗词来丰富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加强理解,古人对“月”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寄托,笔下的“月”或思念,或悲凉,或离别,或团聚等,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当然,不用背诵和记忆这些诗词,只需要给学生简单介绍即可,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识,避免短暂记忆。

(七)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字词

对低年级阶段学生来说,学习字词是一个过程,总结记忆字词又是另一个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字词,才能加强记忆。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汉语字词的特点,引领学生找出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形成结构化记忆。比如,对“说、语、记、请、认、让”等汉字,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特点,学生发现每个字都是“言字旁”,与嘴巴有关,意思也大多与说话有关,学生总结字词的特点会对他们后续迁移学习与想象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书写练习,加强记忆。一定量的抄写汉字是非常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字形、读音与意思的必要途径,教师需带领学生通过一定量的抄写,来加强对汉字的记忆,但要注意,要避免大量反复地抄写。第三,在学生游戏、抄写、读音、组词、释义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字或错误用法,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整理出来,再进行充分学习,以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总结,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八)结合生活展开识字学习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结合生活来展开识字教学,即教导学生去观察、发掘生活中常常使用的汉字以及词语。事实上,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并不陌生,只是不知道怎么书写而已,在结合生活的基础上展开识字教学,则可以利用生活经验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导,会帮助学生识别并记忆很大一部分汉语字词,将大部分生活事物与对应的汉语字词结合在一起,迅速填充字词库,并且,还能够让学生的识字学习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展开识字教学,如“妈妈”“爸爸”“桌子”“凳子”“饭”“汤”“电视”“盒子”等,这些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在学习这些汉语字词时,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核心内容,鉴于低年级小学生思维与智力还不成熟,并且识字教学内容繁多,因此识字教学往往是难教难学的内容。对识字教学,倡导进行趣味化、直观化、生动化的学习方式,可利用象形字的内涵展开教学,可以以直观的形式展开教学,也可利用游戏、儿歌、故事、主题等方式来展开教学,也要带领学生做好总结并结合生活进行识字学习,多措并举,让识字教学的成效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子伊,雷云.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3(30):90-94.

[2]宋紫琪,王萍.新课标背景下低年级情境识字教学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辽宁教育,2023(19) :24-27.

[3]高利佳,陆虹.重视学生能动性,促进自主识字能力发展——一年级上册《日月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3(9):27-30.

[4]王俊峰.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4) :100-102.

[5]李家歆.巧用儿歌,快乐识字—《动物儿歌》教学案例[J].新教育,2023(S2):133-134.

[6]李靖.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3(9):118-120.

[7]马小余.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8):126-128.

[8]束夏梅.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大单元识字教学策略——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3(23):103-10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1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