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杨宇发现问题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当前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意识的现象,这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已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未来职业场景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集合概念教学为例,《集合及其表示》这一节中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实例,如"某班级所有学生"、"图书馆所有藏书"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设更具挑战性的情境。例如,在讲解《集合的表示法》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假设你是学校运动会组织者,需要统计参加田径比赛和球类比赛的学生名单。田径比赛有5个项目,球类比赛有3个项目,有些学生同时参加多个项目。如何清晰地表示这些参赛学生的集合?"这个问题情境不仅联系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自然地引出了集合的列举法和描述法,以及后续将要学习的集合运算概念。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主动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不等式教学中,《不等式实际应用举例》一节提供了生产成本、利润计算等案例。教师可以结合当地企业的真实数据,设计更具体的问题情境。比如:"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A产品每件利润200元,B产品每件利润150元。由于原料限制,A产品日产量不超过50件,B产品不超过80件,且总日产量不超过100件。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每日利润最大?"这样的情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应用价值,还能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为后续的线性规划学习奠定基础。
二、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
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教材《函数的表示方法》一节介绍了表格法、图像法和解析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活动:提供某地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数据,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表示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能否从图像中发现气温变化的趋势?"、"能否建立一个近似的函数关系来描述这种变化?"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函数的多种表示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从数据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可能会注意到周末的气温变化规律与工作日不同,这就引出了对函数定义域的更深入思考。三角函数教学中同样可以运用探究式方法。在讲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钟摆运动或交流电波形等实际现象,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尝试绘制图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会发现周期性、振幅等特征,进而自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周期性?"、"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描述这种运动?"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远比直接讲授正弦函数性质更能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
三、设计开放问题,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
开放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解题途径多样,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发现问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直线与圆的方程》这一章为例,《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一节中多是结构良好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更开放的问题。例如:"校园内有一个圆形花坛,现在要在花坛旁边铺设一条笔直的小路。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设计小路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这个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学生可以从美观、实用、节省材料等多个角度考虑,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提出不同方案。有的学生可能选择与花坛相切的直线,有的可能选择与花坛相交的直线,还有的会考虑多条直线组合的方案。在讨论不同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产生各种问题:"哪种方案最节省材料?"、"如何保证小路与花坛的距离合适?"等,这些问题恰恰反映了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思考。概率与统计初步章节也适合设计开放性问题。在讲解《抽样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调查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方案。学生需要考虑:"采用哪种抽样方法更合理?"、"样本容量多大合适?"、"如何避免调查偏差?"等问题。通过解决这个开放性问题,学生不仅掌握了抽样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发现统计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设计开放性问题和结合专业特色等多种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现问题能力作为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策略和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