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语文和初中音乐整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崔丽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4-0070-03
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巧妙地利用音乐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能极大地丰富语文课程,为教学带来新的活力。音乐化的教学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集中注意力于课堂教学中。为此,教师需要找到语文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并采用巧妙的整合教学方法将二者进行整合,以提升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学科整合教学的概述
学科整合教学旨在打破传统学科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建立起学科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实施跨学科教学能显著改善教学成果,并增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当前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对学科整合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采用的教学策略缺乏科学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科整合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实践。鉴于这些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能够从学科整合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语文与音乐的关系
在人类的历史中,音乐与文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音乐通过旋律表达,文学通过文字语言传达,它们都是人类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作为语言艺术的另一面,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历史角度
自古以来,音乐与语言的界限并不明显,二者一直相互依存,中国的诗歌自古以来就能配乐演唱,并逐渐发展成小说,中国的诗词也与音乐相连。从南朝的“声律”论到明代的元杂剧,都与音乐相关。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音乐在培养人格中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与艺术结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这表明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音乐元素,提升教学效果。
(二)现实角度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语文与音乐也是形影不离的关系,一些语文教材开始融入流行音乐歌词,同时新课标中也强调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社会生活中,文化综艺节目如《经典咏流传》等,通过创新方式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进一步推动了语文与音乐的融合。面对这样的趋势,语文教师应以现代视角审视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将音乐有效融入教学,以最大化地发挥音乐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作用。
三、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语文和初中音乐整合教学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忽视了语文的艺术性,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缺失学习兴趣。为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将音乐融入语文教学。音乐的节奏、旋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拓展语文教学资源
音乐与语文教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音乐能点燃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音乐作品本身也充满了语文元素。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流行音乐,这种类型的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流行音乐中富含丰富的修辞手法,如语音、词语的修饰,还涵盖了各种修辞技巧,这些都在流行音乐的歌词中有所体现。实际上,许多音乐作品本身便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只要语文教师能够恰当地开发和利用这些音乐作品,它们就能为语文课堂注人新的活力。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将初中语文与初中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从实际来看,这两个学科都属于艺术范畴,注重情感表达与创造力的培养,将二者进行整合教学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另外,语文与音乐都与语言相关,涉及文字、声音以及表达技巧,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同时,语文与音乐都蕴含文化元素,它们的融合也能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语文和初中音乐整合教学策略
(一)乐声导入激兴趣,语文课堂活力启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特别关注课堂的引入环节,通过融入音乐等元素创新导人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至课堂教学之中,为高质量的教学打下基础。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讲述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突破国民党防御胜利进军的新闻稿。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致,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应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而且符合渡江战役背景的歌曲,如《一棵榉树》《劲渡》《东线第一帆》等,通过这些激昂的旋律提前传达本节课的主题思想,在歌声中重温渡江精神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接下来,教师就需要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分享自己认为体现爱国精神、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曲目。学生应结合预习内容,讨论这些音乐曲目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以更好地进行之后的学习。
(二)多元音乐资源汇,课堂氛围活跃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而且语文与音乐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将这两个学科进行整合教学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融入多样化的音乐元素,以此来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以《黄河颂》的教学为例,这是一首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扬的现代诗。在教学之后,教师应利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资源去活跃课堂氛围,如为学生提供同一个作者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教师应为学生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片段,如其中著名的《保卫黄河》,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以此为活动主题,鼓励学生以黄河为主题,结合音乐元素创作诗歌或短文。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尝试将自己对黄河的情感融人文字中,再配上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朗诵。这样的创作活动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19.pd原版全文
(三)音乐巧妙构意境,身临其境学无际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情感的加工,将客观事物转化为富有艺术性的形象情境。在语文中,课文中的意境一般承载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文章,作者的情感一般通过特定的意境来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音乐元素将语文课文中的情感意象表达出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
如七年级下册中的古文《爱莲说》,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展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在这篇文章中,莲花成为诗人寄托美好品质的象征。诗人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莲花,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又暗喻了人在世俗中应保持纯洁无瑕的品格。在学习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这篇古文中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文章中的典型意象,并挑选合适的音乐来辅助教学。如采用音乐《出水莲》来辅助教学,这首音乐旋律优美,与《爱莲说》中的莲花形象相得益彰。学生在聆听《出水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想象诗中所描绘的莲花景象,感受莲花的高洁品质。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学生会更容易体会到诗人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
(四)教学活动常开展,综合能力步步升
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初中语文与音乐的教学活动应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综合素养。如“配乐朗诵”“歌词创作”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音乐的元素进行开展,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同时,学生还能在活动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情感。
以《北冥有鱼》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组织“歌词创作”比赛。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创作一首歌词,并尝试为其谱曲或选择现成的音乐进行演唱。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以及语言表达技巧,将课文中的意境、情感以及故事转化为歌词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丰富歌词的内涵与表现力。完成歌词创作后就是学生的演唱环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关注歌词与旋律的协调性,以及如何通过演唱传达出歌词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课文的内容情感。除了以上活动,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音乐与文学鉴赏”“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技能,实现学科整合教学的有效发展。
(五)教学评价常总结,语文音乐融合精
教学的结尾需要强化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通过总结知识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有效的总结评价能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价值。评价环节能帮助教师识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便教师能够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忽视教学评价可能会导致教师错失及时改进教学的机会,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开展针对语文与音乐学科整合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过程性评价中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总结性评价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以上文中的“北冥有鱼歌词创作”活动为例,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他们是否能够准确捕捉课文中的情感、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文学手法来丰富歌词内容等。教师需要在这种过程性的评价中记录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亮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在总结性评价时给予具体的反馈。总结性评价要在课堂活动的最后进行,教师应组织一次更正式的展示,邀请全班同学观看并进行评价。在总结性评价中,教师应重点强调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所展现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如对那些能够准确传达课文情感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而对那些在语言表达上有所欠缺的学生,则要提供具体的建议,如建议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文学手法的运用等。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能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而教师也能利用评价分析自己学科整合教学的有效性,以更好地在下一次教学中改进和优化。
五、结论
新课标推行之后,跨学科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需理解自己所教科目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整合资源以改善教学成果。在初中语文与初中音乐的整合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学科整合的教学思维,通过课堂导入、拓展资源、创建意境、总结评价等方式探索更科学的学科教学方法,以提升语文与音乐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这两方面的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敏.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与音乐的跨学科合作模式[J].求知导刊,2024(22):23-25.
[2]祁伟.跨学科视角下初中音乐与语文结合路径探究[J].成才,2024(14):126-127.
[3]姚金芬.初中语文与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J].家长,2024(12):143-145.
[4]史佳奇.论音乐有效聆听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21(9):62-6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1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