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在铭记传承中奔向伟大复兴 山河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4年抗战的血与火,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熔铸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弘扬伟大抗...
新闻眼 | 夏日倾城 1898年,中东铁路的铁轨铺展至松花江畔,来自欧洲各国的侨民大量迁入,欧亚文明在此交汇。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不过百余年光阴。 特殊的历史机遇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汇聚了民族历史文化的灿烂...
青年理论学习 | 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
青年理论学习 |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 2025年6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举行新闻发布会。2025年9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
青年理论学习 | 党的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 “我们党肩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
青年汇 | 考后经济:青春释放的消费协奏曲 青年者,国家之魂。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青年读者,为奋斗者铺路,为年轻人鼓劲,持续宣传普及新知识、新见解,《新青年》编辑部精心策划推出“新知‘青’播客”版块。选取广大青年读者感兴趣、想知道、用得上的新知识、新概念,由辛晓青、董新智两位主播与大家...
青年汇 | 团情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在龙江青年和青年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2025年7月2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十项安排 2025年9月3日上午,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习近平总书记将发表重要讲话。9月3日中午,在北京举行招待会,习...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杨靖宇的大衫和褥子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玻璃展柜里,一件毛哔叽面料的大衫和一条棉麻纤维质地的褥子早已褪色成灰白。那些被风雪啃噬的破洞、被烽火灼穿的焦痕,在暖黄灯光下像一道道凝固的伤疤。九十多年前,这两件文物曾两次被送进当铺,用以换取杨靖宇赶往南满领导革命工作的路...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李兆麟将军青少年时使用过的书箱门板 刻刀为笔 松木里藏下锋芒 勾画深处 隐隐有林涛与号角的嘶鸣 字迹从木纹里跃出 化作密营深处跃动的篝火 这两块门板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李兆麟将军青少年时使用过的书箱门板。书箱门板横28厘米,纵21厘米,分别刻着“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字迹...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时的电车 电车在铁轨上烙下不屈的抗争 所有沉默的螺钉 都是待醒的士兵 当汽笛呜咽成一声愤怒的嘶吼 往日柔顺的扶手 都长出尖锐的棱角 1933年4月2日,哈尔滨街头,人声鼎沸,各式商贩挑着担子游走在人群中。天空被电车线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何图案,由哈尔滨...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冷云用过的的图画教材 她喜欢教学生画向日葵 她说,向日葵始终朝向太阳的方向 她还喜欢画北方挺拔的树 她说,那像无声的抗争 透过泛黄的纸页 播撒出爱国的火种 图中的《水彩画》和《学生蜡笔画范本》,是抗联第五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秘密抗日工作...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冰雪之下,是永不冻结的热血 编者按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共青团黑龙江省委与奋斗杂志社合作推出“家乡红色故事我来讲”专题,这组由黑龙江省内高校学子倾情讲述的家乡红色故事,以青春视角再现黑土地往昔的抗战烽烟。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沉...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当松花江经久不息的涛声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寂静无声交织回响,那段民族苦难的记忆便浮现眼前。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这里原是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驻地。进入陈列馆的那一刻,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展...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中国武装抗日从这里开始 这里,是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声枪响划破长空的地方。齐齐哈尔,这座被称为“鹤城”的北方古城,镌刻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血色印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炮口直指黑龙江,欲吞尽东北全境,而嫩江桥,就是“口子”。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将军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故乡那条英雄的河 这个假期,我回到林口县老家,清风裹挟着故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在乌斯浑河畔,我久久伫立,向奔流的河水致敬,向长眠于此的八位年轻女杰不朽的英魂致敬。 走进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我的脚步不自觉地放轻,唯恐惊扰了这凝重的岁月。玻璃展柜中一件褪色至灰白的...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白马石下忆英魂 在绥棱县四海店镇张家湾林场西约1千米处,有一块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石头——白马石。它是东北抗联西征会师的见证者,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绥棱人,白马石的故事从小便萦绕在我的耳畔。随着年龄增长,每一次探访,...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子弹壳中的烽火硝烟 在依安县依安镇红色文化教育展馆的展柜中,一枚布满锈痕的子弹壳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这是当年抗联战士在依安境内突围时遗留的物件,弹壳缝隙里嵌着的黑土仿佛还留存着当年的温度。作为在依安长大的“95后”,这枚子弹壳像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我与家乡红色历...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宝清的烽火与新生 站在十二烈士山的山脊上,脚下的每一寸黑土,都浸透着两种气息:一种是稻米的清香,另一种是岁月沉淀的硝烟味道。这里是宝清,黑龙江省东部的“北大荒明珠”,不仅是年产50亿斤粮食的“天下粮仓”,更是镌刻着抗联忠魂的红色热土。 “十二烈士山”这个名字...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以青春之名 致敬尚志英魂 脚下的黑土地广袤而厚重,它孕育了我的家乡——尚志市。这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城市,更是一座传承着红色精神的丰碑。这座城市的名字,源自一位令人敬仰的抗日英雄——赵尚志。作为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赵尚志的故事早已融入我的血脉。 赵尚志...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虎头要塞风云录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边境城市——虎林市。在虎林市有一个名为“虎头”的镇,可以说是家乡最著名的旅游景点。群山之中蜿蜒着一条乌苏里江,它从这里向北流至抚远最东端,在境外与黑龙江合流,最终流入太平洋,虎头镇是它的起点。乌苏里江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小城的历史见证 在祖国的东北端,坐落着一座如璞玉般美好的边陲城市——东宁。这片占地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着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群,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宁人,我从小就常听长辈们提及东宁要塞,只不过那时在我眼里,它...
聚焦 | 十大领域工作推动黑龙江省青年发展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施以来,黑龙江省持续加大青年事业投入,逐步建立完善促进青年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青年发展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创业就业环境等不断优化。 黑龙江省通过十大领域工作的系统推进,构建了覆盖青年...
聚焦 | 黑龙江17条举措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二)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全力支持提升就业能力 ...
聚焦 | 录取通知书邀你共赴一场青春之约 又到金榜题名时,录取通知书承载着青春的梦想与希望,跨越山海,奔赴而来。作为送给新生的“青春请柬”,2025年“全新版”录取通知书会有哪些创意与巧思? 一盏书灯照亮莘莘学子前行路 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礼盒里有一盏书灯,书灯的一面是毛泽东同...
聚焦 | 哈尔滨的城市记忆 大家都说,把东北人放在30多度的气温里,不亚于把企鹅扔在赤道上。虽然这样表达略有夸张,但逐年升高的气温也的确让人难以招架。对于这不请自来的“热情”,哈尔滨人有独特的降温妙招。一杯冰啤下去,瞬间浇灭高温带来的火气,也燃起了大家对每年哈尔滨国际...
党旗下的新青年 | 于冰:在冰城种出文化的常青藤 于冰,1983年出生,哈尔滨人。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创意设计中心负责人,松光里书店创始人,兼任黑龙江省妇联副主席。2025年4月,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2025年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巾帼标兵)”称号。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火炬手。运营“冰姐扒...
惟系列 | 招牌会唱歌 走出地铁站,抬头便看见街对面有家面馆叫“董小姐”。我猜老板娘也是一位“有故事的女同学”吧!望着那招牌,我仿佛听到它在哼唱民谣,唱了一首歌的时间。 招牌也会唱歌,只要留心便能听到。于是,再经过街角那家艾蜜莉面包房,我“听”到回春丹乐队在唱:“...
惟系列 | 树与印章 旅居澳大利亚多年,作家田玮东已养成一种随时随地留意植物的习惯。他将日常了解身边花草树木的点滴经历和心灵感悟记录下来,汇集成散文集《走近一棵树》。 田玮东将九十多株树栽种在白纸“田”上,把诗意和远方带给读者;插画家姜米粒手绘的水彩插图,以兼具...
惟系列 | 想起火龙果 哈尔滨的夏天,有时说热立即就能达到35摄氏度以上,天热心躁,不知道吃什么好。上朋友圈里看看,一个姐妹的午饭是火龙果酸奶。不错啊,正好今早买了水果,可以做一份用料丰富的水果酸奶碗。 火龙果切块、香蕉切段、桃子切块,在表面撒了几粒盐,最后浇上酸...
心灵驿站 | 龙江“植保人”的守望 在黑龙江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的守护者,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辛勤的“植物医生”,他们被称作“植保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每一寸土地,每一株庄稼,为粮食安全筑起坚实的防线。 植保站,就像是一个精密的“健康监测中...
心灵驿站 | 探寻千年前的智慧之光 盛夏时节,哪怕地处北国“冰城”,也难避炎热。 一个燥热的周末,我盯着风扇那仿佛不知疲倦的扇叶出了神,莫名想到雍正皇帝发明的需人工操作的“拉绳式风扇”,再对比如今的智能风扇、空调等,不禁感叹科技发展得如此之快。 这让我回忆起一本买了很久但一直...
心灵驿站 | 养花 父亲爱花,爱养花。我小的时候家里院子虽然不大,父亲还是开了两个小花池。母亲极爱整洁,本来就小的院子被两个花池占去了大半当然不是很高兴,母亲说,“种些菜吧”。父亲当然知道种菜比种花儿要实惠得多,但是父亲怀着小心思,同时撒上了菜籽儿和花籽儿。 ...
心灵驿站 | 蝉鸣槐花枝 “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这是《红楼梦》中夏日午后的几句描写。十几岁时,我倚在院子里槐树下的老藤椅上读《红楼梦》,也是这样的午后,这般情景。 微微地一阵凉风拂来,一大蓬翠青的槐花叶闪着银亮的光芒悠悠摇曳。枝叶间聒噪的蝉...
青年说 | 避坑!旅行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暑假来临,朋友圈又被旅行大片刷屏了!但当你兴致勃勃地规划行程时,是否想过可能踩中这些法律陷阱?小王刚在云南被旅行社“割韭菜”,小张遭遇导游强制购物,小赵的网红海岛游直接变成“买家秀”现场……别慌!法律就是你背包里最刚的“避坑神器”! 案例一...
青年说 | 不止“站”与“坐” 仪态,泛指人们身体平时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姿势,被视为身体的第二语言。一个品行端正、富有涵养的人,其仪态应是得体、优雅的。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常通过仪态去反馈社交信息,如积极或消极,并通过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向他人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 站姿:立如松...
青年说 | 住在心底的“LABUBU” 听说,LABUBU火了? 作为今年现象级IP的新晋代表,LABUBU火爆“出圈”的阵势让人措手不及。说实话,这个LABUBU,嗯,有点别致。LABUBU是一只玩偶。作为玩偶,LABUBU的样子可不属于“可爱乖巧”那一挂的。它眼睛瞪得像铜铃,...
好书推荐 | 青年理论读本推荐(三十) 《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南京艺术学院秦翼教授和张丹副教授倾力撰写的《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这部著作以抗战题...
好书推荐 | 每月有好书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作者:董保存 春风文艺出版社火红的战旗是展现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光辉形象的重要载体。本书以“铁军”“大渡河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等30余支功勋部队战史为主线,通过井冈山斗争、长征等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场景的历史还原...
好书推荐 | 钢铁卫士 安颜博,1981年出生,国家二级美术师,哈尔滨画院专职画家。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连环画艺委会主任,黑龙江省文联援疆援藏工作队队员,哈尔滨商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