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实践探究
作者: 杨银珠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3-0097-04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当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关键媒介,在小学教育体系里的重要性愈发显著。鉴于社会对拥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更着重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维系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民族智慧。然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有所下降,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核心概念界定以及融合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对应学段的教育历程中,逐渐养成的、契合个人终身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素养与关键能力。在小学英语学科领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表现为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可依据学生可接受范围、感兴趣内容,编制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拓展所学,既提高英语綜合素养,又传播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可在中华文化与英语融合教学策略中采用信息化智能教学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智能教学软件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人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
3.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例如,利用当前流行的短视频媒体作为实践活动载体,开设自已班级的“英语社交账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开展中华文化进“英语社团"活动: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中华文化主题,如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人物、传统艺术、成语故事等,通过展板、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与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设计与主题相关的英语活动,鼓励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使用英语交流。鼓励学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从思想理念角度来看,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是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基石。在英语教学里,教师可通过讲解相关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体现的“礼”与“悌”,让学生用英语阐述其内涵,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充满哲学智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的理念。
在人文精神领域,中国传统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书法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教师可以展示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用英语描述书法的特点,如“theflowinglines(流畅的线条)”“therhythmofthestrokes(笔画的韵律)”等。国画中的山水花鸟意境深远,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描绘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传统节日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春节时,学生可以用英语介绍春节的习俗,如“putupSpringFestival couplets(贴春联)”“setofffireworks(放鞭炮)”等。中秋节时,让学生用英语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体现,如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等故事,教师可以选取英文版本,让学生阅读、表演并进行讨论,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口语表达能力。
二、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人地理解英语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该理论强调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倡导在教育中融入多种文化元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理解并尊重本土文化,树立文化平等观念,增强文化认同感。例如,在学习西方节日相关英语知识时,对比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等,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明确自身文化身份,还能帮助其明辨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自信,促进交流。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里,与他人交流互动,自己主动去处理知识的过程。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小学的英语课里,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建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此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可结合已有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英语知识。如在学习有关动物的英语单词时,引入十二生肖故事,学生可以将熟悉的文化元素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
(一)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融合策略
1.对比中外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中外文化在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着重培育学生的跨文化认知理念。例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的区别时,引导学生深人认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这些节日各自的庆祝形式以及背后蕴含的意义。
2.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26.pd原版全文
为了让学生更深人地体验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和教师可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英语文化节是一个绝佳的综合性活动平台。在文化节筹备期间,校园内可以布置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英语标语、海报和展板,如用英语介绍二十四节气、四大发明等知识。文化节活动当天,设置多个特色区域,如传统手工艺展示区,学生可以用英语介绍剪纸、刺绣、糖画等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诗词朗诵区,学生用英语深情朗诵李白、杜甫等诗人的经典诗词,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律之美;书法展示区,学生挥毫泼墨写下汉字后,再用英语介绍汉字的演变和书法艺术的魅力。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涵盖中国历史、文学、艺术、传统节日等多方面的英语知识题库。竞赛过程中,设置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等环节。比如必答题中,让学生用英语回答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习俗等问题;抢答题中,给出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描述,让学生抢答猜出对应的文化元素;风险题则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分值的题目,如用英语详细介绍一个中国历史故事或文化名人。通过紧张激烈的竞赛,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同时也能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英语戏剧表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作为剧本,如《花木兰》《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让学生改编成英语戏剧。在排练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台词和情感。表演时,学生身着传统服饰,通过生动的表演将传统文化故事呈现出来,不仅锻炼了英语听说和表演能力,还能更深刻地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如花木兰的勇敢、嫦娥的善良、愚公的坚持等,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文化认同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讲述中国历史名人的故事、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融合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入饶有趣味的传统文化内容,并搭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与传统文化的探索中收获满满。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资源是展示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比如在教授关于颜色、形状等基础词汇时,播放有关中国传统风筝制作的视频。视频中,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风筝在匠人的巧手下逐渐成形,教师可以适时暂停视频,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风筝的颜色,如“red(红色)”“blue(蓝色)”“yellow(黄色)”,以及形状,如“round(圆形)”“square(方形)”“triangle(三角形)”等。此外,还可以展示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如写意山水画,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墨色的浓淡、景物的布局,然后用英语分享自己对画作的感受,像“Themountainisgreenand theriverisclear.(山是绿的,水是清澈的)”这样的描述。
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习食物相关的英语单词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包饺子活动。活动前,教师先教学生一些与包饺子相关的英语词汇,如“dumplingwrapper(饺子皮)”“filling(馅料)”“fold(折叠)”等。活动中,学生一边动手包饺子,一边用英语交流制作过程,如“First,put some filling onthedumplingwrapper.(首先,在饺子皮上放一些馅料。)”“Then,fold the wrapper and press the edges.(然后,折叠饺子皮并按压边缘。)”。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记住了英语单词,还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在学习数字相关内容时,开展猜灯谜活动。教师准备一些写有灯谜的纸条,灯谜内容涉及数字知识,并用英语标注。学生分组猜灯谜,猜对后用英语说出答案和推理过程。比如,灯谜是“Two numbers add uptoten.Oneissix.What'stheother?(两个数字相加等于10。一个是6。另一个是多少?)”学生回答“ It's four. Because six plus four equals ten.(是4。因为6加4等于 )”。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精心布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自主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动物相关英语单词时,布置“用英语介绍中国的珍稀动物”这一任务。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英语书籍、浏览英文网站、观看英文科普视频等方式收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panda(熊猫)”“tiger(老虎)”“goldenmonkey(金丝猴)”等动物的英文表达,还能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等知识。
到了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学生依次上台,用英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的学生可能会说:“Pandasare very cute.They mainlylive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like eating bamboo. Butnowtheir living environmentisfacing someproblems.(熊猫非常可爱。它们主要生活在四川省,喜欢吃竹子。但现在它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分享,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在交流中拓宽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资料整合的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26.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