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低浓度阿托品来帮忙
作者: 曹志杰
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法现状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眼视光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用于近视防控的方法主要有:改善照明环境、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等行为方法,佩戴角膜塑形镜、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离焦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周边离焦眼镜等光学方法,以及阿托品滴眼液等局部药物治疗方法。目前,低浓度阿托品(0.01%)滴眼液已被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并被认为是中长期控制近视的有效手段之一。
为何低浓度阿托品能防控近视
虽然低浓度阿托品已被用于控制近视,效果显著,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低浓度阿托品作用部位主要在视网膜和巩膜上,可能是通过拮抗巩膜成纤维细胞的M受体,影响巩膜细胞外基质合成,重塑巩膜,控制眼轴生长;也有可能是影响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或脉络膜血流,通过眼球生长的“外周信号”抑制近视进展。
低浓度阿托品的适用人群和禁忌证
适用人群:阿托品主要适用于6~18岁的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处于近视快速进展期,即每年近视度数增长≥0.50 D的真性近视患者,可与角膜塑形镜(OK镜)、离焦框架镜等光学手段联合使用,增强近视防控效果。
禁忌证:对阿托品过敏、闭角型青光眼或前房角狭窄(可能因瞳孔散大诱发眼压升高);患有严重干眼症、葡萄膜炎等眼部炎症疾病,以及癫痫、哮喘、心脏疾病(如心动过速)等对胆碱能抑制敏感的疾病。
低浓度阿托品防控近视效果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阿托品防控近视的效果可能略弱,因为遗传因素对近视进展的影响更大。
用药时机:近视初发(度数<200度)或眼轴增长早期开始使用,效果优于近视晚期。
用眼习惯:若持续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如每天近距离用眼>4小时且缺乏户外活动),可能抵消部分药物作用。
依从性:每晚坚持用药比偶尔使用效果更稳定。
低浓度阿托品的不良反应
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时,儿童青少年眼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瞳孔散大、调节力和近视力下降、畏光、眼干等,但症状轻微、发生率较低,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逐渐耐受。
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1周时,有些患者泪液分泌减少,可能与阿托品抑制副交感神经,导致泪腺分泌明显下降有关;随后1个月左右泪液分泌恢复正常,6个月内没有出现干眼及影响眼表等情况,可能与神经负反馈使乙酰胆碱反射性的代偿增加有关。
正确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为了确保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安全性,使用前医生应通过专业眼科检查评估眼部条件,包括基础视力及验光检查、眼压测量、眼轴长度测量、眼底检查、调节功能评估、过敏史及全身状况问诊等,排除禁忌证。
用药前医生会对儿童青少年和家长进行宣教,解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应用目的、效果、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并告知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在应用过程中仍应进行屈光矫正,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并定期复查。如发生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就医。
初始用药1个月内复查眼压、视力及调节功能;后续每3~6个月复查一次眼轴、眼底及屈光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医生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治疗时,应按照医嘱规范用药,不可擅自更改使用剂量和频率,以免损伤眼表。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使用方法:常规使用每天一次,建议睡前使用,滴眼前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避免污染药液;儿童青少年平躺在床上,自己或家长用食指轻拉下眼睑,形成“小口袋”;将药瓶悬空于眼睛上方(避免接触睫毛或皮肤),滴入1滴至结膜囊内;滴眼后闭眼1~2分钟,用食指轻压内眼角(鼻泪管处)约1分钟,促进其充分吸收。此外,若需使用其他滴眼液,需间隔5~10分钟。
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视近困难、畏光、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对于轻度不良反应,如畏光、近视力下降或者用药后刺激性反应,儿童青少年若能耐受,可暂时观察;若不能耐受,可给予对症处理,如畏光可戴遮阳帽、变色眼镜缓解,视近物不清晰可通过调节功能训练缓解。如果对症处理方式无法缓解眼部不适,应做停药处理。如出现过敏反应,则应立即停药,一般停药24 小时后症状减轻,停药1周后可恢复,局部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加速恢复速度。
青少年防控近视: 阿托品并非唯一,综合措施更重要
目前,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应用中有一定的有效性,但需结合其他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近视进展。
优化用眼环境: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护眼灯,确保光线均匀分布在阅读区域,避免在过暗或过亮的环境内用眼。
户外活动:适当运动可以促进眼部微循环,改善眼部营养供给和代谢废物排出。同时,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利用自然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促进眼睛健康,减缓近视进程。
合理选择矫正方式:目前用于矫正近视的方法主要有光学矫正、药物控制和手术矫正等,每种矫正方式都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各有利弊,家长应多了解,选择对孩子有效且伤害小的矫正方式。
结语
面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应合理利用光学器械及药物矫正方法,并优化用眼环境、调整行为习惯,助力儿童青少年拥有清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