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儿童如何合理膳食,应对肥胖问题
作者: 李存娇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儿童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加之学习压力和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影响。因此,应积极防控儿童肥胖,通过科学饮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肥胖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什么是肥胖
肥胖分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95%以上的儿童肥胖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遗传、内分泌、精神等疾病,因机体摄入热量超过消耗热量,导致内脏和皮下脂肪储蓄过多,是一种因营养过剩、脂肪积累过度引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学龄期儿童可使用体质指数(BMI)界定,即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但评估结果需结合年龄和性别进行判定。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纯BMI 数值无法直接反映肥胖程度,必须比对年龄和性别的BMI百分位曲线,避免误判。
儿童可参照中国卫健委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的数据,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的第85 ~ 95 百分位数为超重;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肥胖的原因
不良饮食习惯:摄入过多油炸食品、零食、饮料等高热量食物,或者暴饮暴食,有吃宵夜的习惯,较少摄入蔬菜、水果、谷物等高纤维食品,均有可能导致肥胖。
缺乏运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时间较长,导致活动量减少,可能引发肥胖。
缺乏睡眠:睡眠不足是引发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
遗传因素: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体型较为肥胖,其子女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肥胖概率可能提高。
肥胖的危害
心血管系统:肥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加速血管硬化,增加成年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呼吸系统:肥胖可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是哮喘的高危因素;睡眠中易出现打鼾、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情况,降低睡眠质量。
内分泌生殖系统:肥胖可诱发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异常,增加成年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肥胖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如女孩出现月经紊乱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影响未来的生育功能;脂肪堆积可能影响男孩外生殖器的发育。
肌肉骨骼系统:肥胖儿童体重较大,下肢肌肉和骨骼的负重增加,易导致骨骼疲劳、微损伤积累,进而增加骨折风险。
心理问题:肥胖儿童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可以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如何合理膳食预防或改善肥胖
1.规范饮食
儿童应规范饮食行为,三餐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重视早餐的重要性,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调整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通过调整进食顺序,可以避免儿童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
家长应学会识别“红、黄、绿灯食品”。“红灯食品”包括甜甜圈、奶油蛋糕、奶茶、碳酸饮料、冰激凌,以及油炸洋葱圈、薯条、鸡米花、炸酥肉、炸藕合。长期摄入这些高糖、高脂、低纤维的食物,易致热量摄入远超身体所需,导致剩余热量转化为脂肪,从而引起肥胖。“黄灯食品”含人体所需要的的营养物质,包括精细加工的白面馒头、大米,水饺、包子;淀粉含量较多的蔬菜类,如土豆、芋头、山药;水果包括香蕉、榴莲、西瓜;肉类包括牛排、猪排骨。黄灯食物可适量进食。“绿灯食品”营养丰富、热量较低,包括杂粮米饭、杂粮馒头、大部分绿色蔬菜,以及瘦肉、鸡蛋、鱼虾等。
2.平衡膳食
以8~11岁儿童为例,可以用膳食算盘规范每天的膳食。膳食算盘是根据平衡膳食原则,将每天摄入各类食物的分量转化为算盘图形。膳食算盘的第1层是谷薯类,每天5~6份,每份谷物约50g,做熟后1份米饭约110g;每份薯类约80g。第2层是蔬菜类,每天4~5份。每份蔬菜生重约100g,每日可摄入约1斤蔬菜。第3层为水果类,每天3~4份,每份水果约100g,约半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第4层肉蛋类,每天2~3份,每份约50g的肉类,如果不喜欢吃肉,其中1~2份可以用1个鸡蛋或50g鱼虾代替。第5层为大豆奶类,每天2~3份,约合1份300ml的牛奶和400ml豆浆。第6层是油盐类,保持少油(每日20~25g)、少盐(每日<5g)的清淡饮食。
针对肥胖儿童,需循序渐进调整饮食量,逐渐减少能量摄入,以不影响生长发育,健康减重为目的。
3.良好的生活习惯
建议6~12岁的儿童每天保持9~12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家长应为儿童营造安静、黑暗、温湿度适宜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其快速入睡。饮水有助于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其喜欢的杯子,增加喝水兴趣;严格控制含糖饮料摄入量;运动后、炎热天气或长时间在空调房内,需增加饮水量,维持身体水分平衡。家长应控制孩子看电视、使用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时间,每天累计时间不超过2小时;睡前2小时内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以减少屏幕蓝光对睡眠的影响。儿童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增强心肺功能。同时,适当增加力量训练,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哑铃训练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儿童运动需循序渐进,从散步、慢走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及运动时间,最后达到相应年龄的推荐运动量。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姿势要规范,谨防运动损伤。
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儿童肥胖问题,积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科学饮食习惯,并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助力儿童远离肥胖困扰,健康成长,拥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