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善”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杨秋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4-0079-03

“四善”课堂教学模式由善知、善教、善思、善成四个维度构成,对提升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效果意义重大。其中,善知,强调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既要强化语文专业知识积累,如熟知文学脉络、理论等,又要精通多元教育教学技巧,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善教,要求教师优化教学策略,精准实施因材施教,依据学生差异提供适宜学习路径,同时精妙把握课堂教学艺术,从语言、节奏、氛围等方面促进深度学习。善思,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创设各类情境触发思考,并传授归纳、演绎等科学思考方法提升思维。善成,则致力于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激发自主学习动力,挖掘个性潜能,培育合作、创新等积极品质,巩固深度学习成效。

一、善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筑牢深度学习根基

(一)强化语文专业知识积累

教师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储备是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殿堂的基石。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基础的语文知识,如字词、语法、修辞等,更要对文学发展脉络、文学理论等有深人研究。

以教授《春夜喜雨》为例,教师在备课阶段,深入钻研了杜甫的诗歌风格、创作背景以及唐代诗歌的发展特点。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一贯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学生明白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春雨的赞美,更蕴含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接着,教师详细解读诗词格律,讲解五言律诗的押韵规则和平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在分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经典诗句时,教师深入剖析“潜”“润”等动词的精妙之处,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用词的精准,以及春雨默默滋润万物的无私品质。通过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讲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文字,而是深入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层面,为深度学习创造了良好开端。

(二)精通多元教育教学技巧

在“善知”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技巧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情境创设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借助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协作。同时,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一场奇妙的海洋之旅,来到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在这里,有五彩斑斓的珊瑚、活泼可爱的鱼儿,还有神秘的海底世界。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生动的情境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接着运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海底的珊瑚和鱼儿的呢?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之后,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在旁适时引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通过这些教育教学技巧的综合运用,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积极参与深度学习,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

二、善教:优化教学策略,推动深度学习进程

(一)精准实施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上存在差异。教师应精准洞察这些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路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深度学习的跨越。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作文练习和课堂表现的观察分析,将学生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对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着重培养他们的写作基本功,如语句通顺、表意清晰、书写规范等。对提高层次的学生,教师注重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如情节设置、人物刻画、修辞手法运用等。对拓展层次的学生,教师则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写作,尝试不同的文体和写作风格。通过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文学习中都能深入探索,实现深度学习。

(二)精妙把握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语言、节奏把控和氛围营造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合理调控教学节奏,使课堂张弛有度,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则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

例如,在教授《将相和》一课时,教师以一段充满激情的讲述导人:“同学们,在战国时期,有两位英雄人物,他们一文一武,共同谱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去感受葡相如和廉颇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教师生动的语言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巧妙把握教学节奏。对葡相如完璧归赵这一紧张刺激的情节,教师放慢节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葡相如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如“葡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分析葡相如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他的机智勇敢。而在讲述廉颇负荆请罪的情节时,教师加快节奏,引导学生快速感受廉颇勇于认错的可贵品质。同时,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葡相如和廉颇的看法。通过精妙的课堂教学艺术,学生不仅深人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提升了思维能力,深度学习在课堂中得以有效推进。

三、善思: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深化深度学习成果

(一)创设情境触发思考

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深入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

例如,在教授《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你们眼中的天空会是什么样子呢?而如果你们像青蛙一样,一直坐在井里,看到的天空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小鸟能看到无边无际的蓝天,还有各种各样的白云。”有的学生说:“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就像一个圆圆的盘子。"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经过思考后明白,青蛙因为一直生活在并里,眼界受到限制,所以才产生了错误的认知。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还学会了将思考延伸到生活中,深化了深度学习的成果,提升了思维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22.pd原版全文

(二)传授方法提升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思考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思考的工具,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并不断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和《海滨小城》三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进行总结。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三篇课文在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的情感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进行分析比较。经过讨论,学生归纳出:这三篇课文都描写了祖国不同地方的美丽景色,在结构上都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先总体介绍地方的特点,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最后总结全文,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思考这三篇课文描写景物的不同之处。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富饶的西沙群岛》重点描写了海洋生物和海岛风光,如各种各样的鱼类、五彩斑斓的珊瑚等;《美丽的小兴安岭》着重描写了森林四季的变化,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郁郁葱葱、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白雪;《海滨小城》则突出了海滨和小城的独特风貌,如浩瀚的大海、热闹的沙滩以及整洁的小城街道。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归纳和类比的思考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多篇课文进行分析比较,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深度学习的效果更加显著。

四、善成: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巩固深度学习成效

(一)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四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奠定了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思考方法和知识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后也能主动探索知识,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古诗词单元时,教师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学习了几首经典古诗词,教授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如结合注释、查阅资料、想象画面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了一项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深人学习,并制作一份手抄报。学生对这个任务充满热情,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事迹,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在制作手抄报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的学生用精美的绘画描绘诗词中的场景,有的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诗词,使手抄报既美观又富有内涵。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巩固了深度学习的成效。

(二)挖掘个性潜能与培育积极品质

“四善”课堂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同时,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积极心理品质。

例如,在学校组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发明,并写一篇介绍发明的作文。学生积极响应,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学生设计了一种智能环保书包,这种书包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自动调整背带长度,还能通过太阳能充电,为学生的电子设备提供电源,并且具备自动清洁功能,能保持书包的干净整洁;有的学生设计了一种飞行鞋,穿上它可以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方便人们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设计发明方面有着独特的创意,于是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积极心理品质得到了有效培育,进一步巩固了深度学习的成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论

综上所述,“四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的应用,通过善知、善教、善思、善成四个维度的系统实施,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了教学策略,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应继续深化“四善”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淼峰.对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再认识[J].小学语文教师,2023(6):1.

[2]赵惠霞,李娜.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4(1):76-77.

[3]罗晶晶.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D].重大:西南大学,2022.

[4]何欢腾.“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7):146-148.

[5]刘静.“思辨阅读”模式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构建[J].语文教学通讯,2024(32):69-7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2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