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曹佃法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3-0137-03
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开展历史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古今融合,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限制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导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某个既定的历史课题为基础,采用多元方式搜集资料,让学生主动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该模式的应用对促进历史教育的深化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践行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渠道。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的意义
(一)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已经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研究性学习具有多元化特点,因此历史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增强课堂灵活性的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激发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各项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分析历史信息,提出问题并获取问题的答案,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事件可以有自己的思考,避免人云亦云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进而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地去查找、搜集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并处理资料,提取资料中的关键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
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是研究性学习突出的优势之一。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历史知识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传统“教中学”的弊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形成对某些开放性历史问题的认识,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固有认识的同时,也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应用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当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不仅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也是对历史教师教育理念、教育角色的“挑战”。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无法快速地适应角色的转变,所以在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中,出现了教师过度干预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研究性学习应用的效果。与此同时,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大量的资料,而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可能过于广泛,使得学生无法快速地抓住学习的重点,而学生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则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而且部分资料,无法通过网络的方式获取,从而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研究性学习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在问题选择方面,部分教师经验不足选择问题不当,使得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际利用价值。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完善顶层设计,保障规划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是对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冲击,所以在落实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高中生处于升学的重要阶段,教师没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新教学模式学习中,而学生也没有更多机会让教师去对教学模式进行反复磨合,因此为了降低研究性学习落实中各种隐性成本的消耗,完善的顶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学校作为教育理念重要的执行者,其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主动与教育机构合作,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通过长期与短期结合的培训方式,让教师逐渐了解研究性学习应用的价值,从而树立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意识,从而在教学中主动思考研究性学习落实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能力、降低研究性学习落实的隐性成本,学校也需要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渠道,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提供外出学习机会、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水平,进而为实现研究性学习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助力。教师还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设立科学、合理的思维展开点,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中,让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也可以充分享受整个思考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进化”时,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了解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方面的变化。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存在无法快速区分人类发展四个阶段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延伸应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该方面入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元谋人、北京人、类人猿等相关图片,并让学生结合图片的信息以及调查的信息,分析人类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物群体所属区分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立足课本知识,选用合适的探讨方式
研究性学习具有多元化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助力。当下常见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包括文献研究式、调查研究式、假设性研究等。
1.文献研究式
文献研究式是研究性学习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有用信息,从而实现对某种思想的论证。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针对讨论鸦片战争的过程与影响,教师可以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鼓励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了解历史真相,并结合史学家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紧跟时事,以电视片段中的“烧烟”为基础,以“虎门销烟”为落脚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探讨鸦片战争的影响,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了解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在采用文献研究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资料的充足性,以避免资料不足影响论证的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37.pd原版全文
2.调查研究式
调查研究式与文献研究式有许多共通之处,但调查研究的方式,是以历史遗迹为中心,对相关的学者、人物等进行专门调查,从而获取一手资料。相较于其他模式来说,基于该模式所获得的信息,具有更高的可信性,可以发挥点推面的作用。例如,在教“近代中国的发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调研、访谈的方式,以中国近代史的某项变化为基础进行分析。比如,学生可以从考试的角度出发,对长辈进行访谈,分析当下的考试模式与过去考试模式的区别,并结合当时的环境特点,通过层层分析的方式,分析现代中国的发展变革,并探讨未来的发展。通过该方式,可以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示到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但该方式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只能用于近代基础的变化中,对一些复杂的信息,学生无法有效地获取。
3.假设性研究
假设性研究是指在提出问题后,结合学生的个人认识,给出一个假定的答案,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查找各种资料,对信息进行验证。通过该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本质就是对实际情况的一种反映,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体会历史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罗斯福新政”时,教师可以以美国社会的变化为基础,让学生提出相关假设性问题,并让学生以假设性问题为基础,自行收集相关资料解答。比如,有的学生提出“若没有罗斯福新政,美国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的问题,而后学生可以收集新政落实前后的对比,快速地验证学生想要的答案,从而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产生新的认识。通过假设性的研究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推理能力,其与学情更加契合,可以让整个历史教学展现更强的个性化,让学生对事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采用多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虽然可以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但若长期使用该模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研究性学习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为了保障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也需要重视多元教学模式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其可以主动地投入研究性学习中。当下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比赛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互动教学等。以比赛教学模式为例,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收集的资料为基础,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验证,而这种理念与辩论赛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契合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辩论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千古一帝”时,基于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有争议的皇帝,教师可以以“论秦始皇的功与过”为主题,由教师设定辩论赛的正方与反方,正方观点是“功大于过”,反方观点是“过大于功”,而后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该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而且由于辩论赛的特殊性,所以任何一方都需要收集另一方的相关资料,以此来判断对方的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
四、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对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变革有重要作用,其也是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加大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力度,结合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并引进其他的教育模式,增强课堂的丰富度,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质疑能力等的提升,以及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支文昊.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1(19):133-134.
[2]王鑫.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性的探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2019:428-432.
[3]王忠诚.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6):17.
[4]姜学松.基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下),2019(5):56.
[5]王天生.浅谈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 :4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33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