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理念的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占琴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3-006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关于第三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学生要阅读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短论、简评,结合校园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习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落实第三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UBD理念,通过落实精准的单元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有利于保证学生加深对单元课程知识的理解。
一、基于UBD理念的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重要性
(一)有利于关注理解学习
UBD理念下,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理解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深人探究、有意义建构课程内容。教师结合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本情况,立足于核心素养维度的教学目标,预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结果,探究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方式方法,推进课程深层次改革,致力于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课程知识,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强调评价先行
UBD理念以目标为引领、以评价为驱动,注重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根据UBD理念,教师在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之前,结合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评价,借此实现目标、评价和教学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保证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有利于优化学习结果
教师围绕UBD理念实施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单元为导向,丰富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引领学生结合具体任务完成学习探究任务。一方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保证学生愿意积极融入学习过程;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判断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加强目标指向性,由此帮助学生弥补学习的不足之处。
二、基于UBD理念的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预测学习任务群学习结果,有利于关注理解学习
教师结合课程知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预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并根据学习结果,从核心素养角度设计教学目标,为学生加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奠定基础。
教师结合《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文章和古诗形成大单元,一方面,分析单元课程知识,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文章和古诗内容充满浓郁的民俗风情,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具备中华传统习俗的人情美、文化美,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体现在:阅读时,分清内容主次,探究详写和略写内容,辨析传统习俗和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文章的写作流程,学会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掌握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可以复述文章内容,并围绕中心意思探究文章内容。因此,综合课程核心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预测学生的学习结果,第一,通过阅读、对比《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了解从时间顺序、儿童视角、纪录片的角度介绍民俗文化内容的方式方法,并从不同地域、习俗角度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美好;第二,通过分析、探究不同形式的文章和古诗,掌握详写、略写部分,明确文章写作目的,并结合搜集的写作、表达技巧,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对习俗文化的理解。
教师根据上述预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结果,从核心素养角度设计教学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教学目标:结合了解、掌握的家乡风俗活动的经历或家乡风俗习惯,了解丰富的民俗文化,感受中华传统习俗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语言运用教学目标:正确书写37个生字和38个词语,并理解生字和词语的含义;审美创造教学目标:运用积累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介绍家乡风俗,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介绍内容,合理安排详略内容,凸显表达意图,挖掘更多家乡风俗的美好;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分清文章主次内容,通过探究详写内容,体会、总结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学习任务群评价方案,有利于强调评价先行
立足于UBD理念的“评价先行”内容,教师抓住第三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评价的具体要求,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丰富评价内容,从而为后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落实奠定基础。
教师阅读新课标内容,研究第三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评价的要求: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具体评价要求,优化评价方案,首先,确定评价主体,具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其次,明确评价方法,主要涉及表现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最后,丰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维度,文化自信维度的评价内容:可以了解、掌握家乡风俗活动的经历或家乡风俗习惯,可以通过了解丰富的民俗文化,感受中华传统习俗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语言运用维度的评价内容:可以正确书写37个生字和38个词语,可以理解生字和词语的含义;审美创造维度的评价内容:可以运用积累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介绍家乡风俗,可以结合家乡风俗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详略内容,凸显表达意图,可以挖掘更多家乡风俗的美好;思维能力维度的评价内容:可以分清文章主次内容,可以通过探究详写内容,体会、总结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优化学习任务群体验过程,有利于优化学习结果
1.创设学习任务群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根据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单元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单元教学目的,创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情境,促进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借此激发学生的单元学习热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17.pd原版全文
教师分析六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六年级的学生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渴望学习课程知识,愿意主动学习、探索新知识,注意力更加集中,但还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也不够活跃。同时,探究《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之间的联系,单元内容的文体形式具有差异化特点,但都与“民俗民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单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表达和思考确定写作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可以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教师结合学情和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教学目的,创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情境,即学校将举办“民俗推荐官”选拔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学生可以成为“民俗推荐官”,“民俗推荐官”可以代表学校参与省级民俗推荐活动。基于该情境,一方面,教师引出单元人文主题,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民俗中人情与文化的韵味,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俗现象、对各地民俗拥有初步感受,保证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和普通事物发现民俗之美,以此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美;另一方面,教师分析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包括: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详写主要部分,习作要素包括: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教师通过分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说明本单元是典型的读写结合单元,提前带领学生分析单元内容和要点,引出对应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促进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丰富学习任务群任务,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围绕单元主题和情境,丰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任务,促进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并评价学生的具体表现,以此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立足于“民风民俗”的单元主题和“民俗推荐官”选拔活动的情境,丰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家乡春节体验和见闻”。具体活动包括:春节趣谈“茶话会”,民俗字词“大观园”。一方面,学生讨论关于春节的趣味故事,如放鞭炮、扫房子等;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认读生字,如醋、摊、粥、栖等。第二个任务是“万卷书里的民俗符号”。具体活动包括:民俗节日“文化宫”,春意浓浓“年货节”,多样风情“集结号”。对民俗节日“文化宫”的活动,学生学习《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的古诗,想象古诗映射的画面,体会诗人期盼团圆和幸福的思想感情,分析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根据春意浓浓“年货节”的活动,学生联系《北京的春天》《腊八粥》两篇文章,分析春节和腊八节的活动,感受过年团圆的氛围。围绕多样风情“集结号”的活动,学生阅读《藏戏》文章,联系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分析藏戏的特色。第三个任务是“妙笔趣闻演绎民俗情”。具体活动包括:家乡民俗“集散地”,妙笔生花“展示台”。学生在参与家乡民俗“集散地”活动时,搜集更多关于民俗文化的资料,思考问题:民俗文化是否需要被创新?如过年放鞭炮等习俗是否被延续等,不仅可以丰富对课程知识的基本认知,还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学生在参与妙笔生花“展示台”的活动时,结合通过阅读获得的写作技巧,围绕“民风民俗”主题进行写作,如: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公园里,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灯多,看花灯的人也多。马路上人山人海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如:结构完整,语句协调,用词准备,但在详略得当方面还存在不足,马路上的人可以用一笔带过,花灯进行详细描写等。学生借此优化写作内容,如: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那漂亮的兔灯,粉红色的身子,长长的耳朵……最后一个任务是:民俗推荐官的选拔。教师对应单元情境,促进学生书写民俗解说词。学生结合写作经验,书写民俗解说词: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砂糖橘、摆盆景……教师对学生的单元学习情况做出总结性评价,如:可以掌握民风民俗,通过讨论、思考了解民风民俗的意义,但在民风民俗的积累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三、结论
基于UBD理念,教师立足于六年级的单元,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结合单元知识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综合阅读文章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探究单元内容和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美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4(36):106-108.
[2]张平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路径[J].语文世界,2024(34):20-21.
[3]张艳.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33):156-158.
[4]张雨梅.浅析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1):129-131.
[5]高雯静,杨川林.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策略[J].文科爱好者,2024(5) :254-25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1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