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樽的夏日宠爱

作者: 张舒扬

盛夏之际,比起38摄氏度高温蒸腾的东京和大阪,北海道的小城小樽更像是如沐初夏之光,葱郁而繁茂,炽热而非炙热。无论是中文译名“小樽”,还是日文名“おたる”,都给人一种被捧在掌心的甜蜜感,如日剧中的短发女主角一般,清爽不失可爱。我描绘过它那穿过发丝的风铃之音,那是我女儿喜欢的悬挂在满街路灯下的风吹过的铃;我讲述过它洗尽铅华后的复古之风,因为在20世纪,这里曾因港口的繁华而被称为东方华尔街;但更多的时候,它因浪漫而被铭记。

定格缤纷的夏日祭

二十几岁看过电影《情书》的那一批爱情至上、文艺至死的青年,每个人都曾写过一封情书,暗许此生一定要和最爱的人一起来看一半是海一半是雪的小樽。影片中被大雪覆盖的一条通往海边的窄窄坡道,早已烙印在我们心中,成为通往小樽的心路。那条路书写的小樽是不那么繁华的,甚至有些古朴老旧,两旁的房屋和任何一个渔村港口都没什么区别,但它却让人透过画面都能呼吸着白色世界的纯净。

小樽的夏日宠爱0
标题

多年后,我终于第一次来到小樽,当然,也是和我爱的人一起。站在那条路的尽头,却发现,眼前真实的小樽和电影里的小樽,竟没什么变化。它像是被定格在了某个时空瞬间,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它都不曾改变。这种感觉,在小樽风铃萦绕的街头也出现过,在小樽静静的运河边也出现了。

小樽的夏日宠爱1
标题
小樽的夏日宠爱2
标题

我们到小樽的时候,正好是夏日祭典开始的第一天。夏日祭典,古义上是在迎来酷暑之际祭祀神明,祈祷五谷丰登、生意兴隆、家庭和睦。现代意义就演变为夏日游园会、庙会、花火大会这些欢快的游行活动。在每个城市的地标附近,一条长长的游行队伍有花车上的太鼓表演,身着和服的男女老少边走边跳着古老的盂兰盆舞,游行路线两侧摆满了卖小吃和玩具的摊位。小樽的夏日祭自然是在运河边到港口的这条街上。

夏日祭典盛大的游行队伍在跨越运河的桥上通过,太鼓表演花车上,艺人很卖力地向观众展示技艺,红色鼓身与牛皮色鼓面,配上击鼓人黑色和服与红色头巾,鼓槌下落,寓意驱魔、迎神。随后的盂兰盆舞队伍多由当地社区的居民组成,和着简单而有些喧闹的音乐,程序化地比画着动作,只有一两个人全情投入地跳着,反而在队伍中格外扎眼。夏日祭典与花火大会早已成为日本盛夏的一种生活方式,不需大肆筹办,不需大喜大悲,更像是在城市中添加一些烟火气和浪漫的特许。

而小樽运河就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然后在太阳余晖慢慢消失之际亮起了河畔彩灯。运河的河床一侧的灯光亮起,把已暗淡下来的河流颜色圈出一个个淡绿的光晕。河岸老仓库旧址的灯光亮起,一栋土黄色、一栋粉色、一栋绿色,就这样把七彩之色拼接起来,然后统统倒映在河水中没有灯光的一侧。于是,站在桥头,我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黑色的天空中云朵依旧浓厚,没有光影的河水依旧昏暗,而在这一天一地的黑暗压顶中,河岸之上的缤纷城市与水平面下倒置的一模一样的光影世界,一下子让天地间温暖了起来,碰撞出极致的浪漫。

运河寄来一封情书

我回想电影里的运河,同一视角,只是不同季节。它的世界是白色的,把运河两岸裹上厚厚的银装。我的世界是缤纷的,但与之相隔二十载,河间情愫好像没发生一点变化。只是,镌刻着我们那段青春记忆的电影,随着女主演员的突然离世,怕是会被就此封存吧。

2024年冬,中山美穗在家中悄然离开,2025年5月20日,在中文里充满爱意的日子,电影《情书》在很多中国城市重映,这一年,《情书》年满三十载。一位著名影评人曾说,《情书》赋予了三重生命:同名的男女主角藤井树,长相酷似女藤井树的“替身”博子和藤井树们,以及目睹这一切,至今依然记忆着这一切的我们。因为我们都在影片中找到青涩初爱的共鸣:遗憾的、悲伤的,但却是纯净如雪的。日本著名编剧北川悦吏子在写给《情书》导演岩井俊二的信中说到,“过去就让它成为过去,明天是全新的一天——我觉得说这种话的人恐怕没有过去”。

是爱的纯真,还是爱的执念?多年后,还会有人如同我们一般,为了寻找一部关于青春电影的踪迹,来到小樽,站在运河前,傻傻地问着这个问题吗?

狐狸面具的日式浪漫

小樽夏日祭从运河畔一直延伸到海边,夜幕低垂,我们迎着游园结束回家的人群逆势而上。十字路口处,一个戴着卡通面具的女孩和男友牵着手过马路,我忍不住多看她几眼,才注意到,原来海边集市上除了烧烤摊、甜品摊、玩具摊,还有很多卖面具的小铺。

在那一排排眼花缭乱的缤纷假面中,一套粉蓝红黑各色的狐狸面具让我径直将手伸了过去。它好美啊!两条柳叶弯眉间有一朵盛开的莲花,尖峭的鼻子两翼伸出诱惑的曲线,腮红处流动的波纹随意勾勒出脸庞的轮廓。我最属意一副蒂芙尼蓝色狐狸面具,竟一时说不清是清纯还是鬼魅。

也许是入了夜海面稀释了城市的灯光,小樽开始变得魅惑起来,风铃街也收起冰清玉洁般的玲珑感,借着月光洒下一捧暧昧的金沙。巷子各处精心布置过的浪漫打卡地突然亮起了灯光,给人一种转角遇到爱的惊喜。一条小小的街面,五颜六色的日式油伞悬挂于半空中,伞面依次铺开遮挡住了星空,伞心处一盏暖暖的小灯把每把伞的图案点亮,人们抬头仰望时,便看见了各自心中的白月光。

我把狐狸面具斜挂在侧面发髻上,转头凝视。我的脸在左侧微笑,稻荷狐狸在右侧微笑。那张照片中,双面笑意的我们,点亮夜幕的日式浪漫,鬼魅浮生,让人不禁想起那个千古疑惑:狐狸精是来吓人的?还是来迷人的?

再见,地狱坡的倒影

小樽这座城,21点以后就彻底沉入寂静,所有餐馆都关门了,大街上自然也没什么人。我们本想找个地方去吃宵夜,结果一路遇到闭门羹。我想起一位专家讲过在莫斯科,大小餐馆酒吧21点以后都不允许卖酒,怕酒鬼们冻死在路边。这样的规定在小樽应该也适用,政府用这种方式催促大家在漫长的冬季早点回家。

小樽的夏日宠爱3
标题

宵夜的“尽头”是便利店,我们买了吃的喝的,走在回民宿的那条陡坡上,这次我终于知道它在小樽原来有个名字,叫“地狱坡”。一对情侣站在路中央,女孩拿手机对准坡面上倒映着的身影,记录下那一刻的朦胧。我们赶紧靠边站,以免背影扰乱了地面的浪漫。

小樽的夏日宠爱4
标题

民宿小院正对着小樽的入海口,我们在平台上荡着秋千喝着啤酒看海景。一艘大型游轮在零点时分突然出现在远处海平面上,像一栋漂浮的万家灯火,缓缓朝我们的民宿涌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迎接一艘巨轮进港,我兴奋地举着啤酒罐朝大船摇晃。

“欢迎来小樽,你会爱上它的!”

(责编:昭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