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宋婷婷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样不能被忽视。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较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了解较多,但是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却相对匮乏。这种文化失衡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他们对中西文化的正确理解和比较。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一)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

(二)促进跨文化交流

了解本国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三)丰富教学内容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传承和弘扬文化

通过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

初中英语教材中不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节日、习俗、饮食等。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元素,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比较和探讨。

例如,在教授“festival”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介绍它们的起源、习俗和意义,与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

(二)创设文化情境

在课堂上创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例如,教师组织“中国传统美食节”活动,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美食,如饺子、月饼、粽子等,并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和寓意。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例如,在教授“art”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剪纸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并用英语进行描述和评价。

(四)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如书法比赛、国画展览、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五)培养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因此,培养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英语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五)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为例,该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关于“family”的。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国的家庭观念和文化,如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与西方的家庭观念进行对比。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我的家庭”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文化,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又如,在教授“animals”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生肖和它的寓意。通过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学到英语知识,还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需要创设文化情境;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需要开展课外活动;需要培养教师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

(作者单位: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