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李丹丹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4-0114-03

在加速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期,英语教学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敏锐性思维、灵活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历史使命,以创新引领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水平。文章将从创造探究教学氛围、解析单元主题、构建思维导图、图片固化思维、创新写作实践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高质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意义

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能够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水平。思维品质主要包含五个维度: ① 敏锐程度方面,每个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处理速度存在差异,有些人思路灵活、应对迅速,有些人显得较为滞后,但认知反应能力不是板上钉钉、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日常练习提升,如主动关注周遭事物细节,有意识地加快分析问题节奏,能够逐步增强其思维的快速反应能力; ② 思维灵活度方面,实践表明,学生在掌握知识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应用能力,部分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有些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策略,拓展学生认知范围,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③ 深刻程度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入脑人心程度,是判断学生认知能力的关键指标,部分学生仅停留在问题表面现象,有些学生能够洞察事物内在规律,教师应在课堂活动中应引导学生提升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向更深层次发展; ④ 创新思维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往往能提出独特观点,思维能力良好,但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喜欢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⑤ 质疑思辨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能够敏锐识别问题并提出质疑,但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辨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路径

(一)引发学生思考,创造探究教学氛围

思维品质的萌发离不开疑问的激发,知识探索根植于问题意识培养之中,思维与问题之间存在密切互动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认知训练,关键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营造探究性学习情境,将教室转变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实践场所,通过不断体验从提出疑问到获得答案的认知过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理性思考能力。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AnimalFriends"为例,在导入新内容前,教师可采用“why”“what”“how”等疑问词构建问句提问学生,该方法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检验其预习成果与学习层次。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动物,是围绕“Whydoyoulikepandas?"这一主题展开的,教师可以在此主题上拓展,运用疑问词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从“what”人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动物,教师可以从最直观的方面入手,如呈现各种动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用“Whatanimalscanyousee?”“Whatcolorisit?”“Whatdoesitlooklike?”等问题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提问,如“Whatdoesiteat?”“Whatcan it do?”“Where does it live?”等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

(二)解析单元主题,分步开展思维培养

在常规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灌输式方法传授词汇用法与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未能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样地,在其他教学环节,教师通常都会先讲授语言规则,随后安排练习题目,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思维参与,不利于达成理想教学成果,即便学生完成了众多练习题,但缺乏深入思考,也难以真正内化所学内容。因此,整体解析文章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应以单元主题为导向,将词汇、句型与篇章内容融合,使用整合式学习方法分析,把握文章内涵。教学中,建议采用“整体—局部—整体”的学习策略,先让学生进行通篇阅读,建立文章整体认知;读完文章后剖析词句结构及段落关系,建立微观到宏观的理解;学习完成后重新审视全文,解读文章整体细节。

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13“SavetheSharks!”一课为例,教学中就可以采用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获取文章主旨,建立对文章的初步认知,课中剖析三个段落具体内容:首段运用设问手法质疑人类捕杀鲨鱼的行为动机;次段客观呈现鲨鱼的生存危机;末段发出保护鲨鱼的倡议。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把握段落间内在联系,也理解了文本结构。实践表明,系统的文本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语篇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其英语思维的系统性。

(三)提升认知水平,构建思维品质导图

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概念构建方面的能力培养仍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应着重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导图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教师利用该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厘清学习脉络,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五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研究0 ”分析法(When、Where、What、Who、Why、How),梳理文章要点,把握文本主旨。在实践层面,教师需合理安排课后训练时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通过系统性口头复述训练,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Unit3“Ivehadthisbikeforthreeyears”一课为例,本语篇是以离开家乡在温州务工的主人公ZhongWei的经历为主线描述了ZhongWei离开家乡十三年无法经常回到故乡的背景,教师在备课环节剖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预期目标为从文本中获取关于 ZhongWei的现状及其家乡的变化,以及家乡不变的东西的具体信息,细致规划课程实施方案,构建层级分明知识树图,依循时间维度,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深化核心内容理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31.pd原版全文

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构建单元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式学习,让其依托教师预设知识导图作为学习参照,独立研读重要内容要点。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玲听音频材料进行模仿朗读,在此基础上,运用电子白板展示预先设计知识结构图,开展师生互动环节,设置针对性问题,帮助学生系统把握课文的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随后,教师设计模拟实践场景,让学生分组活动,各小组成员可自主整合课文中重要段落进行复述表演。给予充分的排练时间后,教师依序邀请各组登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要从专业角度对每组的课文理解情况做出详细评析,记录下普遍存在的问题点。待各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依据思维导图框架,对缺失内容进行系统性阐释,师生互动配合,共同完善思维导图中的空缺部分,构建出知识体系图谱。

(四)打破思维固化,创新课堂训练模式

固化思维方式会严重限制学生发展思维品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要灵活应用,不能变成“哑巴英语”。英语教育过程要构建多样练习体系,促使学生打破认知束缚,重点培育其横向联想能力,建立知识迁移认知基础。思维能力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问题。反过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能帮助人们提升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1为例,在讲授时态语法概念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be动词(am/is/are) + 现在分词”的应用方法,学生分析该时态与过去时态结合时的语法变化规律,能够将新旧知识点建立联系,加深理解记忆。

临近下课时,提问学生是否还记得be动词的三种形式:am、is、are?分别用于不同的人称和数,让学生通过几个对话来巩固这些知识。

对话1:

Hello! I am Song.

Hi,Iam PeterBrown.

Meimei,are you in Class One too?

Yes,I am!We are inthe same class.

Great!It's so nice to see a new classmate!

对话2:

Good morning,Song Meimei.

Are you Ella?

No,Im not.I'm Emma.

Nicetomeetyoutoo.Howoldareyou?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研究1

在词汇教学中,也可运用类似的联想法,以动词“dress”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两个维度展开词义联系:反义关系中,如“pull off”“takeoff”“un-dress”等表示“脱下”的词组;同义关系中,如“wear”“puton”“bein”等表示“穿上”的含义,多维词汇教学既能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又可培养其语言思维的系统性。

(五)改进写作实践,发展多维写作技能

在新课改背景下,写作教学也应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突破既定模板的限制,将个人经历与观察融人写作实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表达方式,逐步尝试多元文体创作,培养其求异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多个视角审视问题,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培养,既符合语言教育的本质要求,也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教师可以选取开放性写作主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规划假期生活”为例,学生可基于个人兴趣与生活经历,展开多角度的写作构思,可以整合如海滨度假、交通出行、自然景观、文化活动等元素,形成系统写作框架,也可引导学生改编教材内容深化学习,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剧表演等互动形式,学生得以从不同视角理解运用英语知识,在生动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

三、结论

强化课前提问、解析单元内容、构建思维逻辑、创新教育理念、进行拓展写作是实现高质量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路径。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技能的同时,应创新教学活动,促进各思维品质培养间的协同,确保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以教学创新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龙.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教育,2024(33):91-93.

[2]刘莉.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32):93-95.

[3]王志.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学生英语,2024(40):63-6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431.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