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数学校本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何英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包含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它不仅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更体现了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对教学的要求
1.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
培养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将培养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其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优化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因此,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现象以及科技发展相结合,设计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需采用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通过创设与数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4.强化过程评价,即时反馈与指导
评价体系需多元化和科学化,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重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通过即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的优势与不足,引导他们反思与调整学习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体系构建
1.注重课程内容,提升数学素养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实用性意味着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能够解决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前瞻性则要求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关注数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这样的课程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比如,通过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以“函数建模”学习为例,教师可创设城市交通流量预测的真实情境,学生需收集路口车流量数据,建立分段函数模型,分析高峰时段的变化规律。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模型构建、验证优化等过程,培养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习视野
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补充资料,确保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和在线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灵活性和便捷性。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4.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洞察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潜能,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且精准的反馈与指导。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