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时代英语学科育人的创新机制:小学德育课程化实施的行动研究
作者: 吴昕舒摘要: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提升了立德树人理念的教育要求,除了中文类科目中的德育教育备受推崇外,英语的德育教育目标也随即登上了教学舞台,给英语相关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德育认知的有效挖掘,除了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明确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深化英语认知的同时,掌握到与之相关的德育品质,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及优良品性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英语;德育路径
英语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更好生活的基础条件,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德育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和感受英语,同时,教师为创设更好的德育教育途径,也会多角度的寻求教育新方式,是以也能保证教学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育虽是外国语言,但其教育价值同样不能低看,在教学期间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对本国学生更清楚他国日常生活习惯及风土人情有着推动作用,学生也能由此思己,从中习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改变自身出发,构建符合现今教育要求的教学思想,深度挖掘课本素材中的德育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推及于生,以此逐步加强学生的德育认知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在领悟相关英语知识的同时,切实掌握各种为人处事的相关道理。
一、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引领
(一)教师角色重构
英语作为引入科目,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引路人,在英语教育的路程中,要树立符合目前教育要求的育人观念,努力突破传统教育存在的局限,明白小学生于祖国未来的意义以及良好德育认知伴随学生共同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等同看待德育与英语,最大可能的挖掘出英语中的潜在德育思想。
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与德育同行,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各种英语知识当中,明确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传播及教师对德育学习的认可,以此从思想及行为上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还应设置具体的德育教育目标,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制度,帮助德育教育有理可依,有制可循。而除了英语课堂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外,教师还应该在其它层面铺展开德育教育,如鼓励学生各自择选一句英语励志座右铭,每周更换一次板报德育内容,阶段性在班级开展有关德育的活动或是演说,以此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德育的存在,更加自然的接受授课中的德育知识[1]。接着,教师还需时刻督促学生将德育认知付诸实践,譬如当课堂上习得礼让车辆的良好行为时,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We will go home to remember today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n the road comity to the vehicle, do not run on the road.”又或当课堂上习得吃饭礼仪时,教师也应当告诫学生“When you go home tonight, you can take food and serve rice for parents once, but remember to use clean chopsticks when you help them.”等等,来引导学生即学即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应用德育知识,同时也能深化学生对当堂英语知识的印象,可双管齐下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及德育行为共同提升。
(二)学科德育价值增值的文本解读策略
既往学习英语多注重学生词句的记忆和语法的理解,很少会想到从纵深出发,挖掘出其中潜在的德育思想。但就实际而言,英语虽属于他国语言,但透过教材中的英语内容,其实我们不难从交际、语言及行为中,窥探出许多他国人民为人处事的各种思想和原则,这些东西或与中国类同,或与中国有别,但于小学生德育的发展及认知的拓展而言,均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挖掘德育知识时,教师应从自身对德育的理解及所授英语教材出发,并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深度,最切实的进行德育开发,而非受限于英语德育教育大流,做出与班级需求不同的德育选择[2]。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的《I Like dogs》为例。这节课属于一般的个人爱好范畴,但若教师深入发掘,会发现其中其实隐藏着许多有利于学生德育启蒙的相关知识,如当他人询问你时,应及时予以正确的反馈,又如无论是询问或是回答,都应给予微笑的态度,而当他人给出自己并不期待的答案时,也要乐观的接受并尊重对方的立场。同时,教师还可从人与动物相处中,教育学生:“We should live in harmony with animals.”“Don't bully small animals along the road. If you have time, you can always ask for help from local animal shelters.”“Don’t abandon your pets and give them a warm home.”等等,来倡导人应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学生关心动物,善待动物的美好品质。而在后面《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中,教师还可从材料中挖掘出:“Friends should cooperate and help each other.”“Unity is strength.”等德育。又如在《How Much》中,教师还可在教学时提醒学生:“Honesty is important in business.”“Say thank you for being taken care of.”等等。另如2012年版的三年级上册中的《Look at me 》,在这一节中,教师可挖掘出来的教育内容,就有“Look people in the eye when they are speaking.” “To others' questions should be gently raised, not directly scold.”等,通过这些德育知识的传授,学生会逐渐明白做人做事不能单凭自己乐意,还应照顾身边人的感受;无论面对何种人,甚至是动物,都应该予以同样的尊重,不能厚此薄彼,惹对方不快;与人说话态度要温和,适宜,不能大声吼叫或斥责,应学会压制自己的脾气,做一个有涵养有道德符合时代发展的学子。这些隐藏在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知识,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在教学英语时顺道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又能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印象,可为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及相关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支持和保障[3]。
二、多维路径构建课程思政的立体化渗透机制
(一)情境化学习场域:德育认知建构的实践奠基
传统教学的枯燥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情境模式因为充满趣味性和引导性,是以能改善学生不主动的学习态度,推动其最大可能的收获到英语所授知识及相关德育素养。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模式引入时,应科学合理的融入德育,保证学生明确感受到德育氛围,在德育环境下有效感应现实,以便推动学生课后自行实践和应用。
以2012年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中的《In the library》为例,在进行德育情境引入时,教师可先导以问题,勾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如“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library?”“What kind of books do the students like best?”等。接着再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就图书馆的一些日常行为进行展示,里面可以包括安静看书、带零食去吃、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等,期间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对其正误进行评判外,还可将此活动扩展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将其中隐含的人生道理挖掘出来,这时学生就可能会七嘴八舌的回答:“No noise in the library.” “Respect others.”“Libraries are for everyone, not individuals”。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缺乏一定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所以在进行回答时,教师可先允许学生以中文回答,接着再让其经小组讨论或是查阅资料等方式,用英语再次复述。这样不仅不会出现重德育而轻英语的教学问题,还能适当强化学生的英语口语,实现学生英语与德育的共同发展。又如在教学《Is this your pencil?》时,教师还可将情境设置成角色表演的模式,引导学生各自分成小组,除了学生自己的物品外,教师还可自带一些有趣的事物,如小玩具,花朵,发饰等,让学生各自写上自己的名字,成员间逐一进行询问。而为将德育融入其中,教师要明确与学生说明询问时态度要真诚、温和,当对方将物品递给自己时,也要礼貌的说“Thank you”,以此培养学生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而在《Our new home》这一课的角色表演中,教师仍旧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只是在表演时,要着重考量学生“Whether you are sitting upright or not”“Whether to ask permission to see things first”“Do not show off, not false”“Try not to make the guests squirm”等情况,让学生在习得英语知识的同时,明白基础的待客和接客礼仪,实现人与人之间赤诚、热情的真实之交。
(二)项目式实践集群:道德情感激发的具身体验
课堂上的德育教育及活动终究会存在局限性,所以课外德育实践活动的践行必不可少。教师要重视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明白实践的创设除了可以深化相关德育认知外,还是学生先行于社会的一项演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德育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境及其应用效果。创设时,要尽可能的突破学生视野,教材限制及教学思维,多样化实践途径并灵活化实践步骤,既要保证学生英语知识不被遗漏,也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自根本上实现学生英语与道德与素养的有效奠定,实现立德树人指导目标的有效落实[4]。
就如在进行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中《Good habits》的实践设计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回家收集自己与家人的种种习惯,并从尊重他人的角度出发,对各自的习惯进行分析和整合,重新完善自己的习惯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督导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另一方面学生也能由此养成善于接纳并融合他人优良习惯的意识和行为,而良好习惯的构建和执行,亦能促成学生做人做事不拖沓,不三心二意习性的养成。又如在教学完《A healthy diet》后,教师可将课后实践创设成,让学生回家自设一个饮食表,题目可写成“不挑食习惯养成表”,并在每一顿成功挑战后对应画勾,以此督促学生养成吃饭不挑食的好习惯。而若当在教学完《My family and friends》后,课后实践还可创设成让学生回家询问家人及朋友一个自己可以替对方完成的小心愿,以此来感谢父母的辛勤付出和兄弟姐妹与朋友的不离不弃,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完成,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加深学生与家人与朋友的关系,又能锻炼学生说到做到的难能品质,同时,此法还能教会学生感恩报德,于父母方面做一个更加贴心的孩子,于兄弟姐妹方面做一个更暖心的家人,于朋友方面做一个更称职的伙伴。
三、增值评价视域下德育教学的证据链建构
德育是学生未来能否更好步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保证,因此德育的教育不能只是一个单纯的口号或只是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方向,而应当作为学生人生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的指导理念,是促成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升的品质需求。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还需就英语课堂教学情况,对应开展德育教学评价。在学生层面,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及德育行为的践行,在教育层面,教师应以周或月为单位,对整个班级的英语德育教育情况进行核检,以此促使德育认知真正深入学生心里,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具体准则[5]。
以2012年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中《What time is it》为例,在进行德育评价时,教师可邀请两位学生起来就本题目进行即兴表演,当发现学生说话委婉且礼貌时,教师就可对其给予夸赞,并让学生继续保持,而当学生说话太过直接,或是对他人回答不予理睬时,教师也要含蓄指出,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易地而处,明白这样不礼貌的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还会让人对自己生出抱怨,进而使其明白交谈时礼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而当在对整个班级的德育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可先以周为单位,除了要将学生班级中的德育反应及实践中的德育反馈纳入评估外,另也要仔细观察学生在课下及日常校园中的德育情况,并相应登记在评册之上。进行月评价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阶段,分别为德育认知优质组,德育认知一般组和德育认知不足组,对于优质组教师可对应予以奖励,并从中择选出几位德育干部,做教师的左右手,督导班级的日常德育行为,对于一般组,教师可根据德育表现表,给学生委婉的提出意见,督促其积极改正,并对其中有提升的学生予以鼓励性质的奖状或实物上的表扬,而对于德育意识明显不足的学生组,教师则可在单独与其沟通后,让德育小组课下课后辅助学生逐一改善,以浓重的德育氛围熏陶学生淡薄的德育意识,层层递进的将整个班级的德育氛围营造起来,为班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及德育认知的有效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离不开德育认知的融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白德育培养于教育本身与学生成长和发展而言的积极性,稳健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及相关性教学要求,并联合目前德育培养方向、英语教材内容及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以此为基实现德育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英语在教育中的德育优势,帮助学生在习得英语知识的同时,掌握到有利于其人生更好发展的良好品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杨慧平. 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德育教育实践与应用[J]. 语文课内外, 2022(22):6.
[2] 梁酬志. 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德育教育路径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9):3.
[3] 张燕兰. 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德育教育路径[J]. 知识文库, 2020(2).
[4] 曾德芬.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J]. 明日, 2021(20):0274-0274.
[5] 刘丽.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21, 000(007):P.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