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装抗日从这里开始

作者: 朱晓航

这里,是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声枪响划破长空的地方。齐齐哈尔,这座被称为“鹤城”的北方古城,镌刻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血色印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炮口直指黑龙江,欲吞尽东北全境,而嫩江桥,就是“口子”。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将军率领将士们在嫩江桥正式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嫩江桥上的枪声,打破了日军“3日拿下黑龙江”的妄想。当年的《滨江时报》曾这样写道:“嫩江河畔的赤血,都是我们中国血性男儿的瑰宝;江桥上面枕尸遍野,他们都唱着为国而死的挽歌。”

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述马占山将军和抗日将士们的故事。他们在装备简陋、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凭借着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有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有的战士将手榴弹绑在身上滚进坦克群。如今,嫩水江畔,石碑肃立,湍急的江水冲刷着堤岸,老江桥仅存的桥墩遗址已淹没在水下,无声诉说着九十多年前的硝烟与过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桥抗战纪念馆经过不断修缮,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会有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和游客,在这里缅怀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除了江桥抗战纪念馆,齐齐哈尔市博物馆也是了解这座城市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窗口,馆内陈列着大量抗日战士们曾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记录着日军暴行的影像资料。记得第一次参观时,一张老照片深深触动了我。照片中,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眼神中是无尽的绝望,这是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痛的真实写照。

齐齐哈尔的红色记忆,不仅存在于这些纪念场所,更融入了城市的血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鹤城儿女。在成长过程中,我经常能听到身边的长辈讲述他们的父辈在抗战时期的经历,他们有的参加地下工作冒死传递情报,有的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支援前线。这些事迹让我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珍惜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安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青年的肩膀,既要扛起父辈的理想,也要托举民族复兴的希望。让我们以江桥的烽火为灯,以先烈的精神为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贡献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科大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