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规则”教学活动反思
作者: 刘宝强《生活离不开规则》是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内容。这一课包含了“生活处处有规则”以及“守规则要自觉”这两个活动主题。笔者教授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规则”。这一课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课本中各种事情、图片等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课正确分辨生活中遵守规则或者是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教师可以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分辨什么是对错,但是对规则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自觉遵守规则两个方面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课前走进生活充分调查、课中营造生活情境、多样化体验生活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教学。
一、课前指导学生走进生活,与生活展开充分对话
课前调查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劳动,也是学生走进社会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的良好途径。课前调查由于其途径的多样化,考虑到学生家庭状况及个人交往能力的不同和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差异,部分学生常常会出现课前调查不充分、不完善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的途径,也是提供开展探究学习所必需的交流平台。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规则,课前笔者开展了“生活规则寻找我能行”活动。活动分为学校组、交通组、公园组、图书馆组、社区组、医院组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小组展开调查,同时明确调查规则及要求,通过讲述、图片、录像、故事等形式进行展示。这样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相应的调查,可以使调查结果更深入,同时也能让活动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中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
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达成目标?回顾以往,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以自己为中心展开教学,忽略了学生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有着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的独特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笔者创设了三个学习情境:“规则让游戏更好玩”“规则让校园更有序”“规则让社会更美好”,通过三个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由近及远、层层递进,从而自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特别是在校园规则体验中,笔者通过搜集资料制作了“学生在校一天”的校园生活剪辑,学生从中发现自己时时刻刻生活在规则之中,是规则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安全有序,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永久的,并且将随着他们认识的发展逐步走向深入。
三、设计多样生活体验,明理导行让生活更美好
本次设计与教学始终以儿童生活为主线,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这个“点”,对规则进行定义后,逐步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无法离开规则。此片段的设计没有采用说教的形式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抛出一个引发学生争议的话题:“我认为规则对我们是一种束缚,让我们无法自由自在生活。你们说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调动一切已有经验,向其他学生证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通过“假如没有了这个规则会如何?”探究讨论,学生豁然大悟:“原来每一个规则都有用,都很重要!”学生在教室里辩论、探讨,打破了课堂单一呆板、师生对立的关系,使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地发挥,并能促使学生从自己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和体验,很好地达成了教学意图。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生成,笔者设计了三个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没有规则的危害,通过没有交通规则的“情境体验室”想一想、没有规则的“公交事件”演一演、没有秩序的“踩踏事故”议一议,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规则重要性的认识。
总之,教师要让道德与法治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入课堂,丰富学生实践体验才能实现知行合一。唯此,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才能真实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意义地生活。
(作者单位:泰安市泰山区凤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