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吴菁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4-0106-04
一、什么是“教一学—评”一体化?
“教一学—评”一体化不是一种固化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教”是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以评价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三者本质相同,共同指向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一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从“为什么而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教(学)得怎么样”一体化思考和进行教学设计。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
注重“教一学一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落实“教一学—评”一体化理念,于国家、教师、学生而言具有益处。
第一,于国家而言,有效落实“教一学一评”一体化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育人目标有效达成。因此,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并及时调整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第二,于教师而言,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引导教师从关注学习结果及考试成绩转向关注学习过程,同时从教学设计与实施入手,关注教什么、学什么和如何学。因此,教师要更关注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学习的投入的程度和实际成效。
第三,于学生而言,有效落实“教一学一评”一体化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比如自评和互评,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他们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主动调整学习策略。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当学生在英语课堂表现、作业或者检测中得到肯定时,会产生成就感,进而更有动力去学习英语。而且在良好的评价氛围中,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这也会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持续的热情,体验英语学习的进步和成功,保持并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规划学习进度和内容。
三、“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基于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设计该学、能学、可教、利评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研读课标,分析语篇,分析学情。以笔者执教的闽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5DailyActivitiesPartA为例。在语篇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视听、阅读等方式获取、梳理Sally一天的作息时间。
2.(1)在WorkinPairs活动中,运用“Whendo you 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go tobed?”对他人的日常活动进行提问,并能用“Iget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go to bed at对自己的日常活动进行回答。
(2)利用"Writeand IntroduceYour Daily Activ-ities”活动,先制作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再运用本课所学对作息表进行介绍。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评价他人的作息时间安排,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制订这样的教学目标,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素养等融入目标体系中,为教师的教学指引方向,并且教学目标是可测评的,能够为课堂评价提供保障。
(二)基于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基于评价任务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以闽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5DailyActivitiesPartA为例,针对教学目标1,设计评价任务:学生能否获取、梳理Sally一天的作息时间。对应教学活动是:Watch,CircleandUnderline。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示活动的短语、圈出时间,获取梳理 Sally一天的作息时间。
针对教学目标2,评价任务为:能否运用“ When do you 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goto bed?"对他人的日常活动进行提问,并能用“Iget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go to bed at对自己的日常活动进行回答。对应的教学活动是:WorkinPairs(两两问答)。学生先写下自己起床、吃早饭、去上学的时间,再针对重点句型进行同桌问答操练。
针对教学目标3,设计评价任务:学生能否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完整介绍(要能体现文本之外的其他日常活动)。在听完同学的介绍后,能否合理点评、建议。对应的教学活动是:在Extension环节,以“Sally介绍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的短文为范例,学生先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再模仿Sally的范文框架,同伴互相介绍,最后上台展示。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间互评,说出理由并给出建议。
教师基于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能够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同时推进教学活动的进展,推动“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进程。
(三)基于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评价方式和工具
1.活用师评,调整教学策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29.pd原版全文
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师评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导航作用。
例如,笔者执教闽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5DailyActivitiesPartA时,课前设计了课前导学,让学生口头表达时间,如12:00、9:15等。通过查看分析所有人提交的课前导学作业,总结出学生对整点时间的表达以及数字12,20,15,50的表达错误率较高。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原本的设计是在课堂复习阶段播放一首关于数字的英文歌,笼统地把数字过一遍就进入新课的学习。但根据课前导学的反馈,调整了复习重点,歌曲播放后,利用闪卡,让学生快速认读数字以及表达整点时间。真正发挥出复习的效率,而非流于形式。
再如,课例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6FeelingsPartB中,教师问学生:“When you are hap-py,Whatcanyoudo?"同学们发散思维,给出了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个学生回答:“IcanwatchTV.”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进行追问:“Forlongtime?”学生回答:“Yes.”此时,教师加重语气,提高音量,以不可思议的表情继续追问:“CanwewatchTVforlongtime???”学生立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答:“No.”在学生回答“开心时会长时间看电视”时,教师逐步追问,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处理情绪的方式是不恰当的并及时纠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即时评价和反馈,从而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
2.巧用自评和互评,提高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某教师在执教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6FeelingsPartB时,设计了自评表,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评。(图1)

课堂伊始,教师可先展示自评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进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我评价得星情况,适时调整自身的学习节奏。课堂教学结束时,也可以根据自评表的整体得星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确定哪部分内容需要在课后查缺补漏。
除了自评,教师可在某些教学活动中设置多维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互评。以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6FeelingsPartB为例。在第五个教学任务“WriteDown Feelings Like a Poem”中,教师设置了以下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书面表达、口语表达、情感表达三方面进行生生互评。教师先示范评价一个学生,再放手让学生自由评价。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气氛融洽,学习更加有趣高效。(图2)

3.巧用智能测评,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量大,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前、课后评价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批改作业,针对每一位学生提交的音视频进行点评。智能测评工具的出现,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练习和测试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堂外也进行英语听说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达成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1)利用App“闽教学习”针对学生的语音进行实时纠音
“闽教学习”App能够基于语音识别等技术,对学生的语音进行客观评价,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智能测评可以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现“教一学一评”一体化,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图3)

(2)运用“希沃白板5—课堂活动”,即时分析学生答题情况
利用“希沃白板5—课堂活动”,可以快速生成评价结果和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图4)

(3)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智能多维评价
“班级优化大师"智能多维评价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评价,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反馈。(图5)

四、结论
小学英语教师应正确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质内涵。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基于课程标准,设计该学、能学、可教、利评的教学目标。然后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基于评价任务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并合理选择线上、线下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实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的评价体系。从而帮助教师高效教学,实现学生的深度、高质量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目前,“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还处于摸索过程之中,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文章能引发更多关于“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究,助力新课程理念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黄雯洁.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甘肃教育,2024(14):111-11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2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