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之培养
作者: 吴凌云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应用性。因此,英语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和能力的层面,应该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达到英语“素质性”的提升。事实上,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忽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特性,而过分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英语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是势在必行的。在英语素养的培养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创设一定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语感
儿童对语言感受的敏锐程度是很高的,因此,从一开始学习英语就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包括:课堂英语化,教室布置要带点英语情境,运用多媒体及课外资源于课堂,让学生随时感觉到英语的存在,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英语教师的口语和课堂用语的输入量在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是最大的。因此,教师的语言纯正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良好语感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提高自己英语口语的纯正程度。与英语教材配套的光盘和一些多媒体资料的发音都是比较纯正的英语发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来提高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模仿这些多媒体资料的发音来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另外,我们还可以带领或指导学生观看一些英语发音的影视资料,并通过“模仿电影中的一句话”或“我演电影中的一个片段”等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二、开展英语阅读,提高英语素质。
阅读是学好语言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和知识储备较少,因此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我们在开展英语阅读活动时,应注意几点:
(1)首先应该阅读的是课文,而且课文要做到的是精读、熟读乃至做到成诵。而且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进行模仿读,模仿录音及多媒体资料,要在语音语调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尽量做到模仿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而且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避免因为阅读材料太难而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包括指导学生读音、语调、停顿甚至连读等方面的技巧以及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阅读的评价要及时跟进。阅读的评价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最常用,最受学生欢迎的评价方式是:英语朗读比赛。在英语朗读比赛中,我们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由所有的小组长担任评委,评委根据朗读的正确、流利、语调、感情、声音、表演等方面分别评出最正确奖、最流利奖、最有感情奖、声音最洪亮奖等奖项。教师需要对朗读比赛进行总结,并在评委评分结束后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并对获奖学生和优胜小组进行奖励,在我们的朗读比赛中我们小组奖通常是我们评价体系中的小贴画,进行奖励积累,但这丝毫不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单词、句子,而且在不断的解决困难中获得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开展实践活动,拓展语言实践空间。
合理准确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就是为学生创造英语实践的机会和空间,提高语言实践和运用的能力。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通过运用英语完成任务。比如,我设计了“Find a boat”的游戏,将班级内的课桌排成尽量复杂的“迷宫”,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boat”放到迷宫中的某个位置,然后由每个组派一名同学蒙上眼睛,组中的其他同学负责“指路”,说单词“boat”引导学生找到“boat”。看哪一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boat,boat就归哪个组所有。这样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语言时间提供了空间。
(2)在课外作业中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空间。在课外作业中我主要是通过:①英语调查。例如,在学习了《My day》后,我让学生完成“My day”的调查,调调查后的结果,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进行手抄报的汇报和评比活动。②贴画写话。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或者某个小故事以贴画写话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对此进行汇报,评选出优秀作品。③英语手抄报。将自己喜欢的英语故事,英语新闻,英语笑话等等英语内容制作成手抄报,每次任务完成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拓宽了学生语言实践的空间,为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帮助。
英语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养成的,实际上它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