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读写实践探究
作者: 王海华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4-0102-0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两个重要的组成内容,需要教师灵活应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英语读写的学习兴趣,实现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阅读和写作的有机融合模式,降低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提高整个语言学习活动的实践质量。通过在英语读写教学过程中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与引导,帮助学生跨越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与障碍,逐步提升读写能力,实现从“最近发展区”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学习支架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支架”,源自建筑行业术语,是建筑楼房时为施工者提供的一种暂时性支持。197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最早将支架理论借用至教育中来。支架式教学又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密切相关,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学习支架就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完成原本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随着学生能力的逐步提升,支架逐渐撤离,让学生能够独立应对学习挑战。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学习支架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教学辅助工具、策略与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读写综合素养。文章所讲的学习支架主要指情境支架、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图表支架和合作支架这五种支架及运用实践。
二、学习支架在初中英语课堂读写教学的实践运用
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9的阅读为教学案例,例析情境支架、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图表支架和合作支架在读写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情境支架,激发英语读写兴趣
新课标强调语言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并指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作用,教师应该积极推动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读写课堂有效应用,在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基础上,实现英语课程教学进度的稳步落实。教师可以从语篇内容出发,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读写教学目标,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来进行语言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参与读写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比如,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根据读写材料的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了一个聚会邀请情境,在教室简单布置了“聚会场景”,摆放了一些气球、彩带和小零食,并播放轻松愉快的聚会背景音乐,然后笔者以自己即将举办生日派对为导入,向学生发出邀请:“Hi,guys.'m going to havea birthdaypartythisweekend.Itwillbe atmy home.Therewillbe delicious food,fun games and great music.Canyou cometomyparty?”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聚会邀请氛围。同时,展示了一些不同类型聚会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生日派对、家庭聚会、毕业派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聚会中的人物、活动、食物等元素,从而引出本单元关于聚会邀请的话题以及相关词汇和句型,并且适时教授新单词,如“invitation(邀请),celebrate(庆祝)”等。
(二)范例支架,奠定英语读写基础
教材语篇是教师开展英语读写教学实践活动的范例支架,是进行英语学科知识和应用技巧探究的重要资源。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将隐藏其中的学科知识内容和语言表达技巧,给予学生最为直观、具象的展示,从而帮助学生奠定初中英语读写的基础。
比如,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在进行该部分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设计时,对文本进行了仔细解剖——这是一篇介绍如何写邀请函的应用文。应用文主要用于处理实际事务和传递信息,具有目的性、规范性、简洁性和礼貌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些特点,笔者先与学生一起遂句分析梳理了文本,明晰了该应用文的结构及语言的规范表达,如下:
DearParents,(whom恰当的敬语)
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the opening of our new library(event明确的写作目的)atNo.9High School.(where). The opening will be on the morning ofWednesday,January8that9:OO.(when语言简 洁明了)After this,you can enjoy our school concert. Thenlunchwillbeintheschoolhallat12:Oo.Iwould also like to invite each parent to bring one book as a giftforthenewlibrary(what).Please(礼貌用语) replyinwriting to this invitationbyFriday,December 20th.(when& how to reply)
Larry Smith
Headmaster(who)
称呼:被邀请人
开头部分:明确目的,使用“invitesb.to...句型。
中间部分:清楚说明聚会的时间( 具体日期)地点( in+地点)以及活动安排,语言简洁,突出重点和核心内容。
结尾部分:使用"hopesb.can..."句型,并请求对方回复(Pleasereply.../letmeknow if...)。表达期待对方到来,但尊重对方的感受和立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28.pd原版全文
落款:邀请人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中好词好句,重点聚焦邀请相关的多样化表达,整理在黑板上,鼓励学生抄录笔记,丰富语言素材库,为写作积累资源。当解析完这个文本之后,邀请函的写作内容和结构就基本明确了,这些解析内容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又能为后续写作提供具体的写作支架。
(三)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教师根据读写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阅读前、阅读中与阅读后提出,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思考写作思路。本课教学中,笔记按读前、读中与读后三步设计问题。
1.读前问题引导
在阅读前,笔者提出问题:“What do youusually say when you want to invite someone to a par-t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ant to invite yourfriendtoyourbirthdayparty,makeaninvitationormakeacall?Why?"让学生在学习中激活并关联已知,为阅读做好准备。展示文章图片后,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is message is about? What kindofpartymightitbe?"引导学生根据图片预测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2.读中问题辅助理解
学生阅读过程中,笔者提出了一些细节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Whenistheparty?Whereisit?Whoisinvited?Whatactivitieswilltherebeattheparty?"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提高阅读的专注度和理解力。对比前课中乔迁聚会邀请函,笔者对文章最后一句的回复要求进行设问,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语言的适切性。如:“ Why do parents need to reply in writing to the invi-tation?Do youneed to reply toa housewarmingparty?Whyorwhynot?”帮助学生探究和发现语篇的现实意义。
3.读后问题拓展思考
阅读完成后,笔者提出了一些拓展性问题:“Howcan you make the party more interesting?Whatare the important things to consider when planning aparty?"让学生延伸思考聚会相关的话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表达。
(四)图表支架,清晰整合写作思路
新课标在学习策略三级内容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在学习中善于利用信息结构图等理解主题,学会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自主构建基于语篇的结构化知识。所以,教师要利用好图表,引导学生组织写作思路,然后鼓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在本课教学中,在一系列问题引导之后,笔者已经带领学生完成对课文结构的梳理和相关句型的学习,笔者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更清晰地梳理聚会的各项信息,建立文体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加深对语篇结构的记忆,确保在语言输出时准确和得体的表达。为了加强巩固,写作前,笔者通过提问、造句、对话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图1)
(五)合作支架,高效达成写作输出
新课标建议,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的交互性和社会性特点,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指导学生自主构建和内化新知,发展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支架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并且形成帮带作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要领,高效达成写作输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读写任务。但要注意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与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内容、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成果等,确保小组合作的高效有序。
本课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小组聚会策划比赛,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共同策划一个聚会。小组成员需要讨论聚会的类型(如主题派对、家庭聚会等)、时间、地点、活动安排、邀请对象等内容。例如: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Let'splanaparty.What kind of party do we want to have? When andwhere shoulditbe?"
成员分别提出想法:“Ithinkwecanhavea costume party. It will be fun.”“How about having it on Saturday night at thepark?”
记录员记录并整理成一份聚会方案,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完成邀请函的写作并共同设计一份邀请函。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聚会策划方案,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提出建议或进行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运用了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活动,要求学生在互评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借鉴,将对方作品中的优点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例如,发现其他小组在活动描述上创意新颖,便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后续的写作中;或是看到他人排版设计精美,借鉴其字体颜色搭配等技巧,通过互评互学,实现共同进步。(表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2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