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

作者: 薛梅玲

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0

说到高血压患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老年人,但现实生活中,高血压正悄然向年轻群体蔓延,青少年也面临患病风险。这种趋势与当代青少年生活方式、学业压力等密切相关。因此,青少年、家长、学校及社会都需提高警惕,充分认识青少年高血压的风险并积极预防。

青少年高血压的原因

1.遗传易感性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或直系亲属有高血压病史,青少年患病的风险会增高。

2.不健康的饮食模式

高盐(钠)饮食:青少年过多摄入重口味加工零食(薯片、辣条、方便面)、快餐、腌制食品、含盐酱料等钠含量较高的食物,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含量增加,通过钠- 钙交换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血管平滑肌收缩,进而引发高血压。

高糖高脂饮食:过量摄入含糖饮料、甜点、油炸食品、高脂红肉,易致热量过剩、肥胖和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间接或直接促升血压。

蔬果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新鲜蔬果富含钾、镁、钙和纤维,可以对抗钠升压、维护血管健康,但青少年往往摄入不足。

久坐身体活动不足:青少年长时间伏案学习或娱乐,运动不足,能量消耗减少,代谢减慢,体重增加,血管弹性下降,不利血压控制。

超重与肥胖:肥胖(尤其腹部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的关键独立风险因素。体内脂肪过多易引发炎症反应、体内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兴奋等,最终升高血压。

3.吸烟与饮酒

吸烟(含二手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心脏和肾上腺,导致心率加快、血压短暂升高。长期吸烟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使血压持续升高难控。青少年尝试吸烟或暴露二手烟危害巨大。

饮酒:酒精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青少年身体未成熟,代谢酒精能力弱,饮酒危害更大,应严格禁止。

4.睡眠不足与作息紊乱

学业压力、电子娱乐导致睡眠时间不足。长期睡眠不足扰乱神经内分泌平衡,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激素分泌,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5.精神压力与情绪困扰

学业竞争、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引发青少年长期紧张、焦虑、抑郁,会使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青少年高血压的症状表现

青少年高血压具有隐匿性和症状不典型性。有一部分患者早期甚至中期无自觉症状。当血压升高或波动较大时,青少年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认为是疲劳、压力或感冒,表现为:

头部不适:头晕、头痛(后脑勺或太阳穴胀痛)、头重脚轻。

感官异常:视物模糊、眼前发黑、耳鸣。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白天精神萎靡。

心血管相关:心慌、心悸、轻微活动后胸闷气喘、胸部压迫感。

其他: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偶见反复鼻出血;少数有手指/脚趾麻木感。

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青少年高血压的基石,需要青少年、家长、学校共同努力。

1.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严格控盐(钠):每日<5g盐。家庭使用定量盐勺;减少高钠调味品;少吃加工食品;选低钠零食;外食要求少盐;培养清淡口味。家长主导健康烹饪。

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果(绿叶菜、瓜茄类、香蕉、橙子等)、薯类、豆类。

保证膳食纤维:全谷物、杂豆、蔬果。

优化脂肪结构:减少摄入饱和/反式脂肪(肥肉、油炸、糕点),选择健康脂肪(植物油、坚果适量、深海鱼)。

适量优质蛋白:以鱼、禽、低脂奶、大豆制品、蛋类为主,减少摄入红肉。

限制高糖饮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限制甜点、糖果等高糖食物。

2.坚持规律活动

每周运动≥5天,每天≥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慢跑、骑车、游泳、跳绳、球类、舞蹈等)。每周2~3次抗阻运动(俯卧撑、深蹲、弹力带等)。注意运动安全。

3.维持健康体重

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少吃多动,管住嘴、迈开腿。力求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健康范围内(参考18.5~23.9kg/m2,需结合年龄性别表);腰围男<90cm,女<85cm。

4.戒烟禁酒

认识到烟草的危害并拒绝吸烟,尽量避免二手烟环境;坚决拒绝饮酒。家长应戒烟或不在孩子面前吸烟,不提供酒精饮料,并明确告知孩子烟酒对于身体的危害。

5.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

晚上11点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每天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营造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睡前可温水泡脚、阅读、轻柔拉伸、冥想/深呼吸放松来辅助睡眠;睡前避免刺激性活动,如剧烈运动、与人争论、大量进食及饮水、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和食物等。

6.学会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

识别压力信号如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并及时正确处理,如沟通倾诉;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音乐、运动等;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保持积极心态。家长应多倾听少指责,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

7.重视定期血压监测与健康体检

青少年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有家族史、肥胖、不良习惯、情绪问题、代谢异常等,应增加检测频率(每3~6个月一次或遵医嘱);家长应学习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定期监测并记录孩子血压情况,了解正常血压值及青少年血压变化;定期全面体检,包括身高、体重、BMI、腰围、血脂、血糖等。

高血压正日益威胁青少年健康。预防高血压,应从青少年抓起,早知早防。通过青少年努力、家庭支持、学校促进及社会关注,可为年轻一代筑起抵御高血压的牢固防线,助力他们以健康体魄追逐梦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