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领域工作推动黑龙江省青年发展
作者: 清吉义《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施以来,黑龙江省持续加大青年事业投入,逐步建立完善促进青年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青年发展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创业就业环境等不断优化。
黑龙江省通过十大领域工作的系统推进,构建了覆盖青年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尤其在思想引领、就业创业、基层治理等领域成效显著。
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黑龙江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构建“青马工程”“领航计划”等培育体系,累计培育青马学员12.7万人次,主题教育覆盖率达99.9%。《听懂共产党》等34部理论宣传作品实现全网播放240万次,强化青年理论武装。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活动,覆盖青少年累计6000万人次,出版《黑龙江红色经典故事》作为中小学红色教材。网络思想引领上,打造粉丝超1100万的新媒体矩阵,处置有害信息2.5万条,筑牢清朗网络空间。
青年教育发展:优化资源与能力提升
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3%、高中毛入学率97.15%,均高于全国水平;投入83.3亿元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高考综合服务平台。实践教育上,组织46万名师生参与“三下乡”,建成“青年夜校”299个,职业技能培训受众7.8万人次。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1.32万名大学生到基层任职;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率提升至52%,高级职称人才实现净流入。
青年健康促进:体质与心理双轨并进
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参与1500万人次,新建体育场地2500处,3065所中小学开设冰雪课程。心理健康服务覆盖70.9万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核心知晓率达95.2%;中小学心理辅导室配备率94.2%。创建营养健康学校162家,开展防艾、禁毒宣传覆盖203万学生,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青年婚恋服务:倡导文明新风与权益保障
婚俗改革中,哈尔滨市南岗区作为全国试点,开展抵制高额彩礼活动5400余场,发放宣传册5万份,成立志愿劝导队1100支。服务优化上,举办联谊活动1000余场,服务4万余人;实现婚姻家庭辅导室全省覆盖,保障产假、育儿假等法定权益。性健康教育方面,实施青春健康高校项目,20万学生受益,免费婚孕检惠及16万育龄群众。
青年就业创业:政策赋能与技能提升双驱动
政策支持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8亿元,推出税收减免(个体户2.4万元/年、企业7800元/人);实施“五项专项行动”,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超80%。创业实践方面,举办“创青春”等赛事吸引1.4万青年参赛,电商培训覆盖12万人次,助农直播销售额超10亿元。权益保障上,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整顿,打击“黑中介”等乱象,结案率100%。
青年文化繁荣:精品创作与人才培育
文化精品工程,推出《龙珠世界》等游戏,下载量超5000万次,获国家级文艺奖项。组织非遗进校园、全民阅读活动,覆盖70万人次,“龙江讲坛”讲座观看量70万。人才培育设立艺术科学青年项目218项,联合高校培养戏曲人才66名,构建文化传承创新生态。
青年社会参与:组织建设与志愿服务协同
社会领域团组织增至4.7万个,覆盖109.4名青年/万人。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2439人,留省率75%;开展“河小青”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2000场,15万青年参与;亚冬会招募志愿者6500名。举办中俄青年经贸大会,签约额83.8亿元,深化港澳台青年交流。
青少年权益维护:法治保障与机制创新
修订《黑龙江省学校安全条例》,配备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覆盖率100%。12355平台接听热线2.5万次,联动司法、公安实现“一号呼入”。打击犯罪审结侵害未成年人案件3060件,清理网络有害信息6000条。
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与治理并重
法治教育覆盖8450所学校,开展普法活动9000余场。整治校园周边安全,日均出动警力7700人;建立专门学校收容“警送生”。实施“伙伴计划”,进行重点群体帮扶,开展服务843场,覆盖2.5万人次。
青年社会保障:精准帮扶与普惠服务
支持培训残疾青年2000人次,助残志愿者服务346万人次。社会救助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270万,发放公租房补贴51.3亿元;建设“童心港湾”服务留守儿童。
黑龙江青年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政策支持与产业转型的双重驱动下,青年成为推动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的蓬勃力量。从“扬帆计划”到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从“四创”平台到中俄青年交流专列,黑龙江正以全方位体系激发青年潜能,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