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挫折心理调适与就业意志力的培养
作者: 谢明琦 江秀玲 陈慧
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需求的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备受关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因专业要求高、课程繁重等因素,常面临较大压力,容易出现挫败心理。如果挫折心理长期得不到合理疏导,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业生活和未来就业发展。因此,学校对学生开展挫折心理调适与就业意志力培养尤为重要。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挫折情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念,并给予科学、及时的心理教育和指导。此外,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如建立心理咨询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建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共同应对挫折。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心理调适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护生,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授帽仪式、护理技能挑战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高职护生不仅能够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还能在心理调适、团队协作、职业规划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化人生职业教育,培育就业意志力
学校应从开学第一课起强化高职护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自信心塑造和自律意识培养,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职业观念,理解职业发展长远规划,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持续的学习和成长态度。例如,学校制定融合职业精神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并实施渗透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日常教学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意志力。此外,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成功校友或企业代表分享就业经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护理行业发展前景、职业路径与核心能力,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通过召开“人生职业规划”为主题的班会渗透职业精神,角色扮演模拟职场环境和就业面试情景,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应变能力。学校还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纠正学生就业不良心态,鼓励先就业再择业。
结语
心理健康是社会主义职业人才的必备条件,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业的整体素质。对于高职护生来说,在校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展最具有可塑性的时候,适当的挫折心理教育能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挫折心理调适,锻炼学生就业意志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