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罗建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4-0062-04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进行深入思考和感知,并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进行标注的读书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个性阅读意识,使学生依靠个人的思考和分析来理解文本。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运用仍不够广泛、深人,致使不少学生依然不具备批注式阅读的能力,这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悟,不利于高品质阅读课堂的打造。为了推动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以持续运用这种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来重构阅读教学活动,为阅读教学增添色彩。
一、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多方面的意义,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提升学生文本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文本理解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并未突出学生在阅读课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课上阅读时间较短,无法得到文本理解能力的训练。而在阅读中使用批注式阅读法时,学生需要对文本中字词、语句、文段等进行批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能理顺文章行文结构、理解文本内容,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文本理解能力。
(二)提升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在该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提升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而批注式阅读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中字、词、句、段落批注与分析的过程,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含义、深意的同时,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如此,随着学生批注式阅读的开展,不仅愈发善于进行语言分析,而且也让学生自主构建与积累语言知识,为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具备自主意识的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更为积极,能更好地突破学习中遇到的各个难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会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真切体会到了自主阅读的价值。不仅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意识,而且提升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意识,这就为学生日后更好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在过去的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过于关注学生阅读结果,缺乏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关注与指导,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通过在教学中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方式,学生能根据自己批注内容有效理解课文的同时,认识到批注式阅读的价值。如此一来,学生日后进行阅读时,很容易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提高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采取讲解式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但是无法保证学生的阅读收获。显然,这样的阅读教学质量并不高,也并没有凸显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而采取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时,教师所有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均服务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所以,在这样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掌握新型教学理念、新型教学模式、课堂调控方法等,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师阅读组织与实施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原则
在特定原则的指引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为顺利,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主体性原则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遵循主体性原则,能够突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进而发展他们批注式阅读能力。在具体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学生可以自已选择批注方式、批注内容等,将批注式阅读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表达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互动性原则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互动性原则。一方面,教师应利用批注活动的开展,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以更好启发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与同学共享自己的批注内容与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学生对文本的全面解读。
(三)指导性原则
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由于对批注式阅读类型、运用方法等均不够了解,这就会影响他们运用这种方法阅读的效果。对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不同课例,对学生实施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应明确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需求不同,应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
三、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课前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阅读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课上深度解读文本的准备。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预习活动的开展极为重要。在过去的课前预习环节,大多数教师只是向学生发布阅读任务,并未关注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学生也只是简单阅读全文,这就导致课前预习并未落到实处,最终的预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批注式阅读在预习环节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课文做出初步的批注,在课中结合课前批注信息进行阅读分析,使学生快速进入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中,进而用更短时间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因此,在每次课前预习时,教师都可以推广运用批注式阅读方式,将初读课文的感受写下来,进而提升学生对文本初读效果。
以《秋天的怀念》一课为例,教师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环节认真读课文,对课文合理划分层次,并针对各层次内容进行批注。这一课前批注任务的发布,指引学生进行预习。批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在旁边记录下问题。相较于学生课前简单阅读课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对课文中描述的内容进行初步思考,并取得初步阅读成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17.pd原版全文
(二)加强课上引导,鼓励重点批注
在课上阅读时,学生应明确并击破课文的重难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引领学生利用圆圈、波浪线等方式来标注课文重难点,再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组内汇总这些批注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来共同探究、总结。在各组学生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各组给出的反馈,针对学生未击破的问题进行讲解或引导,让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来理解课文,进而实现学生阅读成效的提升。
以《春》一课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标注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了解课文重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分析与突破重点,进而提升对课文的梳理效果。首先,利用大屏幕发布批注任务: ① 在每个自然段首按顺序标注数字序号; ② 将文中无法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 ③ 对课文分层,并用简单几个字概括各层次大意; ④ 将文中运用写作手法的句子标注出来,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感受写到空白处。其次,鼓励学生依据这些批注任务来阅读与分析课文。在学生自主批注式阅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在组内分享批注内容,并针对这些批注内容进行讨论,进而使学生明确课文的重难点。最后,在各组展示批注式阅读成果后,教师就可以开始进行针对性教学。如,有的小组学生将全文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盼春、绘春、迎春、赞春,并用画波浪线的方式将这篇课文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一一标注出来。教师以这个小组的标注成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来分析课文,可使学生自主发现标注信息中错误的地方,并在针对性探讨中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到课文中每个字词运用的妙处,以及全文意境的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几篇关于“春”的文章,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理解“春”的特点,并做好精准标注,提升学生对课文中“春”魅力的感知与体悟效果,进而实现学生对课文的有效阅读。按照以上思路指引学生在课上进行重点标注,可以让学生在明确课文重难点的基础上,与同学、教师合作击破课文的重难点,提高学生批注阅读的质量,进而更好地保持学生日后自主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三)留出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质疑性批注
在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未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这使学生无法对教师所讲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见解。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压迫感极强,这就导致他们在课上不敢质疑教师,将所有的疑问都积累下来,长此以往,学生会陷入语文学习的困境中,甚至无法再继续学习语文课程。新课标强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传输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激励在课上积极质疑、提问。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上进行质疑性批注阅读,进而实现学生对课文的深度解读
以《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为例,教师应在课上适当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效批注与思考。在这篇课文中,部分词语并不常见,所以学生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理解的情况,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性批注,并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在阅读中,学生发现作者前后提到两次“敬意”,分别是“空前的敬意”和“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这时很容易产生疑惑,并进行质疑批注:“这两次敬意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吗?”对学生的这一批注内容,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点拨或讲解,帮助学生解决自己阅读疑惑,并由此激励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质疑批注的习惯。
以《孔乙己》一课为例。对课文结尾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很多学生阅读时产生了疑惑,并进行质疑批注:“‘大约’一词的运用,是表示孔乙己死了,还是没死呢?"教师不直接帮助学生解惑,而是开展集体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文所处时代、社会背景等方面信息来综合分析问题,了解作者用“大约”一词描述的意义,推测孔乙己的结局。质疑批注式阅读方式的运用,将学生带人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中分析课文内容,这就实现学生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品析,并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可见,在阅读课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批注,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深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进而提升其课文阅读质量。
(四)针对课文语句,引导学生感悟批注
语句是一篇优秀文章的基本单位,学生对文章中语句的品味、借鉴,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语言鉴赏和语言运用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语句进行感悟批注,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中令人心情起伏较大的语句标注出来,然后在旁边将令自己心情起伏比较大的原因写下来,以此作为鉴赏课文中语句的依据,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审美鉴赏经验,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又可以实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与感悟。
以《背影》一课为例,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将文中关于“父亲”人物的精彩描述标注出来,并写下自己的相关感触。许多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被父亲车站买橘子场景的描述所吸引,均对这部分句段进行标注,并在旁边写下自已的感触: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父亲为我做的各种小事,真切感受到父爱。”在这一感悟批注的引领下,学生了解这篇课文描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还有的学生写下这样的批注:“虽然我的爸爸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但是我却没有重视他的爱,这让我很后悔。”这一感悟性批注,让这位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感受,以及这篇文章流传的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文中感人语句进行批注,让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理解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朴素语言文字传达父子之间浓浓的爱,增强学生对课文中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手法的理解,进而提升阅读成效,由此将阅读辅助学生语言鉴赏、应用、思维发展等作用发挥出来。
(五)加强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批注反思
批注式方法除了应用于学生阅读前、阅读中,还可以应用于学生阅读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批注的总结与反思,巩固阅读成果,发现并突破自己阅读中的不足,进而更好地充实、提升自我。
以《背影》一课为例。在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继续开展对阅读批注反思的活动。首先,让学生将自己阅读中写下的批注进行整理,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逻辑和内容,而后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如:“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重点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写,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总结结束后,学生浏览自己所留下的每个批注,以此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发现阅读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下次不再出现此类问题。此外,在学生个人总结和反思结束后,教师采取小组总结和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换课本,相互对课本中的批注进行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便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来完善批注效果,积累更多批注阅读经验,丰富自身的批注方法和技巧,进而做好后续继续进行批注阅读的准备。在批注阅读后增加反思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来明确自己批注阅读中存在问题,能使学生在持续完善自我批注阅读过程中,最终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四、结论
批注式阅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路与模式,为高效阅读课堂的打造提供了新的支持。为了全面发挥批注式阅读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明确批注式阅读实施的可行性,并将多种批注式阅读方式融入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利用批注法自主阅读的兴趣与能力,进而为阅读教学质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绍挂.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2(31):32-33,36.
[2]刘敏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层批注”教学范式摭探[J].成才之路,2022(10):76-78.
[3]张传荣.倾听文本与心灵的对话——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3(6):102-103.
[4]陈海玲.批注式阅读,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助力[J].语文教学之友,2022,41(4):35-37.
[5]宗海云.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对策:以《济南的冬天》为例[J].语文新读写,2021(4) :34-36.
[6]周义.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9):74-75.
[7]陆文芳.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方法探索:以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0):48.
[8]黄党胜.批注阅读边读边思——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9) :149-151.
[9]苏进芳.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23):114-115.
[10]丁敏,王苏.批注式阅读,让阅读更有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J].课外语文(下),2018(11):14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1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