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娅·蔡尔德: “祝你有个好胃口”

作者: 郁子春

朱莉娅·蔡尔德: “祝你有个好胃口”0
朱莉娅·蔡尔德
(Julia Child)
朱莉娅·蔡尔德(1912-2004):美国著名厨师、作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著有《掌握法国菜的烹饪艺术》。1963年凭借电视节目《法国大厨》一炮而红,节目播出长达十年之久,获得了1966年的艾美奖。她影响和改变了美国的饮食文化,2003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一整条大大的多佛鳎鱼,煎成完美的金黄色,浸在黄油酱汁里,鱼身上星星点点撒着欧芹碎……鳎鱼肉鲜甜清淡,带着一丝海鲜味,和焦化的黄油酱汁出奇地融合……完美的滋味!”朱莉娅在《我的法兰西岁月》里如此说道。1948年,36岁的朱莉娅·蔡尔德,跟随外交官丈夫保罗从美国来到法国。前往巴黎的路上,途径鲁昂,两人按照《米其林指南》上的建议,在历史悠久的皇冠餐厅用餐。在那里,朱莉娅吃到第一顿完美的法餐。在日后的访谈和回忆录里,她一次次向人描述这一餐,尤其是这道法式黄油煎鳎鱼。此时的朱莉娅还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将会与法餐牢牢绑定在一起。

1912年8月,朱莉娅出生于美国加州的帕萨迪纳一个富裕家庭,她从小就爱吃,但对厨艺兴趣不大,她家有好几个厨子,做的都是典型的美国菜,肥肥的烤鸡,大块的牛排和羊腿,搭配土豆泥和奶油菠菜,量大管饱,但和精致的法餐扯不上半点关系。

晚熟的烹饪梦

朱莉娅是家中长女,从小到大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仅有的烦恼可能是长了个一米八八的大个子。大学毕业后,她去过纽约,想当小说家,但一直到30岁,除了几份短暂的工作和一些志愿者活动,她几乎毫无建树。

1941年底,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朱莉娅想参军当女兵,无奈身高太高了,她去了美国战时情报信息中心当打字员,又加入新成立的战略情报局(OSS),也就是中央情报局(CIA)的前身,之后被派往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

朱莉娅在锡兰临时搭建的军事办公室里,处理中缅印战区的高度机密文件,袭击随时会来。在锡兰,朱莉娅遇到了人生伴侣保罗·蔡尔德,认识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学者和专家。战争结束后,朱莉娅与保罗结婚,之后跟随他来到巴黎,37岁的朱莉娅,终于找到了毕生所爱——法餐烹饪。1949年10月4日,上午9点,朱莉娅走进了巴黎最有名的蓝带厨艺学院。一腔热情很快被泼了冷水,她被安排和两个从没下过厨的家庭主妇一起上课,学的东西太小儿科了,她去找女校长理论,反被讥讽,美国人哪里懂得做菜?朱莉娅多年后仍在回忆录里,诉说她和这位女校长的恩怨。经过争辩,她争取到了另一个有难度的专业课程,但需要和11个退伍老兵一起上课,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朱莉娅当然没有被吓倒,反而几天下来,她就和老兵们熟络了。

战后的蓝带学院设备简陋,物资短缺,但朱莉娅遇到了厨艺精湛的大师巴格纳德,这位年过70的大师能把任何一道繁复的法国菜,拆解成简单易懂的步骤。他教会朱莉娅永远不要嫌烦,哪怕是最简单的炒蛋,哪怕做了成千上万次,下厨时仍要报以最大的热情。

朱莉娅·蔡尔德: “祝你有个好胃口”1
1961年朱莉娅·蔡尔德和丈夫搬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欧文街,从1990年起,《法国大厨》的很多节目都是在她家中拍摄的,朱莉娅晚年将她的厨房捐献给了史密森尼博物馆,而她的锅碗瓢盆一直在加州展出,一直到2009年才到了史密森尼博物馆。

刻苦学习6个月,朱莉娅却在毕业考试上栽了跟头,不是因为考试题目太难,而是因为太简单。她能在12分钟内把一整只鸡开膛破肚,清洗剔骨并切块,却回答不出棕色高汤、法式蛋黄酱和焦糖布丁的做法——她花了太多时间钻研复杂的菜式,忘了翻翻学校宣传手册上最基本的菜谱。沮丧过后,巴格纳德为她争取了补考,让朱莉娅拿到毕业证书。那位蓝带学院的女校长肯定想不到,朱莉娅后来成了学院最有名的学员,连官网简介都要写上她的名字。

花7年写一本烹饪书

一道简单的水波蛋,该怎么做?朱莉娅的食谱会这么写:“准备4个60克的新鲜鸡蛋,用直径20-25厘米的锅,放5厘米深的水,一升水兑一大勺(15克)食醋,把水加热至微微沸腾。轻轻敲开一个鸡蛋的蛋壳,把蛋壳尽可能靠近水平面,把蛋倒入水中,立马用木勺将蛋白往蛋黄上拨2-3秒,保持水温,以同样方式处理剩下的蛋。4分钟后,捞出第一颗蛋,用手指测试熟度,看蛋白是否凝结,蛋黄是否是软的,要是没问题,就把蛋放入冷水中,洗去食醋……”以上描述只是节选,书里水波蛋的做法足足有两大页,而这仅仅是524道食谱中的一道。试想一下,每一道菜都要精确至此,背后得花多少工夫?这本《掌握法国菜的烹饪艺术》,朱莉娅写了7年。

事情要从1952年8月说起,朱莉娅的两个法国好友找她翻译并改写她们的法餐食谱书。朱莉娅读了原稿,发现她们犯了多数烹饪书作者的错误——该简单的地方写得太复杂,需要详细写清楚的地方又过于含糊,她一个学过法餐的人,严格照着书里的步骤都做不出食谱上的菜,别人岂不更加云里雾里?朱莉娅直言不讳地指出,整本书必须重写!

朱莉娅迫不及待要大展拳脚,写一本面向新手的专业食谱,不仅讲清楚“怎么做”,还要讲清楚“为什么”。她要证明,法餐一点儿不神秘,只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确的步骤,人人都能学会。

朱莉娅很激动,计划3人用6个月完成这本书——她远远低估了写书的难度。一方面,因为保罗的工作调动,朱莉娅辗转于马赛、波恩、华盛顿和奥斯陆等地,只能靠写信和两位友人讨论写书进度。另一方面,她精益求精,每道菜既要万无一失,又要足够地道,有时候一道卷心菜汤就得耗上一整天。

7年间,一个朋友耐不住烦琐,渐渐退出创作核心,另一位和朱莉娅的烹饪理念并不相同。但是1958年2月,朱莉娅终于把厚达800页的巨作,交给了霍顿·米夫林出版社,朱莉娅告诉对方,她设想的是一整套丛书,每两年出版一本,这800页仅是其中的“酱汁”和“家禽”两部分。出版社当然没有通过这个疯狂计划,他们要的是一本能让美国主妇轻易上手的小书,最好25个单词就能讲完红酒烩鸡的做法。朱莉娅有点失望,家庭主妇根本不是她的理想读者,但她还是妥协了,花了一年半精简食谱的数量和长度,加入沙拉和甜品,但这仍然是一本会“吓退”家庭主妇的大部头。朱莉娅再次被出版社拒绝。

朱莉娅几乎陷入了绝望。此时强大的人脉又一次拯救了她,克诺夫出版社看出了书稿的潜力,战后的美国人对美食的热情正在与日俱增,推出一本法餐烹饪书再适合不过。经过一年半的编辑,这本名为《掌握法国菜的烹饪艺术》的巨作终于在1961年10月出版,这本书赢得了纽约美食圈一致盛赞,《纽约时报》称其为“里程碑式”的法餐烹饪书。

几乎整个美国的观众都爱上了朱莉娅。纽约、旧金山、费城、华盛顿等各大城市也开始播放《法国大厨》,这档节目拍了十季,一共206集。

这时的朱莉娅49岁,一个属于她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一代电视名厨

直到1961年,朱莉娅的烹饪书出版,她家里还没有电视机,对电视节目更是一无所知。尽管如此,1962年夏天,朱莉娅还是在波士顿公共电视台(WGBH)录了3期《法国大厨》的试播集:煎蛋饼、红酒烩鸡和舒芙蕾。

朱莉娅·蔡尔德: “祝你有个好胃口”2
朱莉娅在烹饪节目的精彩表现令她成为美国电视界的传奇,一系列以她为原型的电影和电视剧相继大热,其中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朱莉与朱莉娅》尤为人所熟知。

三集试播集反响非常好。1963年1月,《法国大厨》正式录制。当时电视台的预算和技术都有限,录节目只能一遍过,过后也无法剪辑,所以拍摄前朱莉娅必须做足功课,28分钟的节目要花她19个小时准备。朱莉娅把食谱拆成一段段,在家里一遍遍演练,让保罗给每个步骤计时。她继承了巴格纳德老师的耐心,从学厨到写烹饪书,再到做节目,她比任何人都懂得“认真”二字。

朱莉娅的讲解专业细致,容易犯错的地方,她会着重提醒,不重要的地方一句带过,不时讲几句俏皮话,再来几个法语词,配上她高亢热情的声音,半小时的节目妙趣横生。节目尾声,她端着做好的成品走到餐桌边,教大家如何用餐,最后以她标准性的结束语收场——“Bon Appétit”(祝你有个好胃口)。

朱莉娅身上也有矛盾的一面。她走红后成了许多家庭主妇的偶像,但她本人并不喜欢她们。从蓝带学院时期,朱莉娅就嫌家庭主妇没有钻研精神,不肯在烹饪上下功夫。写烹饪书时,她为家庭主妇吃尽苦头,她在电视上走红靠的又是家庭主妇——可她从未把她们当作目标受众,她坚持《法国大厨》要在夜晚的黄金时段播出,因为会有更多男性观众。

传记作者劳拉·夏皮罗认为,朱莉娅在法国学厨遇到了两大障碍,她是美国人,又是女人,可惜这段经历没能把她转化成一个女权主义者。用今天苛刻的眼光看,朱莉娅满足于刻板的性别分工,渴望男性权威的认可……

(责编:常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