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导向的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探讨

作者: 杨波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方法的应用以及施工测量技术的掌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实践能力薄弱。任务导向教学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笔者现就基于任务导向的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予以探讨。

一、任务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任务导向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主动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这一方法尤其契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每个测量项目都可以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这为任务导向教学提供了天然的实施条件。通过设计合理的任务序列,学生能够在模拟或真实的测量工作环境中,逐步掌握从简单到复杂的各项测量技能,同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多重价值。首先,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比于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即时的成就感,这种正向反馈会强化学习行为。其次,任务导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个完整的测量任务往往需要学生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同时锻炼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软技能。再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会根据实际需要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种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知识留存率更高。最后,任务导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通过处理测量任务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学生逐渐形成从工程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思维方式对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任务导向教学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实施策略

实施任务导向教学需要系统设计任务体系,确保任务既能覆盖课程目标,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可以按照"基础技能任务—综合应用任务—创新拓展任务"三个层次构建任务序列。基础技能任务主要针对单一测量技能的掌握,如水准仪的使用、钢尺量距等;综合应用任务则需要学生整合多项技能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如场地平整测量、建筑定位测量等;创新拓展任务则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工程情境中创造性地应用测量知识,如优化测量方案、处理特殊测量问题等。以"四等水准测量"教学为例,可以设计如下任务序列:首先设置"校园内两点高差测定"的基础任务,让学生掌握水准仪的基本操作和水准测量的原理;然后设计"校园环形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综合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从选点、观测到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最后可以安排"校园地形变化监测"的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多期水准测量数据,评估地面沉降情况。这种递进式的任务设计既保证了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又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和创新的空间。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任务协调者。在学生执行任务前,教师需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和安全指导;任务进行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但不过度干预;任务完成后,教师需组织有效的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特别重要的是,评价应注重过程而非仅看结果,对学生在任务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给予充分认可。

三、典型教学任务设计与实施案例

"民用建筑定位测量"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施工测量的关键环节。基于任务导向理念,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的建筑定位测量任务,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完成一栋虚拟建筑物的平面定位。任务开始前,教师提供虚拟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和校园控制点坐标,学生需要根据这些资料制定测量方案,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方法。这一任务涵盖了全站仪坐标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等多重技能,同时考验学生的测量方案设计能力。在任务实施阶段,学生分组工作,每组4-5人。首先进行任务分析和方案讨论,确定采用极坐标法还是交会法进行定位;然后进行仪器准备和现场踏勘,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站;接着进行实际测量作业,包括全站仪设站、后视定向、坐标测量等操作;最后进行数据检核和点位标定。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如通视障碍、仪器误差等。通过这一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建筑定位测量的技术要领,还深刻理解了测量工作对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各小组汇报测量方案和实施过程,分析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讨论误差来源和控制措施。这种基于真实任务的学习体验远比单纯的仪器操作训练更有教育价值。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地形图测绘"任务设计。传统教学往往将这一内容分割为多个孤立的知识点讲授,而任务导向教学则可以设计一个完整的校园局部地形测绘项目。任务要求各小组完成指定区域的地形测量和成图工作,包括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数据整理和图纸绘制等完整流程。学生在任务中需要自主决定采用何种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极坐标法或GPS-RTK法),如何布设控制网,如何提高测量效率等。这种综合性任务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测量技能和工程素养,培养其系统思维和项目管理能力。

总之,任务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通过设计贴近工程实际的任务,学生能够在“做中学”,不仅掌握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挑战。未来,学校应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并针对学生基础差异进行分层任务设计,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